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 兴趣 教学 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怎样去做才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比原来有更大的收获,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性。对此,我们应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课开始,用几句贴切而精炼的话语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技巧要因地制宜。比如在《买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安徒生和他的作品。对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学生立刻就产生兴趣打开了话匣子。教学《凡卡》时,我课前整理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俄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在开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阅读课文,对凡卡悲惨学徒生活的同情便油然而生,那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桂林山水》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数不清的名山大川,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绚丽神奇的九寨,有灵秀多姿的黄山,有峰峦雄伟的泰山,有红叶似火的香山,有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有水平如镜的西湖,但这么多的山山水水都比不上哪儿——”同时展示相应的ppt风景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牢牢地吸引过来了。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诵诗词、看图说话等多种小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导入方式。
  二、利用课文精彩内容,牵动学生心弦
  很多课文内容本身就有吸引力,如《草原》、《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等这些课文以清新、淡雅、朴素的语言绘出优美的风景画、动人的风俗画面,美感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会此情此境,在“读中感”在“感中读”。在《搭石》教学设计中,把一行人走搭石的情境改成一首诗,再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更能入情入景。又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文中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生活,和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的种种精彩的冒险经历,与当前小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相比较,学生有产生共鸣的感觉,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很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感官
  多媒体课件的快捷和直观倍受学生们的喜欢,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加课堂的容量,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也能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将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的画面,同生活中的实物同时呈现,更容易给一年级的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牧场之国》一课进行语言品读时,我就展示了一系列荷兰风光图片:郁金香花海、辽阔无垠的草原、黄昏的田野,静默的风车等,还插入了富有异国风情的音乐诱发学生的想像,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体会荷兰的美。从一双双闪亮眼睛里,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内心强烈的向往,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轻轻松松地传递到了学生心中。
  四、善用学习辅助工具,增添学习趣味
  认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针对这一特点,可要让学生书包里的一些常见物品变得非常有用。让学生用铅笔作批注,便于修改,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用多色荧光笔勾画重点词、句,鲜艳醒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彩色便利贴做课堂笔记,干净又富有趣味性。小学生的书包里有许多类似的小玩意,如果能让学生根据它们的特点善加运用,也能为平淡的课堂也增添几分色彩。
  五、巧用课堂评价语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据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可以说“你听得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对朗读出色的孩子说“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注,从而燃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只有从实际出发大胆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劳拉.E.贝克著,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
  [3]王耘叶忠根林崇德编著,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空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在语文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基础培养。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
期刊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重培养。在教学中我们把说与写作为起步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基本句式为范例,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小学语文第一册在“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中,主要提供三种基本句式:谁(或什么)怎么样?谁干什么?谁(或什么)是什么?通过生动形象的彩
期刊
在专以闽北花猪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作品中,恰巧时隔一年,我们采写的两篇消息见过报。2003年5月,主标题为《濒危闽北花猪今又兴旺》的消息登载在《闽北日报》上;2004年5月,主标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存在大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如药物合成过程中成分最优配比、药物有效成分最优提取条件确定、公共卫生资源的最优分配等问题,我们将之统称为决策分析。然而,要想从众多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中寻找到一个最优解或一组最优解集方案,就需要通过科学地试验设计,从试验域(试验影响因素的取值区域)中抽取合理的试验点,科学地安排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试验评价指标的最优条件,以达到优质、高产和低消
【摘要】如何能在新形势下更好推行教学改革,达到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目标,就需要社会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本文就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本身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问题  一、突出文本的人文性  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总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
【摘要】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阅读,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施教,加强课内自主学习,然后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自读 自悟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深切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自主发展及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