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根据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新要求、通州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把通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部署,深化通州的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从通州实际出发,深入实施“五大战略”,走出了一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通州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今后我们要认真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与重大部署,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化要转型。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信息化要发展。全面推进“数字通州”建设。重点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城镇化要加速。以打造宜居通州为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市场化要完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国际化要提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定位通州的发展目标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最新概括和精辟阐述,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大力实施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标准,高点定位。围绕富民,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化服务环境,通过促进就业、鼓励置业、激发创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群众富裕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官居,创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居民幸福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平安,深入推进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防控能力。提高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处置能力,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公共安全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社会和谐度最高的地方。
三、按照全面达小康的最新要求,丰富通州的发展内涵
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丰富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内涵,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普惠于民,促进全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更加注重扩大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民主法制水平显著提升。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区域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构建环保优先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四、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明确通州的发展思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关系通州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转变的实质是优化结构、提升水平。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通州特色的人才强市之路。把人才资源作为通州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使通州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的“宝地”。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通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以推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使通州成为创新活力进发的“高地”。
责任编辑:刘卫东
一、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部署,深化通州的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从通州实际出发,深入实施“五大战略”,走出了一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通州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今后我们要认真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与重大部署,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化要转型。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信息化要发展。全面推进“数字通州”建设。重点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城镇化要加速。以打造宜居通州为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市场化要完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国际化要提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定位通州的发展目标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最新概括和精辟阐述,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大力实施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标准,高点定位。围绕富民,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化服务环境,通过促进就业、鼓励置业、激发创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群众富裕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官居,创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居民幸福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平安,深入推进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防控能力。提高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处置能力,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公共安全度最高的地方。围绕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使通州成为长三角北翼社会和谐度最高的地方。
三、按照全面达小康的最新要求,丰富通州的发展内涵
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丰富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内涵,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普惠于民,促进全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更加注重扩大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民主法制水平显著提升。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区域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构建环保优先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四、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明确通州的发展思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关系通州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转变的实质是优化结构、提升水平。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通州特色的人才强市之路。把人才资源作为通州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使通州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的“宝地”。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通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以推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使通州成为创新活力进发的“高地”。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