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种子检验工作成效与目标展望

来源 :中国种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满足种业现代化发展对种子检验工作的新要求,履行好新时期的新任务,总结了上海市“十三五”期间种子检验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上海市种子检验体系面临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提出了“十四五”种子检验体系的规划与展望.
其他文献
为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睾丸支持细胞(SCs)乳酸下降的保护效应,试验以Wistar大鼠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在采用CCK-8法确定ZEA及NAC处理细胞浓度的基础上,试验设对照组、ZEA组、NAC组及ZEA+NAC组,用乳酸测试盒检测各组SCs产生的乳酸含量;丙酮酸测试盒检测SCs中丙酮酸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SCs乳酸代谢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CK-8法确定的NAC保护ZEA致SCs乳酸下降保护效应试验中所采用的ZEA和NAC处理细胞的浓度
作为有效抵御DNA病毒感染的方式,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及其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在宿主细胞中通过识别DNA分子,可级联放大反应调节宿主干扰素(interferons,IFNs)及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DNA病毒感染作用.针对cGAS-STING抗病毒感染的信号通路,许多DNA病毒也已经进化出多种拮抗策略,通过作用于该通路中不同的蛋白分子逃逸宿主的免疫应答.本文就cGA
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振兴的源头与源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发布与实施,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通过对种质资源库和保护体系的功能作用进行系统阐述,指出目前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重要,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能否为我国种业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芯片”,关键一环是要建好种质资源库,发挥好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核心作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中国人底线思维中最重要的底线.种业是具有国家基础及战略意义的核心产业,没有强大的种业,中国人就不可能端牢自己的饭碗.在此背景下,豫、皖、苏3省种子骨干企业在3省种子协会的组织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经验交流.通过对皖苏种企的实地考察、深度沟通交流,借鉴世界种企的发展轨迹和思路,结合河南种业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河南种业发展的6点建议,供大家探讨与思考.
在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进程,降低籽粒含水量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成本都有重要影响.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全国玉米生产核心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和灌浆期高温高湿、阴雨寡照等复杂生态环境对籽粒机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农艺性状、生理性状、栽培措施、环境因素、遗传性状以及含水量测定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整体研究情况,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及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农作物种业统计是种业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政府掌握种业基本状况、作出种业决策、制定种业政策、针对性开展行业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依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这场仗应该从何打?怎么打?怎样才能走到前面抓住核心要素?要靠信息、要靠数据.数据从哪儿来?从统计工作中来.基于此,对我国农作物种业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提升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支撑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种子加工是提高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向日葵产业从1949年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0.2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0万hm2.通过引进优异种质资源,向日葵种子科研工作也从无到有,选育出了一系列向日葵品种.种子加工机械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仿制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和技术,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子机械加工设备.同时,向日葵种子加工技术水平也随着种子加工机械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向日葵种子产业的发展得到提升.
我国分布78种石斛属植物,但石斛新品种选育问题突出.近15年来,全国8省份审(认、鉴)定新品种83个,其中云南35个,皖、粤、桂、浙、川、闽、苏等7省份48个,其他省份空白.在分析全国石斛新品种选育进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石斛新品种选育工作存在新品种数量少、观赏用品种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石斛产业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玉米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促进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措施之一,探究该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限制因素和发展策略,对促进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仍依赖于国家的补贴,气候特点、机耕质量、秸秆还田的副作用以及秸秆还田的成本等因素限制了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户的玉米秸秆还田意识,加快农机装备的联合攻关,建立完善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增加秸秆还田专项补贴势在必行.
上海市优质水稻育种的历史较早,育种水平较高,在杂交粳稻的育种及制种技术上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稻瘟病抗性等“卡脖子”问题.通过对上海优质粳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结合上海优质粳稻生产、育种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更快、更好地提升上海优质粳稻育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