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的故事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娥池上晓凉多,罗袜生尘水不波;
  一夜碧云凝作梦,醒来无奈月明何!
  这是元代诗人丁鹤年咏水仙花的名句。水仙花在中国诗人的想象里,常被比喻为清丽绝俗的仙女,例如清代的大诗人龚定庵所写的《水仙花赋》,就是将水仙花当作“洛神”的化身的。赋中有几句道:“有一仙子兮其居何处?是幻非真兮降于水涯。亸翠为裙,天然妆束;将黄染额,不事铅华。”读之真如见洛水仙女,在月色朦胧之夜,凌波冉冉而来。这首赋是龚定庵十三岁时候写的,才气真是惊人!
  说来倒很有趣,在中国的诗词中,水仙花是仙女,但在希腊的神话中,水仙花则是一个美男子。英文的Narcissus(水仙花)一字,本来就是希腊古代一个美男子的名字。
  据说纳西瑟斯(Narcissus)因为生得太美了,常常临流独照,顾影自怜。有一个仙女名叫爱可(Eche),在林中遇见了他,一见倾心,苦苦追求,但纳西瑟斯却不理不睬。爱可本来是一个活泼可爱喜欢谈话的仙女,失恋之后,终日悲郁,远离她的同伴,独自漫游于山林中,她美丽的身体也渐渐因忧愁而消灭,只有余音不灭,散在山岭水涯。她临死前向女神维纳斯祷告,要求惩罚这狠心的少年。
  维纳斯就是爱神邱比特的母亲,她也是司恋爱、美丽、欢笑与结婚的女神。她一方面恼恨爱可不知自重,有损仙女的尊严,于是罚她的幽灵居于山岩荫僻处,要复述她所听到的最后的声音,以儆戒其他仙女。英文中的“回声”(Echo)一字,就是这样来的。但另一方面她也可怜爱可的遭遇,决定惩罚纳西瑟斯。有一个诗人写道:“奥林匹斯山上的月暗云低,众女神在窃窃陈词,请将怒杯递给那狂妄的孩子,他委实轻觑了我们众女的神祇。”描写的就是众女神请求维纳斯惩罚纳西瑟斯时的情景。
  有一天纳西瑟斯又临流自照,他为自己美丽的面孔所迷惑。忽然在他的幻觉中,他自己的影子变成了极美丽的仙女。他開口向她说话,仙女的红唇也微微开阖,但却听不见语声;他伸出两臂,水中也有如雪的双臂向他伸来,他俯腰伸手想去抱她,但水面一被触动,仙女又迅速地消失了。纳西瑟斯因此发痴发狂,日夜守在池边,不饮不食不睡,终至于死,还不知道水中所见的仙女就是自己的影子。爱可的仇报了,但众神很可怜纳西瑟斯美丽的尸体,于是把他变成了水仙花,就以他的名字作花名。
  因为有这个神话,所以心理学上又有一个名词,叫作“水仙花情意综”(Narcissus Complex),意思便是“自恋狂”。不过心理学上有“自恋狂”的男子,却不一定像纳西瑟斯那样漂亮,而只是极端的“自我欣赏”罢了。有“自恋狂”的男子,多是心理上极端内向,而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浓厚的人。
  西洋诗歌也有不少以水仙花为题材,最著名的是法国象征派诗人保罗·梵乐希的《水仙辞》。此诗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法国诗坛有人评论道:“有一件比欧战更重大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保罗·梵乐希发表了他的水仙辞!”这首长诗写得非常晦涩,据说一百个人看了就有一百种不同的解释。对于象征派的诗我不懂欣赏。法国当时的诗坛对梵乐希的诗那样推崇,也正是代表了一种颓废的倾向哩。
  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故事太悲哀了,比较起来,还是中国的神话令人心情欢悦。中国神话中说:有一个老妇名叫姥姥的,寒冬之夜梦见“观星”落地,化作水仙一丛,又美又香,就吃了下去,醒来生下一女,非常聪明,因名“观星”。“观星”即是“天柱”下的“女史星”,所以水仙一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美丽的少女既是天上的星宿化身,又是清丽绝俗的花魂化身,真会引起诗人无限遐想。
  (选自《三剑楼随笔》)
其他文献
“日子太快了,21世纪刚一眨眼就是20年!”一边开车一边感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国男人,頭发枯细如草,却戴着一副瓶底厚的近视眼镜,他叫王大海。  2019年12月18日,美国南部的盖尔维斯顿岛,阳光依然酷烈,远处是吞云吐雾的墨西哥海湾。目光疲惫的王大海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邦地亚克老爷车在一片古堡幽灵的住宅群里慢慢地行驶,探寻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这个王大海,出国前在北方的一所大学教中文,20年前跟着
