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和退火-时效工艺对热轧中锰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采用退火和退火-时效工艺来调控热轧态Fe-10.2Mn-0.41C-2.2Al-0.6V中锰钢中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奥氏体稳定性及VC析出来优化中锰钢的力学性能组合.结果表明,经退火-时效热处理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获得提升.大量的纳米级VC颗粒是促进中锰钢屈服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冲击试验对S32750双相不锈钢管的显微组织和冲击吸收能量进行研究,分析了固溶温度和冷变形量对S32750不锈钢管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从30%逐渐增加到60%,γ相的圆度系数从7.10增加到27.25,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增加,特别是-46℃冲击吸收能量增加约2倍,冲击断口形貌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从1060℃升高到1120℃,γ相比例减少,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降低,特别是-40℃冲击吸收能量值降低53.4%.
基于两次挤压处理后的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采用SEM、光学显微镜、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试验合金在不同时效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级时效工艺,经过120℃×6 h+160℃×2 h双级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呈短棒状均匀分布于基体,其沿长度方向上的平均尺寸为500 nm,宽度方向平均尺寸为10 nm,时效峰值硬度达196.4 HV0.05.采用双级时效工艺处理的试验合金在298、398、498和598 K的抗拉强度分别为855、792、688和360 MPa,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4%、
研究了 Ti-5Al-4Zr-10Mo-3Cr合金经过p相区固溶(880℃)、不同温度时效(540~620℃)处理后次生α相(αs)析出形貌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由540℃升高至620℃,合金中析出αs相片层厚度由0.030 μm增加到0.142 μm,屈服强度由1353 MPa降低至1074 MPa,断后伸长率由2.5%升高至11.4%,即时效析出的微米级片层αs 能够显著调控合金的力学性能.此外,时效温度升高使合金的拉伸断裂由沿晶脆性断裂为主转变为韧窝穿晶为主的韧性断裂方式.Ti
对不同冷轧压下率IF钢进行模拟连续退火试验,研究在冷轧-退火过程中冷轧压下率对微结构和织构演变及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后原始晶粒拉长变形,样品具有强α取向线织构和γ取向线织构,α取向线织构的极密度最大值随压下率(65%、72%、80%)的增加从7.7逐渐增加至13.1.模拟连续退火后发生完全再结晶,在65%、72%、80%冷轧压下率下分别生成15.6、18.8和17.6 pm的均匀等轴晶.模拟连续退火后,α取向线织构被消除,γ取向线织构变化不大,极密度最大值转移到γ取向线,且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从
研究了亚温淬火对NiCrMo-3堆焊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淬火试样相比,亚温淬火后NiCrMo-3堆焊层的晶粒较小,呈絮状分布.堆焊层表面的主要物相为金属间化合物CrO2和NiFe2O4,基体间存在Ni、Cr元素形成的间隙化合物.亚温淬火后堆焊层的硬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且强度提高,但韧性下降.亚温水淬时的摩擦因数在摩擦过程中减小,拉伸断口中的脆硬相之间有韧性带状组织.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了 26CrMo4钢的相变温度,然后对其进行910℃水淬和400~740℃回火处理,并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热轧态和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6CrMo4钢具有优良的淬透性,910℃水淬可得到原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的马氏体组织.26CrMo4钢的强度和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回火温度在400~600℃、600~640℃和640~730℃之间时,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率分别为1.685、1.500和2.8
采用叠轧焊接方法制备Al/IF钢多层复合材料,随后进行300-450℃退火处理,并对叠轧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叠轧态Al/IF钢多层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介于纯Al和IF钢之间,断裂总延伸率相对较低,退火后Al和IF钢层的硬变均高于其原材料;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裂总延伸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350℃退火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退火温度对Al/IF钢多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Al层的影响上.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GCr15钢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光谱稳定性、特征谱线强度、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特征谱线强度比、等离子体温度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样品的光谱特性和等离子体特性存在差异,但原子谱线强度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离子谱线强度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特征谱线强度比和等离子体温度与样品的硬度均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GCr15钢热处理之后硬度可以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测量.
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是中国的四大传统名陶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水紫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在距今3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建水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紫陶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1921年,建水紫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由此可见,建水紫陶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有其独特的文化地位.
期刊
2A12铝合金拉伸试样退火后塑性低,为找到原因,采用光谱仪、硬度计、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热挤压棒料存在各向异性,纵向和横向塑性差异较大,取样时采用横向拉伸试样代替纵向拉伸试样,是造成退火后塑性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