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现代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天麻种植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还有病虫害防止工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天麻的种植技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天麻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天麻是林区中常见的一种野生中药材,它能治疗很多病症,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中有着很好的销路,人们对其的需求量也很大。近年来,我国在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再加上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天麻种植就成为了一种热门产业。
  1  天麻栽培技术的相关概述
  现今,对于天麻的繁殖技术来说,一般主要是两种类型,无性繁殖技术和有性繁殖技术。所谓无性繁殖技术,是通过天麻的地下根茎进行分化繁殖,繁殖速度快是其最大的优点,它的规模能得到快速扩大。然而由于它没有外源基因,通常在经历几代无性繁殖后,生物种群退化问题就会容易发生,致使它的繁殖质量开始下降,病虫害也会对它进行较多的侵袭。所谓有性繁殖,是指利用杂交方式来对种子进行培育,而后通过种子来培养麻种,也就是利用有性繁殖作种,而后再实施无性栽培。有性繁殖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与繁殖率,它还能防止生物退化问题的出现,尽管要花费一些时间,然而能带来较好的效益,因而在现代天麻的栽培中,一般主要使用这种繁殖技术。对于有性繁殖来说,先通过有性繁殖技术来对天麻种子进行培育是其重点,而后再通过天麻种子对白头麻与米麻进行培育。通过有性繁殖技术,可以让天麻种子的繁殖率和萌发率以及产量提高,而且其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且也良好的效益。此外,通过使用有性生殖技術,可以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来确保天麻优良品种的种植,这能让无性繁殖中减少其生物退化现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天麻的有性繁殖来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天麻有性繁殖技术,需要种子具有较好的质量和菌种,如果质量不达标,就会让天麻的产量与质量降低。
  2  天麻的生物学特征
  对于天麻来说,它主要依附于蜜环菌来对其养分进行进而生长,蜜环菌是白蘑科蜜环菌,它是一种兼性寄生真菌,发育过程包括菌丝体与子实体,菌丝与菌索 2 种形态构成了菌丝体。树干树根的组织内一般是其寄生或腐生之处,这样会让树木出现腐朽,多条菌丝网结形成菌索,树根和树干以及天麻块茎的表面,还有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一般是菌素附着之处。培养天麻的优质菌材可以利用砍伐的木段来作为首选。
  3  天麻栽培的环境要求
  天麻是一种药用植物,它一般在高海拔条件下进行生长,海拔在800~2500m的高山区是其生长地。对于人工栽培来说,需要创造出相似的山地环境条件,这样才能让天麻进行良好的生长和发育。在夏季,天麻适合潮湿冷凉的气候条件,10~27℃之间是其良好的适生温度,过低的温度会让其停止生长,过高的温度也会影响其生长;必须要保持70%~80%的平均相对湿度,天麻的生长适宜多雨潮湿的气候。对于蜜环菌寄生或腐生良好的林地,能为天麻的生长带来良好的物质养分,蜜环菌在土层深厚和土质带沙以及土壤肥沃的腐殖土中会保持良好的生育状况,这样可以确保天麻生长的更健壮,具有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4  影响天麻栽培高产的主要因素
  4.1  种麻存在严重的退化现象
  现今,在天麻生产中,人工栽培天麻主要使用无性繁殖方式,也就是通过小的米麻做种,和蜜环菌进行伴栽,获得蜜环菌的养分后,天麻就会不断生长,进而成为新的天麻。经过多代的无性繁殖后,麻种就会存在退化现象。如果不进行严格的选种,将退化的天麻做种进行种植后,就会导致天麻种不能及时将蜜环菌的养分进行分解与吸收,反而会让蜜环菌吸取麻种的养分,进而让天麻出现减产现象。
  4.2  常规的栽培方式还存在不足
  传统的栽培方式比较落后。一些种植户对于天麻栽培场地的选择,没有进行充分的重视,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就地栽。依靠树荫来对天麻进行遮阴降温,依靠下雨来管理天麻的水分。这样就无法有效控制好栽培场地的营养与水分等因素,灾害性的天气也会对天麻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天气干旱或者雨淋较多,就会让天麻的栽培面临失败。一些种植户为了图省事,对于蜜环菌材不进行提前培育,临时通过蜜环菌纯菌种加新材的方式,进而就无法确保蜜环菌菌种的质量,造成天麻无法吸收有效的养分。还有一些种植户怕麻烦,没有添加树叶以及菌枝等辅料,导致蜜环菌无法很好的生长,进而影响天麻的栽培。
  4.3  两菌存在严重的退化现象
  天麻的生长比较特殊,它没有根也没有绿色叶片,它基本上是在地下进行生长,不需要吸取土壤中的无机矿物元素,也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所以它无法自养生活。它主要是从其他真菌来吸收养分,利用同化侵入体内的真菌,来为其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天麻在其生长中,要从萌发菌以及蜜环菌中吸取养分,才能实现正常的生长。根据相关的实践结果显示,人工栽培天麻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蜜环菌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力,蜜环菌和天麻是否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没有充分重视选育天麻蜜环菌以及萌发菌的工作,再加上缺乏足够的投入,导致没有对品种进行更好的更新,缺乏优良的菌种。菌种生产企业以及很多的种植户对于蜜环菌种的更新换代,也没有进行高度重视,使用的菌种存在老化和退化现象,无法提供天麻生长所必须的养分,进而造成天麻缺乏营养,导致空窝。
