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行草书碑刻研究现状综述

来源 :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and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唐代出现数量可观的行书碑,仅目前不完全统计就有二百多块,约占有唐一代上千块碑刻中的两成;亦见大量的行书墓志、塔铭、造像记、题文、敕文等不同石刻类型载体,并由此产生了同一碑刻诸种拓本的流传。现如今,随着寻访、盗挖、考古等的不断深入,还不断有新的行书碑刻及相关拓本传出。凡此种种,业已汇聚成了一个相当巨大的学术资源,并因而衍生出了非常庞杂的学问系统。
其他文献
1930年初,应牛津大学希伯特讲座[Hibbert Lecture]之邀,六十九岁的诺贝尔桂冠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再次扬帆西行。这一次,他为西方带来了过去几年里创作的四百幅画。五月,那些画在巴黎皮格尔画廊[GaleriePigalle]与公众见面,随后又在伯明翰、伦敦、柏林、德累斯顿、慕尼黑、哥本哈根、日内瓦、莫斯科、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地展出。
期刊
矗立在巴黎塞纳河南岸的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它的设计师。它由法国结构工程师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设计,在1887年1月动工,历时两年完成。这座铁塔总高度324米,造价150万美元。
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在创伤或烧伤等病理环境下会降解或变性成明胶(gelatin),同时激活并募集巨噬细胞游走到病变部位介导炎症反应。胶原的片段能够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而明胶作为胶原降解片段或变性产物,目前关于其介导炎症反应的研究很少。为了考察明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其形态学、存活率以及促炎因子释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明胶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形成多细胞聚集体,同时对细胞的存活没有影响;明胶包被培养促进RAW2
期刊
工业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大气污染物过度排放的困境,这种过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大了环境压力,与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工业企业中的大气污染物治理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各个工业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大气污染物来源和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将排放控制在相应的标准内。基于此,本文从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大气污染物危害出发,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有效治理对策,对促进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鼠患肆虐,橱柜里、街道上、谷仓中,处处都是老鼠。人们每天光是清理它们留下的排泄物就要花费6小时。农业、仓储业、食品业等行业都遭受到了几十年来最沉重的打击。一位农民更是将这场鼠患形容为“比瘟疫更可怕的瘟疫”。
20世纪中国艺术的收藏是同时期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禧年之初,国内外市场都张开双臂,激情饱满地拥抱已经逝去的百年中留下的艺术品——这在此前25年让人匪夷所思。1当今艺术市场之所以格外出彩的原因之一,在于长期以来古代中国艺术研究和近百年现代艺术研究之间的一道巨大的鸿沟。
康拉德·费德勒[KonmdFiedler]的艺术文集主编哥德弗里特·博伊姆[Gottfried Boehm]曾指出,费德勒的思想与现象学在多个层面具有可比之处。1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次尝试性探讨,对费德勒的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与现象学的艺术考察方式做一个具体的比较。从时间上来看,费德勒最重要的讨论艺术的文章例如〈论造型艺术作品的评判〉[Über die Be-deutung von Werken der bildenden Kunst,1876]、〈论艺术活动的根源〉[Über den U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小说,其理论主张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守成”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主张回归传统文化,追求本土文化身份认同;其二,反思工具理性的启蒙现代性,张扬审美现代性;其三,追求自然环境生态和人文精神生态的双重和谐。寻根小说作家力图通过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及劣势,来对自身文化进行重造,使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交汇,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寻根小说的这种“文化守成”价值理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西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其对多元现代性的自觉追求有着显性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创作实践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