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Knife-REIMS技术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习水麻羊产地溯源的研究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技术(REIMS)连接高分辨质谱快速鉴定习水麻羊的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羊肉样品的实地收集、仪器采集参数优化(电压设定为40V,长度2 cm,切口深度0.5 cm,切割时间2~3 s)和模型建立,得到一个实时溯源习水麻羊的检测方法.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建立模型,选取变量权重值(VIP》 >1、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P值≤0.05条件下的标记化合物建立鉴定成分得分图、Loadings图和丰度图,找出差异大的特征标记物.结果 表明:该模型有着良好的聚类分离效果,能区别于其它分组,方法识别准确率为97.32%.通过LIPID MAPS数据库鉴定出一些差异较大的特征化合物,例如鞘氨醇、磷脂酰肌醇、十七碳二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和琥珀酸等.本实验方法不需要前处理,检测时间短、识别率高、结果稳定,为习水麻羊的产地溯源提供了新的鉴别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比较裸藻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多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主要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裸藻多糖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裸藻为原料,提取裸藻中的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多糖,经分离纯化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离子色谱等技术对多糖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以维生素C(VC)为对照,考察它们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裸藻非水溶性多糖(EGP-1)、裸藻水溶性多糖(EGP-2A-1和EGP-2B-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1×104、2.91×106和1.70
以小麦肽为原料,研制小麦肽运动饮料.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该运动饮料的最佳配方后,测定各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运动后体内乳酸(LA)、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考察该运动饮料的体内抗氧化与抗运动疲劳活性.结果 表明,该运动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小麦肽用量为3.5%、赤藓糖醇用量为4.2%、柠檬酸用量为0.2%、复合稳定剂用量为0.35%,感官得分95.7分,所得饮料呈淡黄色,具有小麦肽特有香味,酸甜适中,风味独特,无明显沉淀物,
本文旨在优化咖啡花多糖(ACP)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咖啡花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超声功率、浸泡时间和醇沉浓度6个工艺条件对咖啡花多糖得率影响的考察,选取了影响较大的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3个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再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FRAP法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结果 表明,超声提取咖啡花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9.5℃,超声时间93 min,超声功率175W,液料比10∶1mL/g,浸泡时间30 min,乙醇浓度80%,该条件
为研究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了牦牛奶、发酵后牦牛奶和后熟后牦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营养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显著降低了牦牛奶中的乳糖含量(P0.05),但与发酵后的牦牛奶相比后熟使牦牛奶中的醇类、酚类、酯类、酮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大幅增加.综合来看,发酵促进了牦牛奶营养价值的提升,后熟促进了牦牛奶风味物质的积累,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和品质提升有积极意义.
为延长紫苏鲜叶货架期,保证叶片在贮藏及零售时的贮藏品质,本研究采用新研制涂膜保鲜纸袋对紫苏叶片进行包装处理.试验所用复合涂布液由壳聚糖、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及氯化钙按照一定比例溶于乙酸水溶液配制而成,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保鲜纸袋复合涂布液中不同组分浓度对紫苏叶感官品质、VC含量及失重率的影响,确定复合涂布液最佳组分浓度配比:壳聚糖浓度2.0%、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2.4%、茶多酚浓度0.25%、氯化钙浓度0.6%.通过物理、化学及抑菌性能分析表明,当涂布量为30 g/m2时,复合涂布液在纸张表面形
为筛选出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优良乳酸菌.本文以米曲为目标乳酸菌的供体,筛选高产酸、耐胃肠环境能力良好的乳酸菌,并评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板栗糯米饮料中的发酵能力.从酒曲中共分离出84株乳酸菌,其中有38株的产酸量≥10 g/L;在进一步的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实验中,共筛出3株乳酸菌株;经16S rDNA鉴定这3株乳酸菌均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DH16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SOD酶活力最高,分别为98.56%、42.27%和20.3 U
为有效利用和开发辣木籽,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以辣木籽总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水杨酸法、ABTS法、FRAP法测定优化后辣木籽提取物各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料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20 min,微波功率600W;体外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由此表明,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总苷提取工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因子化法较欧氏距离法的定性判别率更高,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二阶导数+矢量归一化+5点平滑,判别率可达96%;偏最小二乘定量判别模型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范围为5543.68~4643.72、7582.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米荞营养组成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西盟米荞为原料,分析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处理方式对米荞的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总酚、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荞经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方式处理后,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未处理米荞,且由相关性分析得知,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蒸制处理后,还原糖、γ-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接触表面的长期存活,可导致其在食品中暴露可能性升高,增加引发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研究了无营养冷藏(4℃)和室温(25 ℃)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7种典型食品接触材质表面的存活情况.同时采用失活模型Bigelow模型进行拟合,便于理解其存活动力学.结果 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木材质表面上的存活时间较短,但在其他材质表面可存活46h以上.显著性分析表明,除玻璃和ABS塑料材质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4℃条件下较25℃条件下存活量更高,表明冷藏环境有助于其长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