傍晚出去散步  傍晚出去散步  半路突然犹豫不决  因为,想起家里  小仙女兰花今晚要开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白月亮卡在树梢  我多走几步,它就被风放出来  只不过,比童年时慢多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钟法路的汽车排成蜗牛  我走到江滨看流水落花  手里也拉着一只蜗牛  云水谣印象  青山被白云从大地取出来  羊咩咩搏动的小心脏啊  我相信,万物无辜,众生自愿  我祈愿,爸爸妈妈收到我的信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
野 台  最初的电影并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而是野台。做醮酬神搬演的以大戏为主、布袋戏为辅;私人还愿常放映电影,大家乐、六合彩盛行时,签中明牌,一演五天七天,甚至长达半个月的也不少见。  埤仔头、下旬尾、顶番婆,离竹围仔步行一刻钟内可到的所在如有露天电影,几名平日玩在一起的伙伴便相约着去看。若是冬天,出门前母亲会帮忙将外套扣子扣到第一颗;若是夏天,甚至会随身带一卷蚊香。  有回不知怎么的我落了单,独
《桥边小说》是汪曾祺最为独特的一组小说。他把《桥边小说》交给《收获》发表,应该是精心考虑过的。比如,他把修改过的《异秉》交给家乡的刊物《雨花》发表,《大淖记事》交给《北京文学》发表,《岁寒三友》交给《十月》发表,都是有过掂量的。投其所好,或者是明珠明投吧。  《桥边小说》其实由三个短小说组成,之前他也有类似的方式,比如《故里杂记》《故里三陈》,但专门在小说题目上标明小说的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什么?
开启电脑想要工作,但隔壁装修的声音恼人。我听见钻凿的机器在运作,磁砖被撬起、打碎,然后是吭吭哐哐地将碎片扫在一处,重复不已。我听见沙石飞扬,细碎的粉末搭着风,从落地窗的小缝流进我的房里。  这是一间具体而微的蜗居小宅,新粉刷的墙壁特别亮白,掩饰了旧公寓的实际年岁。书桌前的墙上贴满了各色纸片,有工作时间表、不知道该归入何处的随手札记、N次贴上写着的待办事项。白色纸片是减肥步骤:每日深蹲二十下。还有一
日前,蔡丽双诗人从香港打来长途电话,嘱我为她的爱情长诗《比翼云天》写序,并随而速递来诗稿的终校清样。我与蔡丽双博士是交往二十多年的诗友。她的丽质文才,一直深烙于大家的脑海中。为了友情、诗谊,我答应为她写个读后感,权作序吧!  蔡丽双博士是能够自如跨越文体的多面手。她的新诗、童诗、散文诗、散文、歌词、寓言、小故事、诗词、楹联、汉俳、自创的清丽双臻词牌词谱都写得很精彩,备受好评。她出版长诗专著还是第一
前些日子,母亲指着月历说已经“白露”了,该把长袖衣服准备着。仔细一看,还真是如此,只是在南方的台湾似乎并没有“露从今夜白”的特殊感受,秋光里的西风残照还很遥远,炎热的夏天好像永远过不完。夜来偶有几阵风雨,明天依旧是湛蓝得发烫的天,在亚热带的地区里,月下的一片白露只能在我们的心里沁凉。琦君女士在她的名作《母亲的书》一文中曾说:“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
一  我是在离家四十二年之后,才第一次回乡的。途经梧州游白云山时曾口占一诗道:  四十二年归故里,白云犹是汉时秋。  历劫沧桑人事改,江山无恙我旧游。  “白云犹是汉时秋”是前人诗句,胡汉民题广州白云山五层楼时亦曾用以入联。我回乡的第二天(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六日),《南宁晚报》的两位记者崔注厚和陈设清晨来访(他们是前一天得知消息,乘搭特快夜车到桂林,深夜再换乘小汽车到蒙山采访的,其“拼搏”精神可和香
且说晓宅,是我老于家古厝大门的匾号,一般来说,寻常住户人家的门并不挂什么名号,能称得上乡绅的,十里八村闻名的,多是跟着自家姓氏写个什么府什么宅的,穷苦家庭的两块木板一合,两根木头一拴便叫做门了,哪里还有什么牌匾呢?怎么单就老于家的门匾不跟着自家姓氏呢?这其中的故事,从我爷爷那听来的。  咱们老于家从我高祖爷爷那辈儿起才兴旺起来,高祖爷爷十几岁就跟着村里的人去外面世界闯荡,各行都倒腾,攒了积蓄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