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 大众狂欢欢几许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起之后的平淡
  
  1992年,英达从美国回国,受到美国室内情景喜剧的启发,与王朔促膝谈论策划,1994年推出《我爱我家》,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情景喜剧诞生。在剧中,植入了当时最流行的美式情景剧的元素,比如罐头笑声和现场观众。同时《我爱我家》的幕后团队无一不是大腕:王朔、梁左以及后来《家有儿女》的编剧臧一等等,为完成这部剧,英达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家人亲戚朋友关系。英达被称作“情景喜剧之父”就是外界对《我爱我家》的肯定。
  尽管中国情景喜剧是舶来品,但其实让它真正成熟的土壤是中国的“室内剧”。1990年播出的《渴望》是作为室内剧的面貌出现,虽然不是喜剧但大部分是在室内拍的。当时正值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中国热播,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拍摄了《编辑部的故事》,平民化的口语和老百姓的幽默已经带着情景喜剧的范儿了,也为情景喜剧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如果在这之前你提出拍情景喜剧,人家都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东西。”英达曾说。
  《我爱我家》之后,英达和他的同事们在好势头下成立了英氏影视文化公司,并接连推出了情景喜剧新品:1997年的《候车大厅》和《新七十二家房客》、1998年的《心理诊所》和1999年的《中国餐馆》。英达一直在寻求新的探索。《中国餐馆》借鉴的美国蓝本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欢乐酒吧》,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了国外。这部剧集合了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情景喜剧班底:梁左和梁欢执笔,英达导演,杨立新、王姬、刘金山、何冰、李琦等主演。这也是继《我爱我家》之后,英达投入最多、精雕细刻的情景喜剧,无论是观众、媒体还是英达本人都对这部剧期望很高,但是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成功,反而是批评声不断。英达分析原因时说:“真正跟着城市发展走的不一定受到观众的理解。《中国餐馆》过于超前了,它违背了喜剧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喜剧中的人物应该比观众更低,一定要比观众可怜才行,一旦比观众高的人物做成喜剧,观众一看,你比我还强了那有什么可笑啊?”
  
  冷遇中崛起
  
  《我爱我家》之后,比肩而来的《欢乐家庭》、《东北一家人》、《家有外星人》等等,虽然符合中国人温馨、和谐的家庭观念,但题材重复、笑料不足让观众没了热情。在这个阶段,情景喜剧已经被边缘化了。
  进入新世纪,中国情景剧终于打破英氏一枝独秀的局面。之前的《闲人马大姐》算是英氏喜剧的一种回归,也拿到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唯一一个飞天奖。2000年11月,广东电视台推出了粤语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广东地区大受欢迎,但全部采用方言的对白根本没办法在广东以外的电视台播出。
  当然,真正“边缘化”还言之尚早,2003年,由新锐导演尚敬执导的《炊事班的故事》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发生在六位年轻炊事兵身上的一件件鲜活生动的日常小事,被演得妙趣横生。许多用于搞笑的手段比如悲喜交融、黑色幽默、流行资讯、无厘头等让观众眼前一亮,尚敬用有时尚趣味的搞笑方式,让观众看到了当下情景喜剧的魅力。距离《我爱我家》播出十年之后,这部剧也标志着中国情景喜剧开始有了新的温度。作为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系列从2002年到2007年总共拍了三部,年初《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时,尚敬说这其实是“空政品牌”的延续。
  英达曾表示自己当时的起点比较高,自己都超越不了自己了,对别人来说更有障碍。他希望有个人能横空出世,但这恐怕是奢望。情景喜剧不是捡个金子一夜暴富,需要积累经验。英达说得很客观,不过2005年《武林外传》的播出,标志着“那个人”已经横空出世了。他就是尚敬。
  
