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地域文化的德育资源整合:以岭南文化为例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内涵和德育功能定位不准导致德育资源利用与整合失去基本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文章基于AGIL模型,对地域文化的德育资源整合的科学方式与有效路径进行研究,结合“大德育”的背景,对德育资源整合的适用性、问题表征及纠治、基本取向、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和研究.道德教育是文化的重要功能,AGLL模型理论为优秀地域文化德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岭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进行系统性梳理,贯通其稳定性和开放性,并且在坚持历史性中注重其现代性的转化,做到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3日02版报道: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主体,学校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守好育人主阵地,事关“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学校打好“双减”主动仗,在于调整好自身定位和角色,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仗,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学校落实“双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基层校长,要深刻认识到,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外培训泛滥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问题.国家重拳出击,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看似指向校外,根源却在校内.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过
期刊
据《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3日03版报道:校志是对一所学校成立以来校情校貌及师生员工各项活动的记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校志最能彰显一所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最能体现一所学校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与精神绵延,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更为关键的是,校志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志乃办学治校之必须.校志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为学校领导办学治校提供镜鉴,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积淀优秀文化传统,帮助新任学校领导梳理学校发展脉络,挖掘整理学校发展遗产,总结凝练办学特色,为学校发
期刊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且因类型教育属性而成为更具特色和个性的独特系统,其实践逻辑在于类型教育的框架推演、跨界教育的前景设想、就业教育的提升诉求.目前,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理念、体系结构、基础条件、治理能力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着类型教育的生态坐标仍较模糊、区域职教经费投入差异明显、地方职教政策制度个性不足、职业院校发展方式出现偏差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向2035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基于类型教育定位重构区域职业教育的生态坐标,基于经济社会要求优化区域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作为一种隐喻,灌输对于深入理解德育本质和德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灌输隐喻的类型分析入手,将德育灌输研究的视角从修辞隐喻和哲学隐喻拓宽到符号隐喻.符号隐喻视角下的德育灌输研究,意味着从符号分节出发,深入到德育深层的意义解释过程之中,从而为增强德育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
据《北京青年报》2021年10月21日A02版报道:家长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孩子.不过,“双减”之后,大家的话题也转变了——以前都是说被孩子作业弄得焦头烂额,现在孩子的作业一般都能在学校做完,家长终于解放了.“双减”带来的变化,家长最有发言权.
期刊
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日 05 版报道: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
期刊
据《南方日报》2021 年 11 月 4 日 A04 版报道: 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近日,一张“原平市第一小学11类学生情况统计”表格引争议,据悉统计表将学生详细划分为“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多类.目前,当地教科局已责成涉事学校纠正错误做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解释工作,同时启动了对相关人员的追责问责.关于“有无必要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的争论近来频频受关注,多地教育部门也明确解释了事出缘由:或系心理健康服务调查需要,或属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填报惯例.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各地通
期刊
课程思政并非简单地是一个在学科课程中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或实现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具有各自的内涵、育人向度及角色扮演.学科课程具备多向度的思政育人功能,大体存在三种表现:部分学科直接构成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或基础性支撵,各学科部分内容直接指向思政育人,学科教学本身存在难以言说的思政育人.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在于围绕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推进学科教学改革,遵循自身教学特点和要求,在真正实现自身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实现多向度的课程思政育人,进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同
以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为研究主题,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并适当延伸,建立三个层级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权重值;以反映高校科研水平的定量数据分析和行业代表性专家研究的定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方法对高校进行科研绩效融合评价;分别以对江西省五所高校的科研数据和其中一所高校的Ⅰ学科的科研数据为样本,利用建立的科研绩效融合评价模型进行绩效分析,揭示了高校科研绩效的特点和差异,为“破五唯”背景下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学科评估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线上培训带来了新技术,而且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及大量资本,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是,校外线上培训存在“线下减负、线上增负”、资本大量涌入导致盲目投机行为、互联网盈利模式短期难见效、资金监管存在较大漏洞、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失范问题.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校外线上培训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双减”精神贯彻落实,政策制度体系渐趋完善,搭建了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治理合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