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近年来西甜瓜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使得西甜瓜的轮作倒茬更加困难,尤其是棚室栽培,从而导致西甜瓜的土传病害日益严重,而进行西甜瓜的嫁接育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嫁接育苗;西瓜种植;嫁接管理
中图分类号:S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23-02
1 砧木与接穗
砧木: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必须好;其次要求砧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我省嫁接甜瓜的砧木主要为产自日本的白籽南瓜。嫁接西瓜的砧木主要是葫芦。
接穗:若以早熟栽培为主的话,应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抗病的品种。
2 嫁接前的准备
营养土的配制:选多年没种过瓜类蔬菜的肥沃的沙壤土7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3份混合后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銨各0.3~0.5kg以及多菌灵50g,混匀后用水闷土。
种子消毒:先用30℃的温水浸泡并搓洗种子。将种子投入755℃~85℃的热水中3~5秒钟,并不断搅拌;之后加凉水,使水温降到555℃~60℃浸种7-8min,并不断搅拌;之后再加凉水,使水温降到35℃左右,继续浸种6~8h。然后用20ml/L的赤霉素浸种浸种2~3h,投洗干净后催芽。
播种期:砧木及接穗在播种后的拱土的速度及幼苗生长的速度,与种子的产地、使用年限及育苗条件(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在育苗之前摸索不同嫁接方法的砧木与接穗播种的具体间隔期。
播种:靠接法的砧木、接穗与插接法的接穗均可采用沙盘播种;插接法的砧木应在播种前5~7d用营养钵装好营养土后摆到苗床上预热。播种前都先用开水打透底水,然后沙盘均匀撒播、营养钵每钵播种一粒带芽的种子。播后覆土2cm,覆盖地膜。
3 嫁接方法
3.1 靠接法
(1)特点:成活率相对较高。缺点:一是接痕明显,接合部位易脱离;其二是易出现嫁接苗高矮不齐的现象;其三是接穗易发不定根。
(2)嫁接时期:一般在砧木播种后8~10d,接穗播种后11~13d,当接穗和砧木的下胚轴长至6~7cm时,真叶顶心0.5cm时为嫁接适期。
(3)嫁接方法:
起苗:提前打透水,分别起出砧木苗和接穗苗,并用湿布盖好。
砧木的处理:用刀片或插接用的竹签、铁钎等将砧木苗的生长点除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砧木苗的两片子叶,将苗的下胚轴靠在中指上;右手拿刀,刀片与下胚轴呈30~40度角,在子叶下0.5cm处向下面根部斜切,深度达到下胚轴粗度的2/5~1/2,切口长度0.7cm~1.0cm。
接穗的处理: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接穗的根部,将苗的下胚轴靠在中指上;右手拿刀片,刀片与下胚轴呈20~30度角,在子叶下1.5cm~2.0cm向上面子叶斜切,深度达胚轴粗度的1/2~2/3,切口长度0.7cm~1.0cm。嫁接之后尽量让接穗子叶略高于砧木子叶,并呈十字交叉。
嫁接方法:用两只手各拿住砧木或接穗子叶的下部,并略微倾斜使刀口微微张开,然后将刀口相互嵌入,并完全吻合,再用嫁接夹夹住靠接部位。
装钵:将嫁接之后的苗移植到营养钵中,移植时应将接穗和砧木的下胚轴分开一定的距离,并保持接口与土表达3cm以上。
3.2 插接法
(1)特点:工序少、易操作、比较省工,同时又可以有效地防止土传病害。如精心管理,成活率也很高。
(2)嫁接时期:在砧木播后10d左右,真叶顶心0.5cm;接穗播种后7d左右,子叶充分展开,胚轴稍硬时为嫁接最佳时期。一般应提前做预备试验以确定准确的播种期。
(3)嫁接方法:
