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高危手术并发症的原因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oh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高危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1817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确认为高危手术的4103例进行术后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若发现异常者,及时来院就诊;详细记录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08年-2012年我中心实施的计划生育手术量最多的分别为人流、取环,其中高危人流手术比例总体呈递增形式发展,并发症发生率呈递减形式发展;高危取环手术比例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呈递减形式发展。结论:计划生育高危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为闭经与手术操作过程对人体的伤害,超声引导及可视人流等先进的手术技术可降低其发生率。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8-02
  现代社会,女性的流产率、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重复流产、低龄流产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使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的在数量上与危险程度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1817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在我中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1817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21-63岁,平均年龄(43±2.1)岁,经筛查后确认为高危手术4103例。
  1.2研究方法
  对确认为高危手术的4103例进行术后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若发现异常者,及时来院就诊;详细记录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008年-2012年我中心实施的计划生育手术有人流、药流、放环、取环、输卵管结扎,其中手术量最多的分别为人流、取环,详见表1。其中高危人流手术比例总体呈递增形式发展,并发症发生率呈递减形式发展,详见表2;高危取环手术比例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呈递减形式发展,详见表3。
  根据调查显示,计划生育高危手术主要因素为闭经,主要成因包括宫内节育器嵌顿及断裂;流产次数频繁,时间间隔短;子宫高度倾屈,内膜修复障碍[1]。闭经时间超过1年者取环手术出现并發症的机率相对较高,本次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闭经时间超过1年者,IUD残留5人,取环失败4人,子宫穿孔1人,在并发症总数中所占比例为21.01%。一般情况下,闭经后0.5-1年内,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下降幅度尚未明显,内外生殖器的萎缩现象也尚未明显[2],在这一时间段取环,成功率相对较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若闭经超过1年,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明显下降,内外生殖器的萎缩现象明显,致使IUD过大,容易形成嵌顿,手术操作难度加大,在取环过程中容易伤及宫颈、子宫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用于计划手术中,有效提高了计划生育高危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例如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在手术中,医生可根据显示的宫颈、子宫、盆腔实际情况准确找出宫腔的深度与方向,定位环位、环型[3],有效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避免在手术中盲目刮宫,使术后闭经、子宫内膜损伤的情况得到明显减少,并杜绝了人流不全与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而随着可视人流技术的推广使用,也减轻了人流对人体的伤害,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英.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12例防治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09(16):142-145.
  [2] 张春红.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03(15):90-93.
  [3] 孙鹏,周玮.宫内节育器异位盆腔并宫内节育器下移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01(09):179-18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蜡块,随机取同期鼻咽部慢性粘膜炎患者活检蜡块40例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蜡块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鼻咽癌;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
【摘 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在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的应用。方法:将护理人力进行分层,新老搭配进行排班,并根据患者数量及科室工作量进行调配,以满足基层中医医院ICU护理需要。结果:通过分层次弹性排班,能应对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结论: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可应对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能有效地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9-02  归脾汤是临床上的常用方剂,对治疗某些疾病可取的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在临床应用归脾汤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1本方的来源与发展:  归脾汤见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1253年),源出四君子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51年),当归补血汤(李东垣《内伤外伤辩惑论》1231年)加入枣仁、桂圆肉
【摘 要】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研究组18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开始应用抗生素的方法,而研究组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应用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2-3天,根据病情可延长应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实施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血象
【摘 要】目的:观察整肠生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整肠生+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整肠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肠生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整肠生;黛力新  【文章
【摘 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患者住院频率的影响,揭示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人,其中38人未进行电话随访为对照组,42人经过电话回访为随访组。统计一年内每位患者的住院次数及每组患者的住院总次数,再计算出一年内每组患者的人均住院次数,即住院频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频率的高低。结果:两组患者住院频率比较,随访组的住院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