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临床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10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关怀,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6.00%相比于对照组66.00%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关怀 ICU患者 护理质量 满意度
ICU是将院内危重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治疗的病室,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无陪护制度,患者缺少亲情的陪伴,对疾病治疗的恐惧等,心理上常出现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传统的生理护理模式忽略了患者心理上的感受,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为改善此种现象,现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关怀,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8.8±5.2)岁。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为(58.3±5.7)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补液、给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增加(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并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适时的回应,鼓励患者,赞美患者,通过抚触、眼神对患者表示安慰与同情,表示感同身受,生活中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2)环境:注意病室的光线,应尽量柔和,减少噪音的污染,晚上的操作尽量移至白天,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转归。(3)宣传教育:多数患者对治疗存在疑虑、恐惧及不信任感,因而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告知其治疗的原理及步骤,发病的机制等,加深患者的理解程度,消除疑虑,增加治疗的信心,宣教时注意言辞,避免相关术语出现。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根据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2]:(1) 轻:53-62分;(2) 中:63-72分;(3) 重:≥73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3]:(1) 轻:50-59分;(2) 中:60-69分;(3) 重:≥70分。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问卷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优:7-10分;(2)良:4-6分;(3)差:0-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6.00%相比于对照组66.00%有所好转,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对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所在。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关怀能够人性化、个性化的根据患者的需求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身心兼治。ICU患者多数病情较重,脏器及免疫功能均有所退化,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躁等负性情绪,生理护理模式无法兼顾,护理关怀则对其进行弥补,通过环境、沟通、心理干预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提高信心,间接地改善预后状况。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护理操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以患者本身为中心,以科学、专业的护理知识为基础,促进患者的康复,收效明显。
有研究显示[4-5],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满意程度,维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疾病知识的宣教等,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态度,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方面均有所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改善了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康宜琴,顾钰,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0):1239-1240.
[2]聂晓琴,陈雪.护理关怀在ICU患者家属关爱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4,26(12):1730-1732.
[3]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17-18.
[4]苏芬菊,赵东梅,马颖等.ICU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71-2373.
[5]池小月,倪乐乐,王小丽等.人文关怀性护理在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32-133.
【关键词】 护理关怀 ICU患者 护理质量 满意度
ICU是将院内危重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治疗的病室,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无陪护制度,患者缺少亲情的陪伴,对疾病治疗的恐惧等,心理上常出现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传统的生理护理模式忽略了患者心理上的感受,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为改善此种现象,现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关怀,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8.8±5.2)岁。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为(58.3±5.7)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补液、给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增加(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并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并给予适时的回应,鼓励患者,赞美患者,通过抚触、眼神对患者表示安慰与同情,表示感同身受,生活中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2)环境:注意病室的光线,应尽量柔和,减少噪音的污染,晚上的操作尽量移至白天,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转归。(3)宣传教育:多数患者对治疗存在疑虑、恐惧及不信任感,因而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告知其治疗的原理及步骤,发病的机制等,加深患者的理解程度,消除疑虑,增加治疗的信心,宣教时注意言辞,避免相关术语出现。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根据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2]:(1) 轻:53-62分;(2) 中:63-72分;(3) 重:≥73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3]:(1) 轻:50-59分;(2) 中:60-69分;(3) 重:≥70分。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问卷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优:7-10分;(2)良:4-6分;(3)差:0-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86.00%相比于对照组66.00%有所好转,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对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所在。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关怀能够人性化、个性化的根据患者的需求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身心兼治。ICU患者多数病情较重,脏器及免疫功能均有所退化,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躁等负性情绪,生理护理模式无法兼顾,护理关怀则对其进行弥补,通过环境、沟通、心理干预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提高信心,间接地改善预后状况。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护理操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以患者本身为中心,以科学、专业的护理知识为基础,促进患者的康复,收效明显。
有研究显示[4-5],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满意程度,维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疾病知识的宣教等,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态度,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方面均有所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关怀后,改善了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康宜琴,顾钰,范海燕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0):1239-1240.
[2]聂晓琴,陈雪.护理关怀在ICU患者家属关爱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4,26(12):1730-1732.
[3]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17-18.
[4]苏芬菊,赵东梅,马颖等.ICU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371-2373.
[5]池小月,倪乐乐,王小丽等.人文关怀性护理在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