砧木的处理:事先制作长约12cm、一端渐尖、且距尖端0.5cm处的粗度与接穗下胚轴粗度的粗度相近的半圆锥形或双契面的竹签或铁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紧贴子叶的下胚轴,右手拿刀片或竹签、铁钎,除去生长点,然后用竹签或铁钎从除去生长点的砧木的切口上,紧贴一侧子叶基部内侧的主叶脉向另一侧子叶的下方斜插,插入的深度为5~7mm,且以竹签或铁钎即将穿破砧木下胚轴表皮而未破为宜,同时应注意防止竹签或铁钎插入砧木的木质部的髓腔中。暂可不拔出竹签。
接穗达处理:用左手拿着接穗的两片子叶,将接穗的下胚轴贴在中指上,右手拿刀片,在距子叶8~10mm处横削一刀但不截断,翻过苗茎,再从下胚轴的背面距子叶4~5mm处向下斜削一刀,刀口长4~6mm,将接穗削断并成钝尖的单斜面楔形。
嫁接方法:将竹签或铁钎从砧木上拔出,马上将接穗的切面向下插入到插口内,深度以插口吻合并插紧为宜,嫁接后必须使砧木和接穗的子叶呈“十”字形交叉,嫁接过程要求稳中求快。
4 嫁接后的管理
在嫁接后的接口:1~1.5d形成愈伤组织;2~3d产生假导管;3~4d砧木和接穗的假导管先端互相接触;4~5d假导管连接形成网状组织;5~6d接穗的叶子颜色转绿;7~8d可形成真正的导管组织。因此在嫁接后的一周内必须将嫁接苗的蒸发量降到最小限度。嫁接后的管理主要以避光、遮荫、保温、保湿、摘除砧芽等管理为主。插接法比靠接法可缩短日历育苗期3-5d。
4.1 温度控制
分三个阶段:成活阶段(8~10d,尤其以前3天的管理最为重要):白天25℃~30℃,夜间20℃~25℃;3~4d后降温,白天20℃~25℃,夜间18℃~20℃;从嫁接苗成活到定植前一周(约15d):白天20-30℃,夜间12℃~18℃;定植前一周练苗:前三天白天25℃,夜间8℃;后三天白天20℃,夜间8℃~10℃,最低可到6℃。
4.2 湿度控制
分两个阶段。嫁接苗成活期:要求空气湿度在90%~100%,不足时应向畦面喷水,但要避免流入伤口。3~4d后,相对湿度可降到80%。以后以瓜叶不萎蔫为度逐渐加大通风量。培育壮苗期:尽量加大通风面积、延长通风时间,湿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同时要减少地面蒸发。
4.3 光照管理
嫁接后的头三天,必须用遮阳网、报纸、牛皮纸或纸被、棉被等把嫁接场所或苗床遮成花阴或全阴,坚决避免日光直射;第四天以后可逐渐见散射光,或每天早晚接受短时间的弱日光照射,以幼苗不萎蔫为原则;1周后当嫁接苗成活后,仅在中午遮荫,10d后可撤除遮盖物而全天见光。但对靠接苗在接穗断根后的几天里,为防止瓜苗萎蔫,在晴天的中午仍需继续遮荫。
4.4 其他管理
断根:靠接法的嫁接苗,在第7~8d时,用手将接穗接口下的下胚轴捏一下,以破坏部分接穗原来的维管束,避免在断根后对其影响过大。第9~10d幼苗恢复正常后,选阴天或晴天的傍晚用刀片或剪刀把接穗苗,在紧靠嫁接夹之下的部位切断,并将之下的接穗苗茎及根从营养钵中拔除集中销毁,或再紧贴营养钵面再切一刀,以防二次愈合。同时摘除嫁接夹。
摘除萌芽:砧木苗在嫁接时已切除了生长点,但随着刀口的愈合,很快就在砧木子叶的两侧又长出两个新的生长点,而且长势旺盛,必须及时切除。
防病:为防止伤口感染应叶面喷施一次杀菌剂(土菌消),同时加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西甜瓜专用肥等),以及ABT生根粉。
撤棚:插接苗7~8d后、靠接苗10~11d后,可将小拱棚撤掉,转入正常的苗期管理。
5 注意事项
若以防病为目的,应优先选择插接法;同时为防止病原菌直接感染接穗报销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此外还应防止接穗产生自生根:嫁接口尽量接近子叶、分苗及定植时尽量使嫁接口比地表高;清除病弱苗;及时消毒,保持嫁接用具、手和嫁接口的清洁;嫁接的刀具越锋利越好;嫁接中使用的竹签应准备几支不同粗度的;接穗和砧木的贴合面越大越紧越好;因嫁接苗根系发达,定植后应加强肥水供应;砧木的苗数要比接穗多10%。
嫁接技术虽然简单,但是要求熟练程度较高,同时由于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嫁接后的管理,因此应该推行嫁接育苗的专业化、工厂化生产。
作者简介:王秋(1970—),男,鸡西市种子管理处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检验、品种繁育;王成云(1963—),男,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研究员级),研究方向:蔬菜技术。
