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清P1NP、BGP、25(OH)D3水平的相关性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患者血清1型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胶原肽(P1N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UAER水平不同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g)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g)62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 mg/g)8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P1NP、BGP、25(OH)D3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UAER和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FBG、HbA1c、SCr、BUN水平分别为(11.58±2.74)年、(10.12±1.37)mmol/L、(10.33±1.29)%、(77.30±5.96)μmol/L、(6.86±0.81)mmol/L,明显长于/高于微量蛋白尿组的(8.32±2.22)年、(8.90±1.14)mmol/L、(8.85±1.35)%、(68.28±5.61)μmol/L、(6.01±1.05)mmol/L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的(6.64±1.39)年、(7.74±1.08)mmol/L、(7.48±1.26)%、(60.55±6.94)μmol/L、(5.09±0.72)mmol/L,且微量蛋白尿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长于/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P1NP、BGP、25(OH)D3水平分别为(40.92±4.06)ng/mL、(7.83±1.08)ng/mL、(51.47±6.84)nmol/L,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的(47.71±4.78)ng/mL、(9.30±1.69)ng/mL、(63.33±4.91)nmol/L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的(56.83±5.23)ng/mL、(12.46±2.11)ng/mL、(72.80±5.04)nmol/L,微量蛋白尿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糖尿病病程、FBG、HbA1c、SCr、BUN均呈正相关(P<0.05),与P1NP、BGP、25(OH)D3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患者血清P1NP、BGP、25(OH)D3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值(LSM)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患者肝硬化情况.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21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 T PV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0.2±11.8)岁.同时选取同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 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CTPV组ALT、AST及ALP分别为36(22,52)、38(26,56)及71(52,92)U/L,与对照组[19(1
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已经被应用于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且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全身毒副作用小.随着索拉非尼(sorafenib)和仑伐替尼(lenvatinib)的应用、肝癌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放射治疗、TACE等)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化疗方案的优化,肝动脉灌注化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联合应用迎来了新一轮热潮,针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对肝动脉灌注化
患者女性,28岁,因“发现肝占位1月余”入我院.既往体健.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腹部平坦,中上腹部偏左侧可触及6 cm包块,距肋弓约6 cm ,质韧,无触痛,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化验: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正常.腹部超声提示: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Ca ,考虑转移可能) ,2、左上腹腔内实性占位(考虑Ca ,建议结合增强影像学检查) ,3、轻度脂肪肝.上腹部增强CT:影像所见:平扫(见图1)肝内见多发结节状及团块状混杂稍低密度影,较大者位于肝左外叶,局部外
目前尚缺少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被认为可作为MAFLD的治疗靶点.但VDR不仅接受维生素D受体激动,也可与胆汁酸等其他配体结合,此外VDR可以由脂肪酸和胰岛素诱导.VDR在肝脏不同细胞中发挥不同作用,在非实质细胞中VDR的激活可改善肝脏炎症、纤维化,但是在肝细胞中VDR激活可以加速脂质蓄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VDR激活与MA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 A FL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NAFLD发病涉及肝脏脂肪堆积、炎症反应、肝细胞变性坏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然而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N A FLD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生成毒性代谢产物等机制促进NAFLD的发生.肠道菌群丰度及组成的变化可作为NAFLD无创诊断及分期的新型标志物,益生菌及粪便菌群移植在NAFLD治疗方面亦具疗效.
患者男,75岁,因“乏力、纳差1周”于2019年12月29日就诊.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予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3次/d,4粒/次;3周后患者出现乏力、纳差,遂停药,并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 ALT 1452 U/L、AST 968 U/L、GGT 274 U/L、ALP 235 U/L、TBil 59 .7 μmol/L、DBil 38 .9μmol/L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与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治疗的126例HICH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出血量、破入脑室率、入院时Glasgow昏迷(GCS)评分及术后感染率等基本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采用Glasgow预后评定量表(GOS)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 d、3 d和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重症中暑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可调节人工气候舱建立大鼠重症中暑模型.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HS组)、热打击+注射CGRP组(HS+CGRP组)、热打击+注射CGRP8-37组(HS+CGRP8-37组),每组5只.在热打击后HS+CGRP组大鼠均立即经颈动脉注射CGRP,HS+CGRP8-37组大鼠均立即经颈动脉注射CGRP8-37.所有大鼠于造模2 h后取脑组织检测细胞凋亡、半胱天冬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
目的 研究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5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治疗后患者意识障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1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一般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