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为什么能清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见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吗?其实,这种设备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眼镜店里,清洗镜框和镜片的都是超声波清洗机。这种设备上半部分是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下半部分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只要一打开开关,只见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
  其实,水里的这些气泡并没有“气”,都是真空的,是由超声波产生的气穴,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微小真空核群”,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气穴酷似分布在宇宙中的无数的银河,可以被称为“微小银河”。这种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2万次以上的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超声波清洗的秘密就在这里,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和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
  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一个误解,使人们怀疑超声波清洗的效果。传统的超声波清洗理论认为,气泡起到了清洗的作用。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事实上,气泡只是由超声波的强力粗密波引起的单纯的气体爆发而已,它反而会抑制甚至消除超声波清洗的清洗力,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真空的气穴。这一发现实现了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以此为基础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定义为新超声波清洗技术。
  人们根据这一理论研制的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效果大大优于同类产品,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最早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大量使用三氯乙烯、氟里昂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溶剂作为清洗介质,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有人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过早死亡。后来人们开发了更高效的清洗技术,可以用水代替氟里昂等有毒有害介质,而且更加环保,因此在1993年,这项技术获得美国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环境保护奖。
  超声波除了可以对金属、塑料、橡胶、液晶等各种部品进行去毛刺和精密清洗外,也可应用于食品,如淘米、洗菜、清洁餐具、洗涤衣服以及医疗用品等的洗涤,此外还可以进行超声波高速腐蚀、超声波颗粒研磨、超声波有机合成等,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开发超声波洗衣机,除了水之外,无需洗衣粉或洗衣液,这种洗衣机一旦研制成功,将是洗衣业的一场革命,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解决洗衣粉的污染问题。
  人类的耳朵虽然听不到超声波,但是超声波技术正造福着人类。
  
  责任编辑 李 金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彭亨州金马仑地区部分菜农近年来逐渐弃用农药,转而引入寄生蜂来防治蔬菜害虫吊丝虫(又称小菜蛾),取得了一定效果。吊丝虫专吃农作物的叶子。由于一些农药目前无法消灭吊丝虫,菜农便引入吊丝虫的天敌——姬蜂等寄生蜂。这些蜂能分别将卵产在害虫的卵、茧内部或幼虫、成虫体内,它们内部的营养液或体液就成了寄生蜂幼虫的食物,害虫也就无法繁殖、存活了。    智能摄像头在欧洲问世    欧洲科学家历时两年,耗资
4000年前玉米来到高原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南美低地早期农业的认知激增,但对高地早期农业的认知比较缺乏。而后者却是人们非常需要的,因为安第斯山脉是印加文化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其他文化的发源地。  美国科学家佩里及其合作者报告了在秘鲁南部高地的考古遗址韦努纳发现的4000年前的玉米和其他植物的遗迹。这一发现将安第斯山脉南部玉米的历史纪录至少提前了1000年,为人类有意地将植物类食物从热带森林
超低温世界的难题  成 宇    在超低温世界里,有很多奇特的现象。比如超流体,就是超低温下具有奇特性质的流体。在超流体内部,完全没有粘滞性。人们在研究低温世界的时候,发现了流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性质。20世紀30年代,苏联科学家首先观测到液态氦的超流体特性。这一奇特的物理现象很快被另一位苏联科学家朗道用凝聚态理论成功解释。  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又观测到氦3的超流现象,氦3出现超流体现象的
如今电力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了……    食品保存    在电冰箱发明并普及之前,人类采取各种方式来保存食品。冷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用来长期保存从河海中捕捞上来的鱼。人们把捕到的鱼存放在盛满冰和雪的容器或地窖中,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种储藏室称作“冰窖”。  风干技术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直到19世纪末
人的本性中确实存在好奇心。当这种好奇欲望指向自然时,会引导人获得知识和经验,推动文明的发展;而当好奇欲望指向别人的隐私时,就是不应该被鼓励的“偷窥”了。从心理学角度看,偷窥可能是一系列复杂欲望和动机的反映。性变态者的偷窥,如窥阴癖、窥淫癖,受扭曲的性欲望的驱使;而普通人的偷窥则可能是出于想了解别人的真实情况,或想控制别人,或想获取某种秘密等目的。  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些案例:  偷窥——群体的狂欢
为进一步提高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认知度,近日,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垦区检察院来到八五二农场、八五六农场、红旗岭农场、五九七农场、八五四农场、兴凯湖农场集中开展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以及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行政、商事等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中,该院联合当地司法部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过往群众进行法治宣传。该院工作人员积极向往来群众讲解检察机关办理民事检察、行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而且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家。他24岁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早年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成绩斐然,被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1937年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并且对中
三代污染处一村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因而使大气污染日益加重,这就是被称为第一代污染的煤烟污染。到了19世纪,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光化学烟雾污染,叫做第二代污染。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活动不少都在室内进行,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称为第三代污染。现在这三代污染与我们同处一个地球村,给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病毒是怎么进入细胞的?    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HIV和副粘病毒等感染细胞,需要病毒的膈膜和细胞膜融合。  许多参入该过程的病毒蛋白质是高度特异性的。首先,病毒蛋白质形成亚稳定形态,贮存侵入细胞所需的能量,然后这种形态里发生的不可逆的转变催化膜的融合。现在已经确定了融合之前的副流感病毒5F融合蛋白质的晶体结构。融合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之间的显著差异揭示了膈膜融合的详细机理,这对开发防止病毒传染的新方
互联网上有一部电子书,叫《中学生百科全书地球景观》,其中,第27页有一段讲到所谓"海下海",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原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一个双层海:地面海和地下海。在地面海海底300~500米以下是地下海,深度达500米左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