  难见光明中的一丝光亮
  
  2005年,一个镜头对准武林,重燃很多人江湖梦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先头并没被大多数观众接受,但这个已经不能局限在一个题材范围内去看的情景喜剧,利用客栈这一武侠剧中的经典场景不断地召唤南来北往每个有江湖梦的人,尚敬和宁财神用古代人的皮囊幽默机智地表达了现代人的生活,观众也在笑声中发现了失落的自己。
  不同于之前国内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采用古典章回体小说,无厘头的台词风格,脚步紧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带着拼贴和杂糅色彩也是这部后现代风格情景喜剧能获得年轻观众的最大优势(详见尚敬专访)。比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综艺、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武林外传》又很温暖,很多人并不是喜欢它表面上的江湖,而是在江湖的刀光剑影背后,有这么一帮“好久不见”的兄弟,一起实现彼此的梦想。它成了新鲜、时尚、好玩的代名词。
  如果说《我爱我家》是带着明显的美国情景剧的痕迹,那么到《武林外传》,中国情景剧已经完全实现了本土化过程的转变。当《闲人马大姐》和《武林外传》进入主流频道黄金时段时,却并不意味情景喜剧就摆脱了它的边缘状态,事实上,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电视剧中的主流类型,甚至到今天还有绝大部分作品根本进入不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武林外传》播出时,中国情景喜剧发展也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从《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到《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和《卫生队的故事》的系列作品,是带着一个光环出现的。在题材上渐渐枯竭是中国情景喜剧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这恰恰是情景喜剧的灵魂。2011年春节前,《武林外传》时隔五年后,原班人马的电影《武林外传》上映,不足两千万的投资却收获破亿的票房,这确实让疲惫不堪的情景喜剧创作者们振奋了一下精神。
  
  呼唤更娱乐
  
  很难说中国情景喜剧到底留给观众内心多少东西,很多人笑得不亦乐乎却挖苦地说它不着调。情景喜剧的发展经历着一个又一个抛物线似的起伏过程,创作者都太明白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敌人”在哪里,类型和题材已经相当广泛,占据了主要的收视时间和平台不说,能够有一个真正够宽广的创作空间更是问题。就像之前英达的《中国餐馆》,在播出前进行了一次大删节,几乎每一集戏都删掉了5分钟左右,当然,同观众见面的《中国餐馆》已经面目全非。大家都在说“娱乐至死”,可哪就那么容易真正娱乐?无论是英达还是尚敬,他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情景喜剧中的语言,就是要让观众爆笑。一个拓荒者,一个重塑者,都不止一次表示深感该题材剧前行的艰难。就如尚敬说的:在中国,“娱乐至死”的时代根本没来到。
  
