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与杀猪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可以在下面两种手艺中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个——杀猪还是屠龙?
  别以为屠龙术是子虚乌有之物,在战国时代,真的有人教授这门手艺,也真的有人学——至少,庄子是这么说的。
  龙何时来到人世是一个谜,在《易经》里,它就已经上天入地,十分活跃了。《左传》和《山海经》之类的典籍里也记载着龙的种种形态、性情和行为,当时好多英雄人物也有屠龙的壮举(这些事一律发生在水中,所以他们杀掉的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在《庄子》中,这段关于屠龙术的话是:“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里须小心庄子那不动声色的讽刺与幽默,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龙是那个时代的尼斯湖怪:人人信其有,却人人见不着。
  两千年来的不断加工已经使我们今日所说的龙与庄子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本草纲目》中关于龙的记载是:“龙形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脊有八十一鳞,口傍有须,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其呵气成云,能变水,又能变火。”客观描绘和神怪志异混杂在一起,颇有些魔幻写实主义的奇妙效果。相比之下《山海经》中的龙就朴素多了:“蛟龙似蛇四脚,小头细颈,有白癯,大者十数围,卵为一二石饔,能吞人。”似乎更像巨蜥之类的史前动物。
  现在,多数人已经相信龙只是种想象之物。但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龙是一种曾经存在过的动物,没准儿今天仍然存在。
  有人还写了一本这样的书。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一件奇事:一条龙掉在了松花江(或黑龙江)边,一连几天,附近的老百姓都去观看、膜拜和救护它,后来一夜大雨,龙消失了。据目击者说,这条龙有十几米或几十米长,粗如水缸,浑身鳞甲,看上去和图画上的大致相同,但个别地方略有差异,云云。
  这个故事我曾读过,在《聊斋》里。那篇故事写得很短,但很精彩,很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其实应该说《巨翅老人》很像这篇故事)。至于这本书的其他说法,我以为并不值得多说什么,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一种动物不可能又是神话的,又是现实的。现实之物必须服从现实的规则,如重力学、空气动力学或生物学的规则,一条七拼八凑、杂乱无章的龙不但不可能飞起来,甚至可能连一步也爬不动。
  让我们把这条死龙放到一边吧。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你学习屠龙,还是杀猪?
  大多数人会选择杀猪,他们是有道理的。谁都要吃猪肉,谁都离不开杀猪的人。相反,谁见过龙?如果你一辈子见不到一条龙,你的屠龙术又有什么用呢?(假定它真的好使的话)选择屠龙,就像在一个没有披毛犀和猛玛象的世界上做一头剑齿虎一样。
  杀猪是一条安全的路,但也是一条没有奇迹的路。它意味着你一辈子都是个杀猪的——不管你多么成功。
  屠龙正相反,也许你一辈子也得不到一次机会,但得到一次就足以名垂青史。看来问题在于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龙,只要有,不管多稀少,你也有机会(一个热衷于买彩票的人会明白这个道理)。
  是呀,看来是这样,但真的是这样吗?
  真正的屠龙者往往在遇到龙之前就饿死了,除非他有别的办法,比如说,教授屠龙术。如果他能找到一定数量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他就可以靠收学费活下去,而且还可能活得挺好,比个杀猪的挣得多。
  屠龙术有用还是没用?关系并不大——反正龙很难一遇。反过来说,只要能以此为生,没用也有用;不能,有用也没用。
  对于那些急切地要求现实意义的读者我可以满足:此刻我邻居的小孩就在学习屠龙术——方法是在一架钢琴上反复弹奏单调的音符。他每周去学习一次,学费不菲。至于将来他要上哪儿去屠龙:北京、费城、还是维也纳,他的双亲和老师都心中无数。但我并不是想和钢琴教师们过不去,更不是暗示他们是一批收人钱财又误人子弟的骗子,请相信,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选择屠龙的人是少数,但总会有;其中“成功者”是少数,但也总会有;梦想养活不了所有人,但是却能——或者也应该——养活少数人。
  尼斯湖怪存在吗?外星人存在吗?气功大师存在吗?很少有人下得了决心“说不”,尽管可能谁都无法证实它们,甚至无法见到它们,正如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一样。
  一点梦想,一点神秘感,一点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哪怕它不时被利用起来养活几个骗子。
  
  编辑/姚 晟
其他文献
(一) 一九六一年全路标准設計工作,由於在铁道部的正確领导和各級領导的重视以及路内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彻“調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針。执行了全路第
1960年我厂制瓦车间职工创造了用胶模制瓦的方法。胶瓦模有着制造简单、便于操作和质量好、产量高的优点。用胶瓦模与用石膏瓦模和铁油瓦模制瓦的经济技术效果比较见下 In
用移动的横向屏蔽将隧道分隔为几个室,以便调节隧道窑的煅烧制度和减少隧道断面的温度差.分隔隧道的方法有二:一是把耐热的板插入窑壁上的缝隙中,板可以从缝隙中移出,以便小
在1957年,我院在设计中采用了型空气调节器。经过一个时期使用后,我们发现这种空气调节器在我国具体情况下有下列两个缺点:(1)型空气调节器是用钢板制成的,消耗钢材很多;(2)
为了深入开展以保钢保粮为中心增产节约运动,第二設計院院党委在十月份组织三个战役掀起一个大的生产高潮,同时进行标准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大复核大提高,要求第一战役主要搞线
我们每个人都长有两个鼻孔,如果我要问:人的鼻孔为什么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呢?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提得有些可笑,其实这当中有着科学道理。一、鼻子的功能之一是负责呼吸,即吸入
阅读短文,根据所给首字母提示完成句中单词。 Read the essay and complete the words in the sentence based on the initials given.
你牵着那些日子:有时是蔚蓝天空中棉花糖一样的云朵,有时是蹊径晚风中摇曳多姿的花儿;有时是黎明,鸟儿在窗前的婉转轻啼,有时是黄昏,软软地披着金色薄纱的暮霭;有时也是大雨滂沱,像莫名的伤悲忽然泛滥,把我彻头彻尾地吞没,有时也是阴霾与惊雷,像曾经的告诫掷地有声,在我的耳畔不断响亮地重复,让我惊恐不安,不知所措……  那是堆叠在我们之间的日子!一个一个,蜂拥般挤进来,那么任性、野蛮,那么躁动、迅猛,那么意
有时总觉得自己的心中空空的,似乎失去了什么。是枕下那本浅紫色的日记本吗?是朋友送给自己的那盏晶莹可爱的风铃吗?是与友人携手走过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吗?我扪心自问。我在寻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消息,像一声春雷震撼神州大地。一场冰天雪地的严寒之后,大江南北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四害”根除,人心大快。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