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让”课堂精彩纷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學会放手,“让”课堂精彩纷呈,需要我们能吃透教材,有的放矢,需要我们抓住关键,把握契机,需要我们用智慧来启迪智慧,让思维碰撞思维,让课堂生发出“以无胜有”的艺术火花,让学生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智慧和辉煌。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放手 让
  课堂是老师的主要阵地,师生沟通的的主要平台。一堂没有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就如一潭泛不起波澜的死水,即使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教案准备得思路清晰,面面俱到,然而,这课堂演绎的终究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个有意或无心的观众罢了。试问:有哪位演员能要求每位观众都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来领悟一场独角戏的精妙之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为了不让“课堂的大半时间从学生的意识里跑掉了”,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施教者,应学会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更好呈现课堂精彩!
  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一味的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罗列着书本上或教参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则听得枯燥无趣。那又何来“学到个中真趣”可言?“理想的教学,主张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在这些知识上面,支架着科学与联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得先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知道何处放手,何时放手,怎样放手。
  首先,要能在课堂中适当的“让”,教师就得应先以课文为本,认真钻研好教材
  苏联教育家M·H·斯卡特金在《现代教学论问题》中明确表示“教科书——这不是简单的知识汇集,不是相应的专门科学面的百科全书手册。这是独特的教学过程的脚本。”可是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误读了这个”脚本”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学生得基本职能则是接受、认知、记忆和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于是,语文课堂气氛一潭死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中消磨殆尽。
  教师在研究教材之中,了解好每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把握住每个单元的组合思路和整体功能,然后有所侧重的加以组合排布,让每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明,教学思路清晰。这样一节课下来,“有放有收”“有让有得”,定能较好的激起学生对所受知识的新鲜感,好奇心,语文学习自然也就不再会成为学生简单乏味而又恼人的脑力劳动了。
  像诗词单元的教学,教师如果逐首的去讲“知人论世”,逐个的去分析意象,逐句的去品读情感,一个单元8首诗词,路讲了下来,不用说学生的抵触情绪,想必教师也就早已被这周而复始的重复烦透。何必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从宏观上进行对知识把握,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赏析析。诗词的品析,主要从“知人论世”、通过意象分析意境、艺术表现手法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分析,所以教师可以择其一、两,作为典型例子,加以展开分析、评述,然后可以让学生对赏鉴之道进行罗列,归纳总结,最后再学以致用,分析余下的几篇诗词。“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此这般,老师负担减轻了,学生充分思考了,课堂的效率也无形之中显著提升了,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要能在课堂中适当的“让”,教师得大胆放手,善于取舍
  俄国教育家M·A·普罗柯菲耶夫认为,“应当从学生必修的教材中,取消那些次要的,非原则性的东西,以便使主要的决定性的东西更明显。”透彻的研究过教材之后,我们会对什么该讲,要重点讲,什么不该讲,可以在课堂中一语带过,或者直接放手,让大家在课后自行解决。可是,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很多“鸡肋”,像有些知识,自认为挺重要,可一讲起来学生枯燥无味不说,还挺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影响整体课堂进度和风格。可是,如果不讲,自己心里又总觉得丢乐点什么东西似的,放心不下。
  记得自己一次上公开课,为了体现我课堂设计的周密和完整,在大家初读感知完后,我没有按顺理成章的导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而是挑了几个自认为颇为重要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辨认。结果先前在课堂中所营造的沉痛的氛围马上一扫而光,大家马上搬出了词典,忙不迭的查询着,其中,还有一个细小的声音一不小心飘进了我的耳膜:“还把我们当小学生呢,这个也来讲。”其实,这任务一布置下去,我就知道失策,出发点是好的,想追求面面俱到,然而如果方方面面都加侧重,也就意味着面面都难做到,更不用说做好了。对此,很多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很多知识,并不是自己讲了,强调了,学生就一定记了,会了,懂了,反倒,教师的不放心,不放手,不但会让自己的课堂失去特色,而且还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滋长依赖心。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一堂课,细思量,善取舍,巧设计,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到课堂形式的新颖和独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有用和切实,那么,就可以大胆的放手,适当的让出些知识点,让学生在下课的时候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让事半功倍。
  第三,善于留白,“让”出精彩
  “所谓语文知识,不仅指通常理解的具有直接可传达性的显性知识,而且更可能以隐性为主,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用明确的概念、术语表述。”⑥基于这个特殊点,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让出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恰是课堂留白处,最是思维活跃时。”“让”中的课堂留白艺术,往往比老师的滔滔不绝的知识传授来得更有成效。
  让之有方,行之有效。在语文课堂中,适时的“让”、适当的“让”、适法的“让”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
  立足发展,放眼全体,,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在让与放中,学会放手,“让”课堂精彩纷呈,需要我们能吃透教材,有的放矢,需要我们抓住关键,把握契机,需要我们用智慧来启迪智慧,让思维碰撞思维,让课堂生发出“以无胜有”的艺术火花,让学生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智慧和辉煌。
  
  参考文献
  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湖南教育》编辑部编.
  ② 《现代教学论问题》[俄]M·H·斯卡特金著,张天恩译.
  ③ 《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主编:巢宗祺.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能否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熟练与否的重要标志,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却是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写作教学模式 互动合作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明确写作要求  透视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封闭机械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的挑战,而这个挑战就是创新的挑战。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不致于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不致于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落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
伴随着我班值日班长(班级管理实行值日班长制,值日班长实行全班轮流制)的成长和进步,班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锲而不舍的学风,锻练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下面,就我实施该项措施的具体做法及感悟做一简单梳理,以飨同仁。  一、做好动员,提高认识  首先,在班会上讲明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体验管理班级的过程,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是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
二零零八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培训的首轮人文价值教育,此次的培训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的教育工作中,之后我真正享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人文价值教育内涵其实与我们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文明的行为,合乎人类道德规范,只不过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用自身的人文价值修养来培育学生,来影响学生。  培训中,我经常被国内外的专家、讲师们的娓娓而谈所折服。他们讲到
摘要:现代的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关键词:积极主动性 直接参与 流讨论 语言魅力 课堂评价 有效调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任何课堂都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课堂,教师是课堂教
【摘要】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卓有成效,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情感 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
我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和对新教材编排的分析出发,把握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三大原则,探索出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创新,拓展问题”的四大环节,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
【摘 要】新课标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本文拟对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评价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凸显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  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的是在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