  5  天麻栽培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适宜种植天麻的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确保天麻种植在适宜的场地。第二,要控制好种子的质量。所选择的天麻种子,要尽量选择那些健康、饱满、无病以及高质量的野生天麻,育种时要使用人工授粉方式。第三,培育好优质“两菌”。蜜环菌与萌发菌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天麻的种植,因而对于培育优质的蜜环菌与萌发菌必须要高度重视。第三,确保进行环保种植。对于两种有益的真菌要严格使用,确保在栽培时使用蜜环菌与萌发菌,严禁使用肥料与农药。第五,确保可持续发展。由于在天麻种植中,要使用大量的木材作为菌材,砍伐森林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会破坏环境,因而必须要对人工天麻菌材进行有效开发,此外还要确保天麻种植规模的适度。   6  加大高效集约化栽培天麻技术的利用
  由于传统的天麻栽培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对其进行改进,科研人员研究出了一种集约化的设施,可以实现天麻栽培的高产目的。也就是将地下栽培方式改为地上栽培方式,采用人工设施来进行遮阴,使天麻的适生区从800-1200米的海拔降低到500米的海拔,这样就能让平川低海拔地区对天麻进行栽培,并能提高其产量。以往是山坡零散分散种植天麻,现在改为了平地集约化设施栽培。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运输材料也比较困难,种植户一般通过就地砍树和就地取材以及就地培育菌材的方式,在山坡地就地进行栽培,比较省工省时,然而无法有效控制水分和温度因素,再加上不能及时确保浇水,只能靠天收,就影响了天麻的产量。现今,通过脱贫攻坚的促进,山区农村的道路建设越来越好,很多农村通户的水泥路已经建设好。道路的便捷,就可以让天麻进行集中的栽培,即使修路会存在成本,然而通过集中设施来栽培天麻,就能有效减少栽培中的风险,所带来的利润也远远高于修路的成本,这就让天麻的集約化设施栽培具有可行性。
  该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为:第一,由于平缓地或者缓坡地的交通比较便利,浇水也比较方便,因此就要选择这些地方作为集中栽培天麻的场地。第二,要设置好遮阴大棚以及人工喷水的设施。第三,对于地势与土质的情况要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是平坦的砂壤土,其方便排灌,栽培方式可以在地下进行,如果是泥土地,其黏重容易积水,可以使用地上堆砂方式来栽培天麻。在栽植时,先将一层浸湿的树叶铺在坑底,压实后保持1cm的厚度。取出一半和天麻种子拌好的萌发菌叶,在铺好的树叶上将其均匀地撒上,这就是播种层。而后再将5根树棒在播种层上摆放好,棒间保持7~8cm的距离。在树棒两头以及两侧的鱼鳞口,要摆放好蜜环菌的菌枝或者优质蜜环菌的纯菌种,它们要紧密的靠着树棒,才能让传菌速度加快。如果使用的是无性繁殖方式,就要在菌枝或者蜜环菌种的空隙处,均匀摆放好天麻种子,将其按平并压实,粗细要搭配好。使用细砂土来进行填土,要填实坑内的树棒缝隙与四周的空处,比棒面要高出5cm。这样就代表完成了第一层的播种。根据上述的顺序和方法,来进行第二层的播种,最多播种三层。播种后,要覆盖上砂土,保持10~15cm的厚度,畦面保持在3~4m的宽度,长度没有限制,要将一层草帘或者落叶覆盖在畦面上,保持防晒以及避免雨水冲刷。上部要搭架好竹竿和木杆或者钢管,将遮阳网设置好,保持遮阴降温,遮阳网和栽培畦面要保持大于等于2.5m的高度。畦面两侧,可以使用木桩来将挡板固定好,避免出现沙土垮塌现象,还能减少水分的流失。畦边及四周位置,要将排水沟设置好,进而达到防涝排湿的目的。
  7  做好天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7.1  做好控制病害工作
  首先,对育种圃进行精心选择,确保其有遮阴;其次,对麻种进行严格选择;再次,对“两菌”进行大力培育;最后,做好维护麻园的工作,要及时排水并对水分控制好。
  7.2  做好控制虫害工作
  在播种前,进行除草工作,通过毒饵将害虫杀死,把90% 的乐果 0.15 g 和水混合,形成 30 倍的液体,和有毒谷或有毒毒饵相混合,在虫害经常出现的入口处将其放置好。
  8  结语
  对于天麻的栽培过程来说,无性繁殖技术和有性繁殖技术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天麻新的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找到提高天麻种植技术的最好措施进而促进农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云,申爱荣,吴振明,等.不同菌材栽培天麻地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初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5):12-20.
  [2] 李育生,吴仲珍,冯嘉盛,等.高山地区天麻仿野生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11967-11968,11971.
  [3] 易思荣,肖波,黄娅,等.中药材天麻的现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8):677-679.
其他文献
摘要:该试验选择在四川省阿坝州开展品比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对5个参试材料的产量、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等进行比较,品比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YAO3-1和YAO3-5较CK(米拉)增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较对照均增产,YAO3-1增产最明显,增幅为36.2﹪。  关键词:马铃薯;品质;产量;病害;性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