  尚敬 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包容我多少
  
  【尚敬在微博上跟腐竹们聊天,很多人对电影《武林外传》用的词都是“爆笑”。尚敬对让大家笑这一点很有信心,他说如果观众要的喜剧效果都有了,那这是最大的收获。有人板砖有人鲜花,可是对于近似 大众狂欢的《武林外传》,又有谁会真的别扭着不喜欢笑呢?您要是乐了,就说明这作品成功了。】
  电视指南:把《武林外传》拍成电影对您来说是不是也有种感慨?
  尚敬:对。包括要拍这部作品,就和这些年轻观众影迷们的向往有关系,他们确实有很强烈的希望。从职业角度来说你如果做一个一开始就已经有很多人喜欢的作品,就很保险了。
  电视指南:与时俱进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吧?
  尚敬:一定的,和宁财神考量之后觉得买房是年轻人生活的主题。一个社会不让在这里打拼的年轻人买房,这是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然后也有房产商跳出来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凭什么?电影要有这个态度,但是我们要掌握好这个度,我们做的是贺岁电影,并不是要清算什么,我们只能借助电影让观众们熟悉或者嘲笑一下。电影就是要这样去做,这样一个题材方向就是想要走进观众内心。
  电视指南:说到现实问题,遇到敏感题材的电视剧就各种原因不让播,可能对于情景喜剧来说,表达的东西更有空间。因为在《武林外传》里,一直都有反讽。
  尚敬:喜剧的锋芒应该直指那些丑恶和人性污点,房子可能买不到,但是你和你的朋友用一个局促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应该也有相互支撑的快乐。《武林外传》从技术上讲比较杂糅和多样化,可能我的做法能够很大程度上贴近大众狂欢。这个时代的小孩们天性阳光,自己有创造力,但大部分都是拼接、杂糅。你的玩笑、姿态、你说话语气他喜欢,他就关注你。不一本正经不代表你不正经,《武林外传》好玩,实际上藏在后面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的价值观。年轻人喜欢有灵魂的、美的,但一定是要眉开眼笑的,要让他笑着去接受。
  电视指南:所以当时拍电视剧《武林外传》,也是考虑到年轻人观影感受和接受度?
  尚敬:是。看电影的人群和喜欢《武林外传》的观众大量重叠,我们是一开始就认准了的。我就是拍个喜剧,把观众逗乐了是我最大的理想,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不弄的恶俗、恶搞,让观众看完了觉得美好就可以。各种声音都有,我领会也理解,中国是个大电影学院,大量的盗版碟,你说美国人想看法国的好电影,对不起,要版权,可是我们分分钟就看了。许多年轻人已经被很多好电影逼成很好的影评家,如果他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看《武林外传》,一定是批评的。
  电视指南:你原来说《武林外传》是你自己做的,它带着我的痕迹、传递我的趣味,这个痕迹是你一直从《炊事班的故事》那些作品中延续下来的吗?
  尚敬:对,因为年轻人接受这个姿态。这个社会绝不是有些人所担心的要“娱乐至死”了,我们是刚开始娱乐。有一次在会上我就说,如果真的中国到了娱乐至死的年代,那你就乐吧,你还没到充分娱乐的地步。所以我电影里有“扭脖子”的,人就说不适合孩子看,我只能说对不住了,电影里没有暴力、情色,观众买票进去看什么?要先认清楚年轻人要什么,然后考虑要对人家负责的那部分东西——就是看完以后你传递了什么?那个就是我给的。秀才一说“子曰……”就被人家说“去!一边待着去!”没人信这个东西,所以他在电影里说“富与贵,人之所欲,就说挣钱发财当官是人的向往和欲望,不以其道得之,不触也”。这不就是社会吗?同福客栈没有态度不行,光有态度也不行,要让观众看完以后感到温暖和幸福。五年后,我能让粉丝有这份幸福,就够了。我的电影不是没有问题,但我只能满足一部分人。
  【尚敬是《三枪拍案惊奇》的喜剧部分导演,他说《三枪》是月黑风高的大漠里偷情杀人,很残酷也有点脏,但恶趣味也应该成为电影趣味,因为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断地批评属于舆论暴力,允许娱乐消遣出现时代的进步,可是中国长期以来就是正襟危坐、宏大叙事。电视剧《武林外传》刚出来一开始很多人骂得很厉害,很多人也认为情景喜剧是个低俗的东西,但尚敬自认有很好的知识滋润和很好的营养,他认定了情景喜剧好,对大众通俗的东西尚敬怀有敬意,这也是他在这条路能走得很远的原因。】
  电视指南:情景喜剧这种形式似乎一直被外界看得地位没那么高?
  尚敬:我特别喜欢一个叫萧乾的老记者,有次他看到一个女明星时说:“哎呀我就喜欢那女明星,长得漂亮!”可很多老学者、老专家,他们一定不屑于讲这种话。我看过一本叫《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的书,书中说喜爱肥皂剧跟这个人的政治姿态、理论姿态毫无关系。我们好像就羞于拿出来,有的人看着看着就说,哎呀不行了,气的心脏病都要犯了,真的假的?至于吗?
