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整治与修复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水系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水系整体性与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感在整治水系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现状,实施水体动态联系网络建设,从功能修复上入手,恢复水系原生态,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打造新型亲水宜居生态文明城市。
  关键词: 水系整治 原生态 水体动态网络
  孝感市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与水争地,在大力发展经济时,忽视对水系统的保护,导致水面萎缩,水质恶化,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孝感市城区水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对城市水系进行整治与修复,全面改善孝感城市环境,重塑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和宜居度。
  1.孝感城市水系的变化过程
  1.1城市水系的历史演变。
  孝感市区先天水生态条件较好。古时城区因水运发达而极为繁荣,至清末,城区面积扩大到0.6km2。港口上起西门外壕沟,下至小东门,连绵2km,形成“六城六四码头、九街十八巷”的城市格局,城市重心也在城南老澴河一带。孝感城区水系分属府澴河水系。城区及周边现有澴河、滚子河、老澴河、沦河、界河等河流;天然湖泊有野猪湖、王母湖、白水湖,分布于城区南部;城区北部有一中型水库八汊洼水库。
  1.2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上世纪五十年代,实施府澴河改道工程,将府澴河与汈汊湖水系分离,府澴河改由谌家矶入江。工程实施后,老府河肖李闸至护镇闸河段、老澴河河口闸至北径咀段被分隔,成为了无源死水。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城区的防洪问题,原有的护城河水系或被孤立,或被填埋,导致老澴河周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使城市水系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近年来,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又让北京路至滚子河间少量残存的河流与湿地也消失殆尽。
  据资料记载,在解放初期,城区及周边水面万亩以上的湖泊有11个,正常情况下的湖泊水面约380km2。到现在控制水位湖面仅剩54km2。[1]在河道裁弯取直,河堤改线整治过程中,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但也使得河湖拦蓄水体减少,加剧了湿地的萎缩,加速了湖区的围垦,水环境承载能力全面下降,生物多样性正发生逆向演替。
  1.3经济建设中的水生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速度,不惜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废引污”,但凡河流几乎“有水皆污”。老护城河水系就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受污河段。与此同时,全市污水处理率极低,污水基本上是直排。2006年,孝感市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水质除洪水期外,基本上是Ⅳ~Ⅴ类。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为老府河的肖李船闸至护镇船闸段和孝感城区周围的老澴河、滚子河,其水质常年劣Ⅴ类,鱼类濒绝。
  近些年兴起的库(湖)区旅游开发,所上项目多数未按程序审批,更没有进行建设项目水生态环境论证和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破坏了水生态环境。2005年7月对部分湖泊进行了抽样监测,结果显示,王母湖、野猪湖等水质为超Ⅴ类,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八汊洼为Ⅴ类,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
  1.4生态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水生态环境的不重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过度的人类活动是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重要原因,其影响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因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物种生存受到威胁或消亡,如土地的利用(围垦和城市化等)导致栖息地的直接丧失,人为建筑(水利设施、堤坝等)导致环境结构改变,以及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环境污染等。二是,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或污染造成物种的消亡或濒危,进而直接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某些物种消失后,还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2.孝感城市水系整治
  2.1城市水系整治的总体规划。
  孝感城市水系的整治,以府澴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指导,以孝感城区建设为先导,孝感城市水系整治必须从整体性和功能性出发,从全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出发,开展水体动态联系网络建设,从而带动上游城市全面治理,进而达到长久的优美水环境的目的。充分发挥三水环城工程的作用,擦亮城市脸面,辐射王母湖、野猪湖、八叉洼水库等水域生态环境建设,使孝感真正成为武汉市环境优美的后花园。
  2.2尊重自然重构水系。
  在中小河流下游的城市水环境建设,除了治理城市自身水环境以外,要能维持其长久效应,必须有流域性的综合治理和控制。孝感城区现已实施“三河连通、引水入城”[2]水系重建。通过在澴河城区河段的上下游建设两道橡胶坝和引水渠道,连通澴河、老澴河、滚子河城区河段。通过橡胶坝和进水闸控制调度,实行滚子河与老澴河交替换水。引水入城的同时,进一步清理城内河道,连通城内护城河、后湖、冲沟等水体,扩大动态水体网络,增大城内水域的容水量,完善水体自循环系统,提高自净能力。
  3.孝感市水体修复与保护
  3.1发展循环经济,改变污水排放形式。
  在全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现有城市工业体系按水资源循环的3R原则实施改组改造,对河道沿岸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对排污口进行定期监测,监督企业自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保证府澴河水系的水质安全,尽可能恢复其饮用水源的功能。通过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垃圾收集系统的逐步完善配套,建立合理的水循环封闭体系,[3]让处理后的中水能回用于城市景观水系,使老澴河、滚子河的污水变清水,恢复其景观水功能。
  3.2改造河道景观,实现水体服务功能目标。
  孝感城市建设多年来忽视城市环境美学的运用,无论是规划还是建筑格调均有待提高。我们在进行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时,特别是在建设亲水景观时,可充分运用环境美学原理对其位置分布、造型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建设出与孝感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符合的生态景观。
  滚子河的滩岸治理,结合槐荫公园建设统一规划,打造具有水景观特色的槐荫公园;岸边建亲水平台,植树种草,建设孝感的外滩公园。老澴河滩岸治理,充分利用河面宽阔、平原河流特征明显的特点,打造城南滨河公园。