摘要:丰产协同栽培技术,重在协调丰产和优产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在提升稻米产量的基础上,提升水稻的产出品质。文下分析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几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就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技术策略作要点概述,以实现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关键词:稻米;产量;品质  1 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几个关键环节  1.1 丰产潜力品种和培育优产环境是前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目的在于优化农艺技术
摘要:桑蚕养殖产业构成了传统养殖业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桑蚕养殖产业能否达到预期的产业发展成效,在根本上决定于桑蚕养殖的技术手段运用实践效果。现阶段的桑蚕养殖基本流程与模式正在不断实现完善优化,充分展现了推广普及桑蚕养殖现代化模式的必要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推广桑蚕养殖技术的目前总体实施状况,结合桑蚕养殖产业现有的发展路径模式来探求解决思路。  关键词:桑蚕养殖;技术推广;现状;解决对策  桑蚕养殖的
摘要:玉竹(学名:Polygonatum odoratum )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浆果呈蓝黑色。玉竹广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玉竹有很高药用价值,因为玉竹中含有很多对人类有益的化学元素以及化合物,所以很多人都用玉竹入药。玉竹除了作为中药处方的配伍药材之外,还常被加工成饮片、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和美容护肤品等产品。所以玉竹的种植与繁育对于我们有很多好处。  关键词:玉竹;栽培技术;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所孕育出的多种农作物中,玉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发展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出现,我国玉米种植的面积、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基于这一前提,对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加以分析,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工作者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后续优化工作,进一步改良种子的性状,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强玉米的产出效率。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状分析;技
摘要:浦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世界长寿之乡”“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之称,浦北县是富硒资源优势区,具有发展富硒农业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浦北县富硒农业发展现状,介绍了富硒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了浦北县富硒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硒农产品开发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富硒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1 浦北县富硒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土壤、气候等地理条件优势  浦北县位于广西南部,属南亚
摘要:农业与我国社会、我国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推广农业技术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本文阐述了我们通过分析大豆和玉米的栽培,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困难,做出解放方案,改良大豆和玉米的栽培手段,以有效快速的提升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推广作用;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是贵州省最主要粮食作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位,发展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产业,有利于土地资源开发,增加粮食产
摘要:玉米是我国一种比较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北方更加受到青睐,种植面积十分广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也在同步革新。众所周知,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直接关系着收成情况与农业收入。所以,如何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一直是农民朋友们和农业技术人员探索的重点。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为例,从玉米的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