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新型学习方式训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建立主动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型学习方式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个人基本要求、思维方法、阅读方式、表达呈现方式。
一、个人基本要求
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分为四项:一是“发言”,二是“倾听”,三是“与人沟通”,四是“恪守规则与约定”。
对“发言”的要求,我们主要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回答问题,不但要求学生表述要清楚、有条理,符合语法规范,而且要训练他们有主动发言的意识,心态自然,表现大方,提醒他们使用礼貌语言,注意礼节。在此基础上,再训练他们说话得体和具有一定的演讲、辩论能力,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倾听”,不但要关注学生听明白了没有,而且要训练学生倾听时的礼貌表现。“与人沟通”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课堂也重视这个内容的训练。“规则的遵守和约定的默契”,是在开放性参与式教学中,保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效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保证活动流程的操作有序,发挥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显现。
二、思维方法
这部分的强化训练主要体现在学科上,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训练,直至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我们训练的内容有:交流法,比较法,概括法,归纳法,演绎法,要事第一法。
三、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的训练主要有指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泛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的训练主要依托学科教学进行,特别是语文学科,要承担起主体训练任务。训练的项目,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循序渐进。比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在第一学期重点训练指读,以强化他们认字的意识;第二学期训练他们学习朗读,读出情感。二年级训练默读,以提高读书速度;中年级训练精读和略读,让学生学会用感悟与体验的方法读书,领悟学习内容。训练略读,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训练浏览,让学生能迅速找到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或需要的内容。比如翻阅报纸、杂志,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就是训练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浏览读物提纲式的内容,了解读物的梗概。阅读方式的训练,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项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表达呈现方式
“表达呈现方式”的训练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口头表达的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低年级段重点进行表述训练,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讲清楚。中年级段重点训练转述和复述,转述的要求是能将别人的话或课文的内容转换人称表述出来;复述的训练有两点要求:一是能把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次,二是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学生到了高年级,要锻炼他们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演讲的要求是能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围绕一个主题有表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辩论的要求是彼此能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达成共同的意见。演讲和辩论一般通过班会或举行各种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进行,比如开设儿童哲学课。
书面表达的训练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知识积累的卡片类,二是用于理解记忆的图文表达方式。给学生一个自主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在学习中张扬自我的个性。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方式的训练,收获多多。概括地说,通过个人的要求和在小组学习训练约定,一是使学生懂得礼仪,恪守约定,互相关照,尊重别人,有利于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二是懂得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三是在互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开朗的性 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普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学习表达呈现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技能,从而内化为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训练,不但能够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们都深有感触地说,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增强了,遇事不会临阵惊慌,思维也变得宽阔多了。此外,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学得既快乐又扎实。
新型学习方式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个人基本要求、思维方法、阅读方式、表达呈现方式。
一、个人基本要求
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分为四项:一是“发言”,二是“倾听”,三是“与人沟通”,四是“恪守规则与约定”。
对“发言”的要求,我们主要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回答问题,不但要求学生表述要清楚、有条理,符合语法规范,而且要训练他们有主动发言的意识,心态自然,表现大方,提醒他们使用礼貌语言,注意礼节。在此基础上,再训练他们说话得体和具有一定的演讲、辩论能力,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倾听”,不但要关注学生听明白了没有,而且要训练学生倾听时的礼貌表现。“与人沟通”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课堂也重视这个内容的训练。“规则的遵守和约定的默契”,是在开放性参与式教学中,保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效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保证活动流程的操作有序,发挥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显现。
二、思维方法
这部分的强化训练主要体现在学科上,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训练,直至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我们训练的内容有:交流法,比较法,概括法,归纳法,演绎法,要事第一法。
三、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的训练主要有指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泛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的训练主要依托学科教学进行,特别是语文学科,要承担起主体训练任务。训练的项目,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循序渐进。比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在第一学期重点训练指读,以强化他们认字的意识;第二学期训练他们学习朗读,读出情感。二年级训练默读,以提高读书速度;中年级训练精读和略读,让学生学会用感悟与体验的方法读书,领悟学习内容。训练略读,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训练浏览,让学生能迅速找到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或需要的内容。比如翻阅报纸、杂志,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就是训练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浏览读物提纲式的内容,了解读物的梗概。阅读方式的训练,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项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表达呈现方式
“表达呈现方式”的训练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口头表达的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低年级段重点进行表述训练,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讲清楚。中年级段重点训练转述和复述,转述的要求是能将别人的话或课文的内容转换人称表述出来;复述的训练有两点要求:一是能把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次,二是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学生到了高年级,要锻炼他们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演讲的要求是能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围绕一个主题有表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辩论的要求是彼此能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达成共同的意见。演讲和辩论一般通过班会或举行各种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进行,比如开设儿童哲学课。
书面表达的训练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知识积累的卡片类,二是用于理解记忆的图文表达方式。给学生一个自主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在学习中张扬自我的个性。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方式的训练,收获多多。概括地说,通过个人的要求和在小组学习训练约定,一是使学生懂得礼仪,恪守约定,互相关照,尊重别人,有利于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二是懂得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三是在互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开朗的性 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普遍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学习表达呈现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技能,从而内化为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训练,不但能够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们都深有感触地说,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增强了,遇事不会临阵惊慌,思维也变得宽阔多了。此外,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学得既快乐又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