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3.体会课文的理趣,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教学设计】
  一、展示目标,进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对,课文讲述的就是小河与青草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2.展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朗读课文,练习说话,体会道理。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堂倡导预学,即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带着清晰思路进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测课堂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小河与青草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一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一)读第一次对话
  1.朗读对话——用赞美的口吻,读出小河和青草的不同语气。
  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1)理解“真”。
  谁先来读一读青草的话? 你读得真流利。读了青草的话,我们知道了小河的水怎么样?(小河的水真清啊!)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真”这个字好奇妙哦!(“真”字加大、加红)放在这里语气就不一样了,你们读出来了吗?谁来读这句话?
  看来,小河的水果然很清,清得一眼能看到底。用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清澈见底。
  (2)理解“紧紧抱住”。
  被赞美的小河会怎么回答呢?(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读了这句话,老师想问小草是用什么紧紧抱住泥土的呢?(小草的根。)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看,这就是小草的根,别看它细细长长的,它可厉害着呢,能紧紧抱住一大块泥土。想象一下,在刮大风的时候,小草紧紧抱住泥土,不让它被风吹到小河里;下大雨的时候,小草紧紧抱住泥土,不让它流到小河里。(出示图片,配上音乐。)小草的作用大不大?
  如果青草没有紧紧抱住泥土,小河会怎么样呢?看,没有青草帮助的小河就会变成这样。(出示浑浊的水杯)怪不得青草要说:“这要感谢你啊!”是啊,青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小河,小河多感谢她呀!你愿意做小河,来谢谢青草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而低年级的教学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也是全脑语文课堂所倡导的。该环节旨在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小河的清澈、小草对小河无私的帮助,再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抒发出小草对小河的赞美、小河对小草的感谢之情。】
  2.同桌合作分角色扮演小河与青草。
  (1)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小河与青草的对话呢?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分角色扮演,阅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一个扮演小草,一个扮演小河。读的时候,注意把青草对小河的赞美、小河对青草的感谢读出来。
  (2)你们读得真好,青草在真诚地赞美小河,小河也很谦虚呢!如果同学们能不看课文表演,加上动作就更好啦。
  3.练习说话。
  (1)同学们读得真棒,那么你们真的读懂了吗?下面让我来考考你们。
  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可以看到底,是因为 。
  (生交流,填空: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可以看到底,是因为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
  (2)你是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交流,填空: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可以看到底,是因為青草帮助了小河。)
  真好,你读懂了。正是因为青草帮助了小河,小河的水才这么清。我们读书就是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读懂。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堂注重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的因果关系,明白河水变清的原因,初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另外,学生还学会了将课文中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懂了课文,提高了分析、处理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4.健脑操:小河清清。
  带领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动感的节奏做健脑操。
  【设计意图:健脑操是全脑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注意力有所下降时,有趣简单的健脑操能够使学生的大脑放松,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下半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二)读第二次对话
  1.朗读对话——用赞美的口吻,读出小河和青草的不同语气。
  刚才我们了解了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次对话,他们还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4、第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河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草说的话。谁先来读小河的话?
  接着,小河对小草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1)运用“真”。
  读了小河的话,我们知道青草长得怎么样?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青草很绿很绿呢?(碧绿碧绿。)“碧绿”就是很绿,再来一个“碧绿”就更绿了。碧绿碧绿的青草,真让人喜爱!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句话里面同样也有“真”这个奇妙的字哦!你读出来了吗?谁来夸一夸青草?   (2)理解“干枯”。
  被表扬的青草骄傲了吗?她是怎么说的?
  (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听,青草在感谢小河呢!她为什么要感谢小河呢?植物生长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没有了水,青草会怎么样?(会干枯。)看,这就是一棵干枯的小草。(出示图片)你能说一说是什么样的吗?(颜色枯黄枯黄的。)
  观察得真仔细,干枯的草是枯黄的,那我们这里的青草长得怎么样啊?(碧绿碧绿的。)这都是谁的功劳啊?(小河。)难怪青草要感谢小河呢!我们一起学着青草来感谢一下小河吧,谁来读?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堂倡导多感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碧绿碧绿”“干枯”等词语,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图片、视频,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青草正是有了小河的滋润才变得更加生机
  勃勃。】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你们能读好他们的对话吗?(课件出示课文第4、第5自然段)男生读小河说的话,女生读青草说的话,教师读旁白。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分角色朗读。
  3.练习说话。
  (1)听了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你明白了什么?谁来填一填?
  青草真让人喜爱啊,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 。
  (生交流,填空:青草真让人喜爱啊,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河帮助了青草。)
  对,你也读懂了课文。正因为小河帮助了青草,青草才长得碧绿碧绿的。
  (2)刚才我们借助课本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
  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可以看到底,是因为青草帮助了小河。
  青草真让人喜爱啊,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河帮助了青草。
  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你能回答出来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小河流得更欢了,青草也长得更绿了,是因为 。
  (生交流,填空:我和同桌认为是因为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赞美。)
  说得真好,看来你已经完全讀懂了课文。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程应通过语言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教师引导,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借助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不难归纳总结出本课的道理:正因为小河与青草互相帮助,他们之间才能共生共存。此外学生还学会了用固定句式练习说话,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拓展升华,倾诉心声
  不仅是小河与青草会有这样的对话,我还听到大树和啄木鸟也在对话呢!听,他们说什么,我只听到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能猜出来吗?(创设情境,出示啄木鸟和大树图片)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得出你们最满意的答案。
  1. 1~5小组合作完成第一段对话。
  啄木鸟对大树说:“你
  。”大树对啄木鸟说:“这要感谢你啊! 。”
  (生交流,填空:啄木鸟对大树说:“你长得可真高大啊!”大树对啄木鸟说:“这要感谢你啊!要不是你捉虫子给我治病,我早就病死了。”)
  2. 6~10小组合作完成第二段对话。
  大树对啄木鸟说:“你
  。”啄木鸟对大树说:“这也要感谢你啊!
