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好老师应该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所以,我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学科相遇,增进自己的教学技术;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以心灵影响心灵。
【关键词】自我认同;开放心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是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的逻辑基础。他认为好老师应该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无论是讲授法,苏格拉底的对话试,实验室试验,协作解决问题,好老师的教学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他们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这就是教学的勇气。
教学是年年月月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每一次接收新的班级,每次进入课堂,每一次开新课都是一场新的相遇。教学中令人高兴的事情之一是它提供给我们不断与年轻人相遇的机会,但是,任何在最后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也许最初都感觉像灾难,那样痛苦磨人!
就像书中所述的年轻教师的恐惧一样,在我刚刚进入课堂的时候,与学生的相遇是充满恐惧的,害怕被难题难住、害怕出现非理性冲突,害怕上课时因为我自己不得要领而把学生弄糊涂或者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害怕为了显示自己能力而故作高深被看透的尴尬。刚开始入行时,只是拼命模仿带教老师、网上搜来的各种名师的授课方式,有滔滔不绝的,有幽默风趣的,有独辟蹊径的,但上课效果并不好,模仿导师的教学根本无法和我自己融合,就是没有自身的认同和完整的自己。我无法显示出自己与其他老师是不一样的,那种廉价的模仿和我自己是分离的,根本吸引不了学生,只是把自己隔离在讲台后面,利用自己可以用成绩来威胁、控制学生的地位来获得教师的权威。那时候的自己在教学中是茫然无措,没有方向的,我需要一个能给我示范的榜样,但事实上,我的工作却是要做学生们的方向,那真如没有方向的海上行舟啊……
我想我的恐惧可能来自于被学生喜爱的需要,它使我去迎合学生,使我丢掉了我的方式,使我担心看到任何一个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喜欢自己,以至于因为太在意而忽视对教室中其他人进行教学。而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当我恐惧教学糟糕的时候,这种恐惧便开始迫使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术,让我在教学中生存呼吸,甚至帮助我学习和成长。所以,我想我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学科相遇,增进自己的教学技术。
和我一样的青年教师们教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而且,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和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做出明智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
我们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但是不管这沟多宽多险,我们都有责任跨过去——不仅因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我的帮助,还因为我们也需要学生的洞察力与活力来帮助我们更新我们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而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解读他们,而且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误读往往使我们进入教学的低落时刻,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我们需要和每一天的学生新鲜相遇。
当今教育更多地注重外在价值,挤掉支持教师和学生内在生命价值所需的空间,总是有大量的量化指标压向我们,虽然量化指标能加强和实施教育问责,但必须具备三个至今我们尚未具备的条件。一是我们要测量考核真正教育情境中值得测量考核的东西,死记硬背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是无足轻重的;二是我们要懂得怎样测量考核我们准备测量考核的东西;三是我们要重视那些可测量、可量化的东西,更要重视那些量化工具测量不到但同样重要或者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一直等待教育制度改革,却忘记了体制中也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等待那等于是在推迟改革,然后继续慢慢陷入悲观和怀疑,这是我们太多教师教学生涯的写照。如果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教育永远不能够达到效果。我们应当自发自觉地想办法求生存,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援助,我相信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过得不会怎么幸福的。“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以心灵影响心灵,帮助学生同样敞开心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与自己的心灵相遇。
我们日常的工作,我们的教与学,等于攀爬高山峻岭,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相遇,与教学内容的相遇,与学生的相遇,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每一次相遇都会让我们发现和修补自己的无知,然后向更高的地方去遇到下一次“相遇”。
(编辑:任佳溪)
【关键词】自我认同;开放心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是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的逻辑基础。他认为好老师应该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无论是讲授法,苏格拉底的对话试,实验室试验,协作解决问题,好老师的教学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他们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这就是教学的勇气。
教学是年年月月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每一次接收新的班级,每次进入课堂,每一次开新课都是一场新的相遇。教学中令人高兴的事情之一是它提供给我们不断与年轻人相遇的机会,但是,任何在最后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也许最初都感觉像灾难,那样痛苦磨人!
就像书中所述的年轻教师的恐惧一样,在我刚刚进入课堂的时候,与学生的相遇是充满恐惧的,害怕被难题难住、害怕出现非理性冲突,害怕上课时因为我自己不得要领而把学生弄糊涂或者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害怕为了显示自己能力而故作高深被看透的尴尬。刚开始入行时,只是拼命模仿带教老师、网上搜来的各种名师的授课方式,有滔滔不绝的,有幽默风趣的,有独辟蹊径的,但上课效果并不好,模仿导师的教学根本无法和我自己融合,就是没有自身的认同和完整的自己。我无法显示出自己与其他老师是不一样的,那种廉价的模仿和我自己是分离的,根本吸引不了学生,只是把自己隔离在讲台后面,利用自己可以用成绩来威胁、控制学生的地位来获得教师的权威。那时候的自己在教学中是茫然无措,没有方向的,我需要一个能给我示范的榜样,但事实上,我的工作却是要做学生们的方向,那真如没有方向的海上行舟啊……
我想我的恐惧可能来自于被学生喜爱的需要,它使我去迎合学生,使我丢掉了我的方式,使我担心看到任何一个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喜欢自己,以至于因为太在意而忽视对教室中其他人进行教学。而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当我恐惧教学糟糕的时候,这种恐惧便开始迫使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术,让我在教学中生存呼吸,甚至帮助我学习和成长。所以,我想我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学科相遇,增进自己的教学技术。
和我一样的青年教师们教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而且,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和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做出明智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
我们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但是不管这沟多宽多险,我们都有责任跨过去——不仅因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我的帮助,还因为我们也需要学生的洞察力与活力来帮助我们更新我们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而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解读他们,而且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误读往往使我们进入教学的低落时刻,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对学生真实状况的认知,我们需要和每一天的学生新鲜相遇。
当今教育更多地注重外在价值,挤掉支持教师和学生内在生命价值所需的空间,总是有大量的量化指标压向我们,虽然量化指标能加强和实施教育问责,但必须具备三个至今我们尚未具备的条件。一是我们要测量考核真正教育情境中值得测量考核的东西,死记硬背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是无足轻重的;二是我们要懂得怎样测量考核我们准备测量考核的东西;三是我们要重视那些可测量、可量化的东西,更要重视那些量化工具测量不到但同样重要或者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一直等待教育制度改革,却忘记了体制中也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等待那等于是在推迟改革,然后继续慢慢陷入悲观和怀疑,这是我们太多教师教学生涯的写照。如果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教育永远不能够达到效果。我们应当自发自觉地想办法求生存,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援助,我相信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过得不会怎么幸福的。“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以心灵影响心灵,帮助学生同样敞开心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与自己的心灵相遇。
我们日常的工作,我们的教与学,等于攀爬高山峻岭,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相遇,与教学内容的相遇,与学生的相遇,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每一次相遇都会让我们发现和修补自己的无知,然后向更高的地方去遇到下一次“相遇”。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