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判断灯泡亮度的方法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电学中常出现关于灯泡亮度的比较,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因此出现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串联时,学生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都认为两只灯泡的亮度是一样的。而实际上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不论在怎样的电路中,只要通过它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对于同一个灯泡,我们一般认为它的电阻不变,由公式P=I2R可知,电流越大,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对于不同灯泡在不同的电路中亮度比较方法如下:
  一、灯泡正常发光
  由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即U实=U额),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灯泡的额定功率(即p实=p额),所以额定功率越大灯泡越亮。比如我们的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工作时两端的实际电压都是它们的额定电压,因此家里用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要亮得多。
  二、灯泡不正常发光
  1.两只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即L1=L2),再由功率公式P实=L实可知,灯泡的电阻R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越大,而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由此可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灯泡的电阻越大灯泡越亮(即在串联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的电阻成正比)。
  2.两只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的两只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相等(即U1=U2 ), 再由功率公式可知,灯泡的电阻R越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越大,而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灯泡的电阻越小灯泡越亮(即在并联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的电阻成反比)。
  例1:若把“220V 60W”,“220V 40W”的两盏灯L1和L2,并联起来后接到220V的电路中,哪一盏灯最亮?若把L1和L2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哪一盏灯最亮?
  【解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L1和L2并联后,灯泡 L1两端的实际电压和灯泡L2两端的实际电压相等都是220V,都等于它们的额定电压,因此两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又由于灯泡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L2的额定功率,所以两灯并联时,L1灯泡 发光最亮。
  根据题意可知,L1和L2串联后发光不正常,由得灯泡L1的电阻小于灯泡L2的电阻,又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灯泡的电阻越大灯泡越亮,所以灯泡L1和L2串联后,灯泡L2发光最亮。
  例2:有三盏电灯甲、乙、丙,它们的规格分别是:甲灯“220V 100W”,乙灯“110V 100W”,丙灯“36V 100W”。若将它们并联在110V的电路上,比较它们的发光情况,应该是( )
  A.甲灯最亮 B. 乙灯最亮 C. 丙灯最亮 D. 三盏灯一样亮
  【解析】方法一: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甲、乙、丙三盏电灯并联后,它们两端的实际电压都为110V,而丙灯的额定电压为36V小于实际电压110V,所以丙灯被烧毁,其实际功率为零;甲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大于其实际电压110V,所以甲等的实际功率小于其额定功率100W;乙灯的额定电压为110V等于其实际电压110V,所以乙等的实际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100W。由此可知,乙等的实际功率最大,所以乙灯最亮。
  方法二:由方法一的分析可知,丙灯被烧毁不亮,由于甲和乙是并联的,在并联电路中,灯泡的电阻越小灯泡越亮,由
  可得甲灯的电阻大于乙灯的电阻,因此乙灯最亮。
  例3: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电灯亮度的因素”时,把甲、乙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甲、乙两灯均正常发光,但甲灯亮度比乙灯亮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功率等于乙灯的功率C.若将两灯位置对换,则乙灯亮度比甲灯亮度大D.如果将两灯串联在该电源上,甲灯亮度仍然会大于乙灯亮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甲灯亮度比乙灯亮度大,则甲的实际功率比乙的实际功率大,因为是并联电路,则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甲、乙两端的实际电压是相等的,由公式
  可知,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由于甲、乙两灯均正常发光,则两灯的P实=P额 ,又由于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亮度比乙灯亮度大,则甲的实际功率比乙的实际功率大,所以甲的额定功率比乙的额定功率大;两灯的位置对换,并没有改变电流、电压及电阻,所以两灯发光的亮度与未换位置前相同;当两灯串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等的,根据功率公式P实=L2实R可知,甲灯的亮度要小于乙灯的亮度;故选项A正确。
  例4: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是( )
  A灯L1额定功率较大 B. 灯L2两端的实际电压较大C. 灯L1的电阻较大 D. 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
  【解析】灯L1比灯L2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灯泡越亮,则R1﹥R2 ;根据公式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笔者曾经参加2012年在华山中学举办的中考学考研讨活动,其中让我受益匪浅,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是:教师上课时做课件不难,找习题也不难,最难的是教师的衔接语言。这与前一次有位名师的思想不谋而合:新时期教师应该努力实现知识的深层次整合。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受教材和知识点的局限,许多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按部就班,教材有多少就讲多少,考试不出现的不讲,教学语言贫乏,结果把生动的语言变成了冷冰冰的答案。尤其是上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里起主导作用。是搞好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培养学生的开导者和指路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可以一时没有校长,但不能一时没有班主任。”这一句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初中学生是中学的初级阶段,年龄由儿童期转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渐从依附家长,崇拜老师到寻找自我,力求摆脱外在束缚的转型时期,所以在工作中就必须更加耐心、细致、循序渐进、讲究策略和技巧。  当了多
【摘要】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化学新课程具有新特点,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引导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  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中性粒细胞即发挥强大的作用。研究发现,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出非浓缩染色质形成网状支架,对病原体进行包围及限制,这一过程称为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NETosis)。NETs是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成分以及胞浆蛋白组成的网状物,其能够网罗、杀伤病原体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