关键词:嫁接育苗;西瓜种植;嫁接管理
中图分类号:S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23-02
1 砧木与接穗
砧木: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必须好;其次要求砧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我省嫁接甜瓜的砧木主要为产自日本的白籽南瓜。嫁接西瓜的砧木主要是葫芦。
接穗:若以早熟栽培为主的话,应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抗病的品种。
2 嫁接前的准备
营养土的配制:选多年没种过瓜类蔬菜的肥沃的沙壤土7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3份混合后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銨各0.3~0.5kg以及多菌灵50g,混匀后用水闷土。
种子消毒:先用30℃的温水浸泡并搓洗种子。将种子投入755℃~85℃的热水中3~5秒钟,并不断搅拌;之后加凉水,使水温降到555℃~60℃浸种7-8min,并不断搅拌;之后再加凉水,使水温降到35℃左右,继续浸种6~8h。然后用20ml/L的赤霉素浸种浸种2~3h,投洗干净后催芽。
播种期:砧木及接穗在播种后的拱土的速度及幼苗生长的速度,与种子的产地、使用年限及育苗条件(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在育苗之前摸索不同嫁接方法的砧木与接穗播种的具体间隔期。
播种:靠接法的砧木、接穗与插接法的接穗均可采用沙盘播种;插接法的砧木应在播种前5~7d用营养钵装好营养土后摆到苗床上预热。播种前都先用开水打透底水,然后沙盘均匀撒播、营养钵每钵播种一粒带芽的种子。播后覆土2cm,覆盖地膜。
3 嫁接方法
3.1 靠接法
(1)特点:成活率相对较高。缺点:一是接痕明显,接合部位易脱离;其二是易出现嫁接苗高矮不齐的现象;其三是接穗易发不定根。
(2)嫁接时期:一般在砧木播种后8~10d,接穗播种后11~13d,当接穗和砧木的下胚轴长至6~7cm时,真叶顶心0.5cm时为嫁接适期。
(3)嫁接方法:
起苗:提前打透水,分别起出砧木苗和接穗苗,并用湿布盖好。
砧木的处理:用刀片或插接用的竹签、铁钎等将砧木苗的生长点除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砧木苗的两片子叶,将苗的下胚轴靠在中指上;右手拿刀,刀片与下胚轴呈30~40度角,在子叶下0.5cm处向下面根部斜切,深度达到下胚轴粗度的2/5~1/2,切口长度0.7cm~1.0cm。
接穗的处理: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接穗的根部,将苗的下胚轴靠在中指上;右手拿刀片,刀片与下胚轴呈20~30度角,在子叶下1.5cm~2.0cm向上面子叶斜切,深度达胚轴粗度的1/2~2/3,切口长度0.7cm~1.0cm。嫁接之后尽量让接穗子叶略高于砧木子叶,并呈十字交叉。
嫁接方法:用两只手各拿住砧木或接穗子叶的下部,并略微倾斜使刀口微微张开,然后将刀口相互嵌入,并完全吻合,再用嫁接夹夹住靠接部位。
装钵:将嫁接之后的苗移植到营养钵中,移植时应将接穗和砧木的下胚轴分开一定的距离,并保持接口与土表达3cm以上。
3.2 插接法
(1)特点:工序少、易操作、比较省工,同时又可以有效地防止土传病害。如精心管理,成活率也很高。
(2)嫁接时期:在砧木播后10d左右,真叶顶心0.5cm;接穗播种后7d左右,子叶充分展开,胚轴稍硬时为嫁接最佳时期。一般应提前做预备试验以确定准确的播种期。
(3)嫁接方法:
砧木的处理:事先制作长约12cm、一端渐尖、且距尖端0.5cm处的粗度与接穗下胚轴粗度的粗度相近的半圆锥形或双契面的竹签或铁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紧贴子叶的下胚轴,右手拿刀片或竹签、铁钎,除去生长点,然后用竹签或铁钎从除去生长点的砧木的切口上,紧贴一侧子叶基部内侧的主叶脉向另一侧子叶的下方斜插,插入的深度为5~7mm,且以竹签或铁钎即将穿破砧木下胚轴表皮而未破为宜,同时应注意防止竹签或铁钎插入砧木的木质部的髓腔中。暂可不拔出竹签。
