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里的烧脑理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淼
  
  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曾就任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院,
  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创办者并任院长,
  同时也是诗人、科普作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是高维度生物干涉造成的影响?
  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很可能只有两类人:
  科学家和科幻作家。
  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上,这两类人就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三体〉中的物理学》作者、中国理论物理学家李淼说,目前为止还没看到这些现象。《三体》作者、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则说,你把钱包放兜里拉好了拉链,却发现它丢了,这可能就是高维度生物的干涉。
  “到科幻小说里挑漏洞,你算是来对地方了!”
  中国读者对“高维度生物”的关注,显然源自一举“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的科幻小说《三体》。在“三体”系列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刘慈欣用文字展示了从高维空间中看到的非同寻常的美丽而复杂的三维世界。
  对高维度的类似想象,在热门电影《星际穿越》中被不谋而合地呈现为“书架背后”炫目的五维“超立方体”,再一次激发起人们浓厚的兴趣。
  “进入高维空间的场景”“面壁者”的设定、“二向箔”发生作用的场面——在物理学家李淼的眼中,小说中的这些部分都“非常有创意”。从《三维人进入四维会发生什么?》这篇文章开始,李淼动笔陆续“拆解”《三体》物理设定的硬伤,最后形成了一本关于《三体》的理论物理学科普著作——《〈三体〉中的物理学》。
  “你要是到科幻小说里挑漏洞,那算是来对地方了!”刘慈欣一句话,引起了首发式全场的笑声。
  刘慈欣认为,这本书并不专注于挑小说的硬伤,而是以《三体》中的科幻内容作为引子和起点,描绘了一幅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宏伟图景。
  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到弦论,从多维空间到黑洞,从宇宙的诞生到最后的终结,甚至还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自由意志的命题——《〈三体〉中的物理学》几乎涉及物理学和宇宙学前沿的所有方面。
  这些物理学的知识,趣味何在?参加首发式的“科学松鼠会”成员、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李剑龙用3D眼镜形容理论物理学:“比如说走进一家3D电影院没有戴上3D眼镜,看到很模糊的影像,可能一点都不觉得这个电影好看;而理论物理学的作用,就是给你戴上3D眼镜,让你突然发现——哇,这是一部大片,真好看啊!”
  熟悉的现实世界,因为这副“3D眼镜”变得非常不同。“现实世界要比我们认识的广阔得多,除了看不见的光之外,还有我们没有办法用常规思维去理解的世界,比如说量子论。”李剑龙说。
  “现代科学的‘神奇感’要远超文学,只是因为其艰深和复杂,一般人很难去了解到。这种情况下,科幻表现出来的神奇感,就像‘洞穴中的影子’一样,是一种间接的东西。”刘慈欣说。如何把现代科学的神奇感和世界观展现给普通的读者和公众,是科学传播的巨大挑战。
  
  中国科幻百年第一本衍生科普书
  我们到底能不能移民到太空去?有没有必要建一个容纳上万人的太空站?未来二十年内能不能建成太空梯?——现任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的李淼,打算在学校里开设一门名为“奇幻和科幻中的物理学”的课程,回答一些“特别有趣”的物理学问题。
  “从科普的角度来说,讨论一部科幻小说中涉及的科学部分是否和当下的科学完全吻合是有趣的事情,更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李淼说。
  中国科幻文学的重要推手、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认为,《〈三体〉中的物理学》的特别意义在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百年至今,它是第一本科幻小说的衍生科普书。
  姚海军透露,很多科幻作家也很渴望和科学家进行交流。“有些科幻作家写作某一篇小说的时候,甚至会特地找一些关系去请教科学家一些问题。”刘慈欣在写作《死神永生》之前,也一度向李剑龙请教“黑洞”等物理学问题。
  “科幻里面的知识,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想象的,未必科学。但它主要是让读者对科学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是科普的重要基础。”姚海军告诉记者。
  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从科学中开发文学的故事资源,以构造出更好的故事,但科幻文学无力承担科学传播的重任,因为科幻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像和变形。而从广义上看,科学和文学的结合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将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向社会传播,对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美国物理学家刘易斯、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这些国外的自然科学学者,也都是知识广博、文理俱佳、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同时做着非常有影响的科普工作。作为一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国内还很缺少这样对自己专业领域有超越性眼界的科学家。
  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何时来临?
  《〈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所在的广州方所书店,当天出现了书店工作人员没有预料到的景象:前来“围观”刘慈欣和李淼的读者,挤满活动席位,并填充进书店内的书案旁、书架下、咖啡馆所有空挡。
  上一次出现这种爆满的活动情况,是陈丹青来此演讲。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三体迷”的“坚强队伍”。中国科幻文学借由“三体”系列的出版,一下子从小众读物成为大众文化现象。
  这股热潮的背后,是一个近来一直“纠缠”于中国科幻界的问题:“后《三体》”时代的中国科幻何去何从?换问之: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来了么?
  李淼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阅读和写作科幻小说在国内还是一个小众群体……科普和科幻界的读者多寡,其实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的状态……最多再有10年,我们将进入一个文化高峰期,或者更恰当地说,文化健康期。到那时,无论是中国科幻还是中国科普,都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刘慈欣也同样乐观。他说,当一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未来充满吸引力的时候,这种环境正是滋生科幻文学的土壤。
  但姚海军却认为现实不太乐观。“大家觉得《三体》大卖能够带动整个科幻。但今天看来,这种带动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如果没有作品,《三体》再成功,和其他人也没有关系。”他说。
  据他介绍,作为国内目前仅剩的培养科幻作家的纸媒体,《科幻世界》杂志一年十二期,每期以五篇小说计,总共六十篇,实际上也就是几十个人能够经常发表作品。“想到这儿,未来的刘慈欣在哪儿?想来就有压力。”
  