  电视指南:你觉得喜剧有高级,低级之分吗?
  尚敬:要看现在的社会包容到什么程度。时代让你宽容了,你内心还不宽容,那就是自找苦吃,更可况每个人还打着预防针。你得适应这个时代。你说《炊事班的故事》能好到哪里也不见得,它只是顺应了时代,时代不需要你假装高级了。
  电视指南:那时候为什么选择转做情景喜剧?
  尚敬:我做电影导演是业余的,2001年拍《高原如梦》,拿了大学生电影节的奖,当时我安安静静和大学生一起看的电影,体会到那个电影带给大家的快乐,但是那场放映之后就再也没进入市场,你喜欢这电影,可市面上没有。所以我一扭脸就拍情景喜剧去了,从2002年一拍就拍到2009年。当年是觉得拍电影没有出路,但几年下来,发现真正没有出路的是情景喜剧,最能开玩笑的两大题材——性和玩笑,在我们这都不行。但是所有的喜剧都离不开这个东西。电视台最好的时段不向情景喜剧开放,就没有好的广告跟进,没有好的收益就没有好的制片投入,当然没有好的演员和班底,然后就更进不了好的时段,这是个恶性循环。一次开会,有人让我说说情景喜剧有什么出路,我说情景喜剧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绝路、走投无路和穷途末路。我拍到2008年的时候,觉得电影又好了,恰恰张艺谋就找我,让我帮他弄喜剧部分,去了以后,更坚定了自己做喜剧片的念头。2009年夏天的时候,我就拿定主意一定要做个喜剧片出来。《武林外传》投资太少,1700万,不过反而没有(票房)压力了。
  电视指南:是否深感情景喜剧创作艰难?
  尚敬:非常艰难。就是不招待见。货真价实的喜剧效果带动了那么多人,但是很多人不在这个角度解释问题的,电视台买片,看你是不是有大牌、有场面。《我爱我家》原创性很强,是创新,很快就不让你弄了。所以情景喜剧非常艰难,不只是情景喜剧,凡是娱乐的东西你记得,都是步履维艰,尤其是和最广泛的传媒结合起来。
  电视指南:所以你一直是在妥协?
  尚敬:我一直都在妥协。
  电视指南:那么难还会继续拍?
  尚敬:拍部队的室内喜剧可能会好点。可仍然步履维艰,玩笑的程度很难拿捏。现在也很犹豫,因为题材要出新,可手段全用光了,情景喜剧对剧本的要求很高,特别懂喜剧的编剧,一百个里边能写的可能就少数的几个。现在看不到题材上有实现突破的可能。题材很难开掘和出新。我做《大学生士兵的故事》的时候就说不会超过《炊事班的故事》,做再好也不容易。英达在中国情景喜剧上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中国有了新的娱乐方式,不可逾越。有人说我做的是新的气象我同意,但别忘了这是十年后。十多年来,每年都有很多大电视剧被夸奖被嘉奖,可是情景喜剧屈指可数。没有土壤、对题材的倚重太大,这个时代制造笑料你要小心一点,你会习惯,但觉得很无力。那东西做得好的多好啊,直接娱乐大众。
  电视指南:未来还会和宁财神合作?
  尚敬:我们没有被一种契约和承诺拴死,但是如果有好的选题碰出火花来会。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素养教育,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先积累数学的知识,再总结数学的方法,最后获得数学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深度追问,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自己思维深度的拓展提供灵感,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地发展和提升。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深度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建议。  一、深度追问要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更有兴趣、更好理解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小学生
在刚结束的制片人表彰大会上,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的总经理李立功凭借《我是特种兵》获得了“年度十佳制片人”的奖项。作为小马奔腾电视剧作品的主要决策者,李立功一直对电视剧项目从题材选择、剧本创作、拍摄过程及市场播出、社会影响力等各个方面亲身督导,在采访过程中,他的电话就一直没断过,项目合作、寻找导演、剧本修改等一一部署。就如他所说,制片人是一个项目管理者,必须协调各方关系,虽然内地的制片人很难达到欧美制
