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光污染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虽然有关光污染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已息息相关。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国际上又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种。现在就人工白昼对 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居住环境及身体状况等方面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做一下阐述。
华灯溢彩,霓虹闪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让城市亮起来”成为一句非常时尚的口号。但是,在美丽夜景之下,光污染一直被人们忽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越来越亮”、“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误区。然而夜景灯在使城市变美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城市上空星辰不见了,刺眼的灯光让人紧张,人工白昼使人难以入睡。城市建设和环境专家提醒说,城市亮起来的同时就伴随着光污染,而"只追求亮,越亮越好"的做法更是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危害。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的科研小组通过研究全球居民区和工业区光污染卫星资料后发现,全球有2/3地区的居民看不到星光灿烂的夜空,尤其在西欧和美国,高达99%的居民看不到星空。在我国,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竟什么是人工白昼呢?
人工白昼是指夜幕降临后,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广告灯、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可能破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这就称为人工白昼。
人工白昼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或许人们有所体会,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体在光污染中最先受害的是直接接触光源的眼睛,光污染会导致视疲劳和视力下降。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人工白昼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而且人工白昼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就犹如人彻夜亮灯睡觉一样,会扰乱机体自身的自然平衡,使人体产生一种"光压力"。若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体内的生物和化学系统会发生改变,体温、心跳、脉搏、血压会变得不协调,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经常处于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会出现睡眠和营养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刺激儿童性早熟。这是因为接受光照太多,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器官的超前发育,使性早熟不可避免。尤其是长期处在“不夜天"的人工白昼的生活环境中。
如何有效地防止人工白昼带来人们的危害呢
对于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各国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的差别也非常大。欧美许多国家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城市亮化之后察觉到了危害,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如今在欧美和日本,工白昼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工白昼污染做斗争。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我们今天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我国的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防治总方略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城市规划和夜景照明要立足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的要求。对那些正在建设夜景照明的城市务必在规划时就考虑光污染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光污染的城市,应立即采取措施,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对广告牌和霓虹灯应加以控制和科学管理;在建筑物和娱乐场所周围,要多植树、栽花、种草和增加水面,以便改善光环境;注意减少大功率强光源等等。总之,力求使城市风貌和谐自然,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宁静、舒适、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优美环境中。
其次,尽快着手制订我国防治人工白昼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人工白昼污染内容,强调城市夜景照明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并且要大力作好人工白昼污染的公益宣传和教育工作,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高科技节能照明上下大力气,实现人文照明、绿色照明、科技照明。另外,在治理人工白昼污染问题上,还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人民会齐心协力、利用大家的聪明才智把地球装扮得更美丽得同时,还能远离光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期待着!
华灯溢彩,霓虹闪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让城市亮起来”成为一句非常时尚的口号。但是,在美丽夜景之下,光污染一直被人们忽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越来越亮”、“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误区。然而夜景灯在使城市变美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城市上空星辰不见了,刺眼的灯光让人紧张,人工白昼使人难以入睡。城市建设和环境专家提醒说,城市亮起来的同时就伴随着光污染,而"只追求亮,越亮越好"的做法更是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危害。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的科研小组通过研究全球居民区和工业区光污染卫星资料后发现,全球有2/3地区的居民看不到星光灿烂的夜空,尤其在西欧和美国,高达99%的居民看不到星空。在我国,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竟什么是人工白昼呢?
人工白昼是指夜幕降临后,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广告灯、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可能破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这就称为人工白昼。
人工白昼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或许人们有所体会,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体在光污染中最先受害的是直接接触光源的眼睛,光污染会导致视疲劳和视力下降。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人工白昼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而且人工白昼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就犹如人彻夜亮灯睡觉一样,会扰乱机体自身的自然平衡,使人体产生一种"光压力"。若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体内的生物和化学系统会发生改变,体温、心跳、脉搏、血压会变得不协调,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经常处于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会出现睡眠和营养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刺激儿童性早熟。这是因为接受光照太多,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器官的超前发育,使性早熟不可避免。尤其是长期处在“不夜天"的人工白昼的生活环境中。
如何有效地防止人工白昼带来人们的危害呢
对于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各国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的差别也非常大。欧美许多国家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城市亮化之后察觉到了危害,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如今在欧美和日本,工白昼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工白昼污染做斗争。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我们今天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我国的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防治总方略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城市规划和夜景照明要立足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的要求。对那些正在建设夜景照明的城市务必在规划时就考虑光污染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光污染的城市,应立即采取措施,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对广告牌和霓虹灯应加以控制和科学管理;在建筑物和娱乐场所周围,要多植树、栽花、种草和增加水面,以便改善光环境;注意减少大功率强光源等等。总之,力求使城市风貌和谐自然,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宁静、舒适、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优美环境中。
其次,尽快着手制订我国防治人工白昼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人工白昼污染内容,强调城市夜景照明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并且要大力作好人工白昼污染的公益宣传和教育工作,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高科技节能照明上下大力气,实现人文照明、绿色照明、科技照明。另外,在治理人工白昼污染问题上,还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人民会齐心协力、利用大家的聪明才智把地球装扮得更美丽得同时,还能远离光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