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风干预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急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所致眩晕(PCTIV)急性发作期的外风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眩晕主症、次症量化观察评分表。选择中医内科门诊的PCTIV急性发作期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以祛风化痰通络汤搭配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仅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的4周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短期内(第1天、第3天)的个人自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自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风干预治疗能够更快地缓解PCTIV急性发作期的相关症状。进一步显示外风可能与PCTIV发作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开始步入青春期的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以及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本文站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角度,以广州109中学的部分
初中《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我把它称为课堂实验。课堂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的概念,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习惯
目的探讨变应原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RS患者136例,比较伴鼻息肉组及不伴息肉组患者的变应原特征。以变应性鼻炎(AR)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口腔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到我科就诊的67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护理,对2组的患者满意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