  3.3恢复水道原生态,实现人水和谐,重构良性水生态系统。
  通过河道的连通,水体交换频次和强度增加,交换时间缩短,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水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在滩岸治理时,多采用鱼巢型、涵管型、木桩型、预制块型等生态护岸的方法,使水与土壤之间有了“沟通”,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原生态场所。如根据滚子河水位变化较大的特点,实行复式段面治理模式,常年水位线下采用块石砌筑,让鱼虾可自由在石下安家,一级平台建人行亲水长廊,实现水系统的健康稳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水系及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照出一个人、一个民族、全人类的道德与良心。孝感城市水系整治与原生态修复工作,在完成水体联动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后,配以人水和谐的景观塑造,孝感城市人居环境将会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为孝感宜居生态旅游城的建设提供更多亮点。
  参考文献:
  [1]李友清,水延凯.“小马”改革之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1,371.
  [2]程延镁.加强孝感市水环境建设[DB/OL].http://www.xgwater.com/news/diaochayanjiu/2008/731/087311155577077BDI4B 29C268DH6D9.html/2008-07-31/.
  [3]连玉明.中国城市年度报告2005[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8.
其他文献
大纲对中学作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初中生的作文现状如何呢?  最近批改初一的期中考试试卷,作文要求如下:我们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新天地,我们的人生历程又跨入了一个新起点。这里,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获取了新知识,增长了新能力……请以“我的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
摘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理性,轻感性;重灌输,轻顿悟,课堂教学生硬僵化。学生有死知识而无活本领;有高文化而无高素质,其症结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为此,作者仅从教材使用、学习自主性两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课堂教学反思 教材使用 学习自主性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教改实验课的评课活动,主课老师是王老师和陆老师,同教于漪的《往事依依》一文。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导入课文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言志、传情、精炼、含蓄、形象而富有魅力。但因学生阅历尚浅,古诗时空跨度太大,语言风格与现在完全不同,故学生很难领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而今,《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引导学生走进诗作的意境,激发情感的共鸣,体验诗人的情怀。  一、了解背景,感悟诗情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入历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源泉是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具体措施。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体验,把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使所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这是每位品德课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结合《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学,谈谈打造生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情背诵《游子吟》。  (二)抓住文中“忙着”、“夜深了”等词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慈爱。  (三)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生命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课前《读唐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谷建芬的唐诗儿歌,配上意蕴悠长的古诗画面,
摘 要: 导入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导入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英语教学常态课中,教师不注重讲求导入的艺术和功效,致使导入程序化,流于形式或仅仅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设置导入程序。作者通过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过程,归纳了英语教学导入的方法与注意点,充分发挥了导入对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导入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好老师最擅长的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心与心的情感启迪,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在思想的顿悟中,在情感的共鸣中,知理而动情,达理而通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本文从尊重学生,倾听心
摘 要: 多年来,我校环环紧扣抓好德育工作,在全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发挥行政、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会学生组成的校园管理网络作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建了文明、平安、和谐校园,有效提升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有效性。  关键词: 中专校 德育 吸引力 感染力 有效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在教学中是举足轻重的。  一、小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下,有许多学校在进行着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三案五因素”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案”是导学案、预习案、巩固案,“五因素”是课堂教学中五个主要步骤:学情调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纠正反馈、启发预习。从“三案五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十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