  。”
  (生交流,填空:大树对啄木鸟说:“你的嘴巴可真锋利啊,像一把凿子一样。”啄木鸟对大树说:“这也要感谢你啊!要不是你给我提供食物,我早就饿死了。”)
  是啊,他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自然万物都像青草与小河,啄木鸟与大树一样互相依存、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老师相信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会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对吗?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程是指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运用的课程。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在其他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一定会将字写得更好。出示生字:分,干。
  1.学习生字“分”。
  (1)读准字音,“分”是一个多音字,可以组词为“分开”“水分”。
  (2)“分”字很有趣哦,上面是一个“八”,下面是一个“刀”。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小儿歌呢:“刀切西瓜分八份,分分分。”
  (3)“分”上面的八字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撇低捺高,撇捺舒展,下面是个“刀”。)
  2.学习生字“干”。
  (1)“干”是一个多音字,可以组词为“干枯”“干活”。
  (2)“干”这个字,在古代原本指像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是盾牌,后来用作“乾”的简化字,表示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的意思,与“湿”相对。
  请大家自己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完后在课本上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全脑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本环节教学运用口诀识记法和字理识记法,让学生识得有趣,识得深刻。写字教学注重教师的示范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的要领、正确的写字姿势,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书写习惯。】
  五、思维导图,回顾总结
  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我们朗读了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学会了用课文的内容来说话,知道了小河与青草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赞美,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青草长得更绿了,最后学习了生字。(完善思维导图)睁开眼睛,看一看,黑板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自己画一画,如果能画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全脑语文课堂倡导多感官教学,以音乐、冥想刺激脑细胞活跃,并且在课堂最后5分钟,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发散思维、加深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搭石》是一篇散文,再现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文笔清新,意境优美。这种美,是在快节奏的城市里很难找到的,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急需的精神养料。我感动着,思考着,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着。  一教:“一朝悟罢正法眼”,扎实语文之根  在急于把精神养料浇灌在学生心田的激情驱使下,有了我如下的第一次试教思路:  1.感知,认识搭石是一种渡水工具。  2.感悟,欣赏搭石是一道风景。相机感悟一幅幅生
今天听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课堂上这位年轻教师非常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既通过图片观察森林景色的美好,引导学生运用“森林里的
引言:成长轨迹,思想坐标  “每颗星都有固定的意向轨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坐标。教师的成长轨迹,应行进在自己的教学思想坐标中。”  ——林春曹  我出生在祖国江山一片红的20世纪70年代初。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就是乡村的田野、池塘、草垛、伙伴,从早到晚,自由自在,田野里打滚,池塘边垂钓,草垛上攀爬,伙伴间嬉戏。也不知从哪天起,我这个村野小顽童倏忽间一下“开窍”了,读书作文慢慢成了我的所爱,小学、初
一、融入文本,奠定思想基调  1.细读课文,品味文字  《月亮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有序、详略得当、用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秀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田园风光。  文章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我捧书反复朗读直到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对书中的景物有所理解后才罢手。接着我闭眼冥想,让书中所描绘的景象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复现,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那么,我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发现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2.能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通过游戏表演创作拟人体童话故事。  2.能编写一个拟人体童话,并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内容介绍:“创作拟人体童话,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是三年级的一次训练主题,本单元选择的典型例文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本
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从富阳永兴学校二(1)班教室门口路过,里面传出低回婉转、悠扬清丽的歌唱般的声音,他以为是音乐老师在教唱歌。陪同他参观的老师告诉他,这是陈琴老师在教学生吟诵古诗。客人不禁驻足聆听,不觉陶醉其中。  这位陈琴,就是闻名遐迩的“素读”的倡导者。  陈者,久也。她的琴里储存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她的琴弦弹拨出的
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以阅读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文化创新、文明演进、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因,教育改革可以成为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导向性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能读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图书时,其实他们就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短期內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一定难度,但让优秀的图书进入农村应该说容易得多。  要提升农村学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普遍存在作业量偏大、作业形式单一、自主选择性小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借鉴美国中小学的TIPS(交互式家庭作业)的有关做法,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的作业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量低效,现状堪忧  为了探求真正适合我们小学生的体验式作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游”即是玩,而玩与学是截然对立的。  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已妇孺皆知,按理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但我们往往推崇前者远胜于后者,还认定后者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无用的。可如果说学习是一种获得与创造,其实那些被误解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反而往往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讲求“知行结合”似乎远胜于当代,其实质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古代样本。  三年级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候不远
先前,我与武老师并不熟悉,属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那种。但是读完武老师的这本《武凤霞讲语文》,渐渐地,我被她感染,我被她感动!  真实:一朵野百合的春天  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武凤霞可能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名师。可是读了她在本书中所写的“我的语文人生”章节,却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凤霞。她成长的艰难与挣扎,似乎在经历着许多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遭遇。幼年的贫困,童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在濮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