2011年6月10日,为期四天的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在上海落下帷幕。中国内地热播的谍战剧《黎明之前》,一举夺得观众票选“最具吸引力电视剧”、观众票选“最具实力导演”及观众票选“最具人气男演员”三项民意大奖。该剧同时获得专业评委的青睐,趁热打铁把“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金奖也收入囊中。至此,《黎明之前》“独中四元”成为最大赢家。其中“白玉兰奖”最佳电视银奖由小马奔腾影视出品的《三国》获得,“白玉兰奖”最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又一个新的网络流行体诞生了,这句话在某电视剧视频推荐与网络游戏介绍中醒目地出现,感谢铁道部又给网民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素材。好像每次事件之后,都会催生一批网络流行语,是网友们对现实的调侃。前不久有地方交通警示语变成了“淘宝体”,有人觉得亲切,有人觉得缺少了警示的意味,但是不可否认,网络流行体已经开始渗透生活,来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网络流行体用这样一个方式让我们明白:每
本刊曾经做过一次关于“梦想”节目的策划,当时就发现打着“梦想”名义的节目还真不少,《中国梦想秀》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对得起“梦想”两个字。6月29日,第三季《中国梦想秀》落下帷幕,在梦想盛典现场,章子怡、刘欢、韩红、杨澜、吴小莉等明星现身,作为圆梦天使帮这些平民草根圆梦。在那一刻,追梦者与圆梦者皆大欢喜,“梦想”成了最和谐的词汇,但作为节目类型,“梦想”是需要被包装的,他们是在帮
翻译是炼金术士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可谓中国现代史上第二个启蒙年代。用北岛话说,那是联结两个黑夜的白色走廊。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门打开,迎来的第一股风潮就是译制片。有些经典译制片,像《魂断蓝桥》、《佐罗》、《办公室》,说它们经典,或许有些主观,至少在全球最著名的IMDB网站的TOP250名单里,并未出现它们的身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那个时代刚刚过来的一些商业片,在它们本国并不
新年伊始,一场疫情让网络教学成为非常时期的重要教学方式。面对网络课堂中师生不能真实面对面,学生学习更加需要依靠自身自律等网络教学等特点,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把知识的有效和网络环境下课堂的有趣结合起来,注重寓教于乐。  正如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所言,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又有趣的[1]。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只是成了看喜剧,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只一味追求成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
常言道,“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苦菜花。”虽然小编我风华正茂,但是作为一个凡人毕竟还是需要按照生命的轨迹渐渐向不惑之年迈进。回到今天的正题,40岁左右的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与我们女性同胞在相同年龄的情况下获得完全相反的赞誉?一部名为《绅士的品格》的韩剧,让我们有了答案。  四位已经迈入不惑之年的成功男士,人生道路上的一半时光基本上已经离他们而去,这样四个人的人生会是怎样的?现有的生活离他们的
一顿午饭的时间,忙里偷闲观看了一部名为《调音师》的微电影,影片结束但午饭还没有吃完,可笔者已经无法下咽了。对比近两年国内刮起的微电影风潮,无论从内容、创意,还是表现手法、制作工艺,笔者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阿德里安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戴
剧名:《夏家三千金》  导演/编剧:沈怡  集数:40集  类型:都市言情剧  主演:唐嫣饰夏天美、张檬饰杨真真、戚薇饰夏友善、陈楚河饰钟浩天、邱泽饰严格、徐正曦饰严力恒、黄文豪饰夏正松、刘瑞琪饰杨柳、郑罗茜饰孙晓菁、张丹峰饰华森    《夏家三千金》自然应有三位千金,然而从剧集一开始我们却只看到了夏家的两位千金。夏正松和于靓结婚30年,育有二女,大女儿夏友善,痴情专一,张扬跋扈,善战好胜,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