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2例溶血尿毒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过程及效果.结果 2例HUS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均无腹泻病史.2例患儿在首次换血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胆红素即开始缓慢下降,间隔1d后重复换血治疗1次,共换血治疗3次.经联合治疗2例均在1周内好转出院.结论 新生儿HUS早诊断并尽早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联合换血治疗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男,8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10年,因症状加重伴放射性疼痛10d于2010年7月17日住院治疗.入院前10 d出现频繁胸闷、胸骨后压榨性闷痛、大汗,疼痛向左上肢及后背放射,含救心丸及吸氧后,持续约20~ 30 min缓解,每日3~5次不等.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逐渐延长,最长持续约40多分钟,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吸氧、盐酸罂粟碱肌肉注射后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74次/min,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左右.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其存在结肠造瘘,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相关进展综述如下.一、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理论依据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更严格地说是指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至盆底肌肛管直肠环之间的直肠癌,
目的 探讨乳腺癌抗雌激素药物耐药蛋白基因(BCAR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BCAR1的表达,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分析BCAR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ER、PR的相关性.结果 BCAR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64.0% (32/50)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急诊PCI治疗AM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死亡患者16例,对其临床特点、PCI策略、死亡原因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急诊PCI围术期病死率为5.97%.急诊PCI术中死亡2例;术后<24h死亡8例;术后24 ~72 h死亡2例;>72 h死亡4例,最长死亡时间为术后第14天.多数患者
摘要:激智课堂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学习的本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合作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与思考。这二者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所以,要想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要从单一的模式走向多种有效模式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优化模式组合。也就是说,要在激智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此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激智课堂;实施  在传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蚀性反流疾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及侵蚀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R).近年来,针对GERD出现了各种诊断方式,并进一步提高了GERD的诊断水平,本文就GERD诊断进展综述如下.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协会(
目的 总结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的临床体会,探讨心外管道开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95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行心外管道纠治术治疗,71例行心外管道开窗术(开窗组),其中58例(58/71)术前高风险患儿术中行开窗术,13例(13/71)患儿因术后低心排行介入开窗术;24例(24/95)术中未行心外管道开窗术(非开窗组).结果 开窗组无死亡
目的 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72例,439髋,男295例,女77例.左侧231髋,右侧208髋,其中双侧67例.FicatⅡ期58髋,Ⅲ期355髋,Ⅳ期26髋.结果 术后372例439髋获随访36 ~ 60个月,平均4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约90
目的 探讨食管憩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憩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咽食管憩室4例,食管中段憩室13例,膈上食管憩室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取的术式有:单纯食管憩室切除13例;憩室内翻缝合术1例;憩室悬吊术2例;憩室切除加环咽肌切开术3例;食管憩室病理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
目的 探讨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腹泻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8例(心肌损害组),另选择无心肌损害患者32例为腹泻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及纠正脱水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心肌损害组加用果糖、辅酶Q、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和复方丹参改善心肌血供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查结果.结果 心肌损害组38例患儿肌酸激酶为(2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