接穗达处理:用左手拿着接穗的两片子叶,将接穗的下胚轴贴在中指上,右手拿刀片,在距子叶8~10mm处横削一刀但不截断,翻过苗茎,再从下胚轴的背面距子叶4~5mm处向下斜削一刀,刀口长4~6mm,将接穗削断并成钝尖的单斜面楔形。
嫁接方法:将竹签或铁钎从砧木上拔出,马上将接穗的切面向下插入到插口内,深度以插口吻合并插紧为宜,嫁接后必须使砧木和接穗的子叶呈“十”字形交叉,嫁接过程要求稳中求快。
4 嫁接后的管理
在嫁接后的接口:1~1.5d形成愈伤组织;2~3d产生假导管;3~4d砧木和接穗的假导管先端互相接触;4~5d假导管连接形成网状组织;5~6d接穗的叶子颜色转绿;7~8d可形成真正的导管组织。因此在嫁接后的一周内必须将嫁接苗的蒸发量降到最小限度。嫁接后的管理主要以避光、遮荫、保温、保湿、摘除砧芽等管理为主。插接法比靠接法可缩短日历育苗期3-5d。
4.1 温度控制
分三个阶段:成活阶段(8~10d,尤其以前3天的管理最为重要):白天25℃~30℃,夜间20℃~25℃;3~4d后降温,白天20℃~25℃,夜间18℃~20℃;从嫁接苗成活到定植前一周(约15d):白天20-30℃,夜间12℃~18℃;定植前一周练苗:前三天白天25℃,夜间8℃;后三天白天20℃,夜间8℃~10℃,最低可到6℃。
4.2 湿度控制
分两个阶段。嫁接苗成活期:要求空气湿度在90%~100%,不足时应向畦面喷水,但要避免流入伤口。3~4d后,相对湿度可降到80%。以后以瓜叶不萎蔫为度逐渐加大通风量。培育壮苗期:尽量加大通风面积、延长通风时间,湿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同时要减少地面蒸发。
4.3 光照管理
嫁接后的头三天,必须用遮阳网、报纸、牛皮纸或纸被、棉被等把嫁接场所或苗床遮成花阴或全阴,坚决避免日光直射;第四天以后可逐渐见散射光,或每天早晚接受短时间的弱日光照射,以幼苗不萎蔫为原则;1周后当嫁接苗成活后,仅在中午遮荫,10d后可撤除遮盖物而全天见光。但对靠接苗在接穗断根后的几天里,为防止瓜苗萎蔫,在晴天的中午仍需继续遮荫。
4.4 其他管理
断根:靠接法的嫁接苗,在第7~8d时,用手将接穗接口下的下胚轴捏一下,以破坏部分接穗原来的维管束,避免在断根后对其影响过大。第9~10d幼苗恢复正常后,选阴天或晴天的傍晚用刀片或剪刀把接穗苗,在紧靠嫁接夹之下的部位切断,并将之下的接穗苗茎及根从营养钵中拔除集中销毁,或再紧贴营养钵面再切一刀,以防二次愈合。同时摘除嫁接夹。
摘除萌芽:砧木苗在嫁接时已切除了生长点,但随着刀口的愈合,很快就在砧木子叶的两侧又长出两个新的生长点,而且长势旺盛,必须及时切除。
防病:为防止伤口感染应叶面喷施一次杀菌剂(土菌消),同时加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西甜瓜专用肥等),以及ABT生根粉。
撤棚:插接苗7~8d后、靠接苗10~11d后,可将小拱棚撤掉,转入正常的苗期管理。
5 注意事项
若以防病为目的,应优先选择插接法;同时为防止病原菌直接感染接穗报销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此外还应防止接穗产生自生根:嫁接口尽量接近子叶、分苗及定植时尽量使嫁接口比地表高;清除病弱苗;及时消毒,保持嫁接用具、手和嫁接口的清洁;嫁接的刀具越锋利越好;嫁接中使用的竹签应准备几支不同粗度的;接穗和砧木的贴合面越大越紧越好;因嫁接苗根系发达,定植后应加强肥水供应;砧木的苗数要比接穗多10%。
嫁接技术虽然简单,但是要求熟练程度较高,同时由于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嫁接后的管理,因此应该推行嫁接育苗的专业化、工厂化生产。
作者简介:王秋(1970—),男,鸡西市种子管理处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检验、品种繁育;王成云(1963—),男,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研究员级),研究方向:蔬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