  “现在《科幻世界》发表的作品还是核心科幻作品多一些,当然也会发韩松这样风格特异作家的作品,但整体空间还是有限的。”姚海军告诉记者,“我希望中国也能有更多风格不同的科幻类杂志出现,给不同风格的作家更多的机会。”【责任编辑:杨枫】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9日,一位白发苍然,却依旧志向不衰的老人来到“魔都”上海,向广大动漫爱好者展示他私人珍藏的海量作品。作品中有《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铁道999》等经典杰作的分镜图与原稿,許多科幻迷亲眼见到这些珍贵展品,都激动万分。  是什么让人们对这位78岁高龄的老者崇敬有加呢?原来,他就是日本科幻动漫领域的巨擘——松本零士。老先生曾获得包括日本旭日小绶章、法国艺术文化骑士勋章在内的诸多荣誉。  现
科技创新 / 屡败屡战 / 坚持梦想  在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的十天后,2019年8月4日,法国“飞人”弗兰基·扎帕塔驾驶着自己发明的飞行器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行程35千米,耗时23分钟。扎帕塔由此成为脚踏“飞板”飞越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人。   据《每日邮报》报道,扎帕塔研制这款“飞板”已有三四年。在自家车库进行首次试飞时,他的手被卡进涡轮,失去了两根手指。  网友Byjzyu: “飞人”的一小步
“即将到站,即将到站……”  耳朵里钻进来一阵清脆的女声,李忆舟揉揉眼睛,撑着扶手从座位上站起来,抬头看了看地铁门上的显示屏,然后拿起褪色的帆布包挤到门口。  “列车运行前方是达官营站,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听着熟悉的报站声,李忆舟抬起粗腿,一步跨上智能传送带上站稳。镶嵌在耳朵里的微型耳机再次响起声音:“人脸识别匹配,足印感知系统匹配。请问您是否要回广外大街318号的家中?”  “是。”
伯 父  伯父的突然死亡不但使家人措手不及,也震惊了原本宁静的山洼。  那是一个初春料峭日,乍暖还寒时。村人们在田野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农活,麻雀在树枝上可叫可不叫地叫着。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对村人来说无关紧要的时节。离农忙还远,土地歇息得已经很长了,一种等待的欲望慢慢膨胀着。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时节,伯父死了,还不到六十岁。他的死打破了山洼的宁静,成了这个春日的惊天雷。春天,你就靠这样的噩耗槌响人们死
慢一点,她告诫自己,一定要慢一点,这副身体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她缓缓抬起头,十度,二十度,三十度。陀螺仪朝一侧危险地倾斜了过去,她赶紧在翻倒之前停下了动作。待陀螺仪颤悠悠地晃回水平位置,她继续抬头,四十度,五十度,六十度——可眼前仍是一片黑暗。  但她并不气馁,因为要找的东西一定就在那里。稍事休息,齿轮再次启动,七十度,八十度,九十度。她几乎能听见体内的轴承在哀鸣,预示传动杆即将断裂的颤动传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乌鸦’‘乌鸦’,我是‘疯狗’,收到请回答。”天色黄昏般暗淡,硝烟渐散的地球战场上,一名身穿动力铠甲的中尉艰难地跋涉在沙丘间,风沙吹打在他的密闭式面罩上,他正紧张地呼叫临近的友军。  对方没有回应,中尉又呼叫:“‘袋鼠’‘袋鼠’,我是‘疯狗’,请问你们还好吗?”航天陆战队的作战小队每次出征前,都会抽签选定各自的代号,中尉运气不好,抽到了“疯狗”这个代号。  “袋鼠”没有回
演绎悲欢离合的戏台上,人设是演员们装扮成剧中人的第一层戏服,而生活中,人们大多也披着人设的外衣,各人在自己的各种角色、人设之间无缝切换。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上依照各自的台本扮演相应的角色,人设是在这舞台上如名片一般自我传播的媒介。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百姓,构造人设都是出于同一种心理预期:包装自己,联结他人。“国民妹妹”“老干部”“反差萌”“美女学霸”的
作者简介:  拉维·泰德哈尔,在以色列的一个集体农场长大,自十五岁起出门远游。曾经生活在后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现定居英国。他不仅获得过世界奇幻奖和不列颠奇幻协会奖,还曾获得坎贝尔奖提名。  1  博比·阮的导师是一位身穿浅色衣服、用法语骂人的摩洛哥大厨。博比掌握不了法语这门语言,他的专业是分子烹饪。如果他想去太空找一份工作,获得这一领域的高等学位是必不可少的。“在地球上,烹饪可以当成艺术来玩玩,
你一定想不到他们竟然会这么蠢。这里可是全国最大的太空站,数百个全息摄像头覆盖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三个混蛋竟然以为他们能抢劫货币兑换处,还想侥幸全身而退。  不错,他们的确带着几把陶瓷手枪混过了我们的安检仪器,然后在男士更衣室里把枪支组装完毕,并且另一个人还成功地从餐馆里偷了两把牛排餐刀。但是活见鬼了,难道他们觉得我们会就这么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他们带着赃物闲庭信步似的走出大门?  在太空站服役
导言:  霍金先生仙逝已经一月有余,他那饱受疾病折磨的身躯,已然安眠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与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擘共享无上荣光;而他的精神,则作为无价的遗产,留给尘世众生。纵观霍金传奇的一生,不论是科学理论的发现、科学的普及传播还是科学精神的引导,霍金先生都无愧为一代科学伟人。  在这喧哗散去、尘埃落定的时刻,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静品味霍金留下的吉光片羽,以“继承”——这一最符合他生前期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