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阅读对策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阅读必定是学生喜欢的,能积极主动参与的,且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的阅读。传统高中语文阅读陷入了“讲”的怪圈,阅读并不是学生在“读”,而是教师在“讲”,如此,何来的理解,何来的感悟?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师必须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本,真正让学生去读文本,能在文本阅讀中获得理解,生成体验。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以合作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到作品中。
  一、让阅读回归本真,让学生读
  无论是参加语文阅读的公开课也好,还是示范课也罢,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偶尔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更多是被看做教师用于提问或作秀的工具,这样的阅读是一种脱离了阅读本质的教学。让阅读回归本真,就是要真正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能真正有时间去读作品,能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再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课前要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的基本内容等,在课堂中也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否则,学生没有了解和阅读过作品,在课堂中就会显得被动。同时,谈到读,一是要求学生能读准、读顺作品;二是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如小说阅读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议论文则要把握其中心论点;三是要鼓励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此为课堂中的探究奠定基础。
  二、让阅读回归生活,联系生活
  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或感情的宣泄,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生活是最好的工具。大多数教师却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在阅读中很少引入生活素材。在阅读中借助生活素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展开讨论,更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以《边城》为例,作品所写是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的景色,而很多学生没有到过湘西,要在阅读中单纯地借助语言文字来了解是较为困难的,故而在教学中就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在观看中感受湘西之美。又如在《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中,学生对麦当劳再熟悉不过,以“麦当劳中有哪些中国文化”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再引入文本阅读,效果会更好。再如通过《想北平》4~7自然段探究作者爱北平的理由。班级中有的学生也是来自远方,此时就可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何爱家乡,由此过渡到作者爱北平的理由的探究中。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
  阅读重在读,关键在理解,而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理解,单纯地让学生听不行,还得让学生多说、多议,要充分发挥好小组的作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同样是《爱北平》的教学,在初读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层次进行梳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在总结中也有不同的阐述,通过交流来整合意见,最后得到一致性答案,从而弄清楚作品的层次。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作品的内容、层次、结构、主题、人物、环境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如《边城》中以问题“你认为边城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组织学生围绕“环境——景美”“情节——情美”“人物——人美”逐一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而理由是由探究文本得来的,这也就自然让学生深入到作品阅读过程中了。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指导
  有效的阅读并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也不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得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这里需要明确,教师主导并不等同于教师主讲,而是要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点拨。如上述《边城》的探究中,当学生所说的理由不够充分时,教师就要做相应的补充。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是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二是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所谓必要的讲解,即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围绕其语言、动作,对祥林嫂的态度等展开分析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鲁四老爷的形象进行归纳,明确他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最后,在精讲点拨中要注重引入背景素材,如上述对鲁四老爷形象的分析,要引入封建社会的一些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特点。
  阅读并非是教师单纯地“讲”,也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读”,而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唯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让阅读回归本真,多预留时间给学生去读作品,才能让他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教师要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解读作品,结合生活去理解作品。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让阅读活动变成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阅读、理解,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体验,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22200)
其他文献
沧桑六十载,甲子演传奇。从1955年11月围垦造田以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已建设成以“三色经济”为主,集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经济实力不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象,语文教师应当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已然面临艰难的处境,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较少,被动接受过多,自我主动较少,依附教师过多,再加之一些功利性思想,导致学生的创造个性受到了压抑和扼制,大大降低了课堂教
语文教师施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工作二十载,边教书边学习,边学习边教书,我逐渐明白要想培养语感,积累知识,逐渐让自己博闻强识,大量读书是不可越
由于语言文字通常较为抽象化,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始终处于一种严肃凝重的状态,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1散文诗歌的创新教学方法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为了真正完成新课标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授课过程中,首先应对作者的写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