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三县令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enjia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县之长,秦汉唐宋名为县令,元代为县尹,明清为知县。尊称县台、县主、县尊、县正堂、县太爷,俗称就叫县官儿。
  说七品芝麻官,状其职微权小;说父母官,指其为“亲民之官”的特点,如同中央政权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神经末梢。
  历代那些精明的统治者,如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都特别重视知县,强调要选拔才德兼备的上等人才出任。清朝全国知县数最多时,有1369名。有清一代以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近300年之久,优选州县官,不能不说是成功的一着。
  然而,自秦始皇创立郡县制度,至今两千多年了,来来去去的县令们何止万千,却少有进正史入列传的——除非此县令后来出将入相当了大官。
  我有幸从古人读史的笔记里,认识了三位了不起的县令。
  五代的祁阳县令萧结,想必是个刚烈的汉子。暮春时节,上级州里下来公文,命他调船参加竞渡,因为刺史将要亲临观赏。萧结发怒,在公文上挥笔批下十六个字:
  秧开五叶,蚕长三眠,
  人皆忙迫,划甚闲船!
  竟使州官惭愧而止。
  唐代的益昌县令何易于,就显得比较策略,甚至有点儿滑稽。州刺史崔朴泛舟春游,来到他属下的益昌,命县里派百姓为他拉纤。何易于官帽官服自己跑去背纤引船。崔朴奇怪,惊问其故。何易于答道:“正值春月大忙,百姓不耕即桑,惟易于无事,可以代劳。”
  刺史不安,弃舟骑马而去。
  每读到类似情节,总替这些为民请命的好官儿们捏一把汗,深恐他们“预后不良”,穿小鞋,吃挂落,惨遭打击报复,没有好下场。萧结和何易于竟能使上司惭愧不安,实在是他们的运气。或许正因为此,两位县令的政绩得以流传。
  闹得更玄乎的,要算唐高宗朝的万年县令杨德干了。宫里宦官恃宠在田里放鹞子,毁坏稼禾无数。杨德干将宦官捉来,杖之二十,并拔掉所有鹞子的脑袋。宦官背露杖伤,到高宗面前哭告。高宗道:“情知此汉狞,何须犯他百姓!”
  真不敢想象,若杨德干遇不着唐高宗,后果如何?
  但,我想,这三位县令谁也没有料到上司会如此开明,其勇气着实令人钦敬。
  因此,他们在古来今往、匆匆过客般的县令群中,独独留下了史迹。
  他们治下的小民,日子想来过得比较安顺。
  中国历史上生活着的芸芸众生,所求无多,不过安居乐业四字而已,故而特别善良,特别能忍耐,也就特别好欺负,惯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县太爷以及各色各样的老爷少爷小爷大爷。于是,萧结、何易于、杨德干等人便出类拔萃了;于是,连稍有惭愧不安和无奈之心的上司们,也显得凤毛麟角般可贵了。
  (作者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研究员)
其他文献
针对阶梯形平屋面的设计风压系数在前人研究及风荷载规范中都鲜有提及的现状,设计一系列刚体模型测压风洞实验,考察阶梯形平屋顶中等高度建筑的屋面极值风压特性以及阶梯高度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是控制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每一步都和工程投资息息相关,从外业勘测、内业设计到概预算编制等全过程做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能否完成投资计划和达到投资目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