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_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胶质瘤人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IDH2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为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和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234例胶质瘤石蜡包埋标本及同时收集到的30例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提取DNA用PCR-Sanger测序来检测IDH1和IDH2的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DH1 R132H、p53和EGFR的蛋白表达情况.在IDH突变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IDH1R132H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IDH1R132H的蛋白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 234例胶质瘤的石蜡标本,基因测序仅检测出IDH1杂合性突变,且均为p:Arg132His(c:G395A)型,未检测出IDH2突变.突变率为31.6% (74/234),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9/13)、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7/11)、少突胶质细胞瘤(18/26,69.2%)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8/10)中IDH1突变比例高于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7/47,36.2%)、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18)和胶质母细胞瘤(14.5%,10/69);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肿瘤级别升高,其突变率呈线性下降(P=0.007);胶质母细胞瘤中,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突变比例高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5/14比5/55(9.1%),P =0.036];而血液标本均未见突变;(2)抗体IDH1R132H表达于细胞质,能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基因测序结果高度一致(P=0.001);(3)p53蛋白在IDH突变的弥漫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率高,与IDH突变呈高度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26、0.038);(4) EGFR蛋白表达与IDH突变无相关性.结论 IDH突变是高发于胶质瘤早期阶段的体细胞杂合性突变,可首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抗体IDH1R132H快速检测;IDH突变与p53和EGFR联合应用和分析有助于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近端胃肠化黏膜的鉴别诊断.方法 按WHO标准选取BE标本38例,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对38例BE、44例近端胃肠化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K7、CK20、CK4、CK8、S100P、MUC6、COX2、bcl-2观察,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情况.结果 BE和近端胃肠化黏膜中CK7、CK20、MUC6、COX2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SAC)是结直肠癌中的一种独特组织病理学实体,其发病率从7.5%到12%不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进展性肿瘤边缘出现的几种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出芽(tumour budding)、胞质内假碎片(cytoplasmic pseudo-fragments)、肿瘤生长方式和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具有预后价值.García-Solano等[1]对81例典型的结直肠SAC及与其配对的普通腺
期刊
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具有筛查和诊断价值,同时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分析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潜在的指导作用[1].有学者发现miR-191与miR-221在肝细胞癌细胞系及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2-7]。
期刊
苏木精-伊红染色是病理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也是病理诊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在日常病理会诊工作中,发现有些病理切片HE染色质量欠佳,颜色发朦,细胞收缩,组织结构欠清晰,细胞核与胞质分界不明显,以及核膜和染色质欠清楚.我们与多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起阅片讨论,无法明确其发生的原因,为此我们系统分析了组织处理和染色的每一个步骤后初步发现,如果将HE染色欠佳会诊切片的蜡块重新切片或用原单位所切的白片按照规范
期刊
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诊断病理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术研讨会”定于2013年4月19—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将邀请著名病理学家进行大会专题报告,另外还将选取疑难病例进行读片讨论。专题报告:郑杰(北京大学医学部):做一个严谨的病理医师——与年轻病理工作者共勉;来茂德(浙江大学医学院):泌尿道的上皮内瘤变;程亮
目的 分析免疫缺陷性疾病DiGeorge综合征(DGS)的病理表现.方法 对5例DGS病死患儿进行尸体解剖并进行组织形态观察,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生后4d、1个月、7个月、10个月和13个月,均并发严重的病毒感染而死亡.尸检发现胸腺皮质淋巴细胞缺乏/消失,髓质淋巴细胞稀少,上皮细胞突出,胸腺小体钙化.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回肠淋巴组织内T细胞缺乏.其中3例患者同
患者男,55岁.2011年1月4日因“间歇性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1d”以“心包腔占位性病变”入住我院心血管外科.外院检查:心脏彩超示右侧心包腔内实性占位;胸片及CT示心包内实性占位.患者接受了心包腔肿物切除手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广泛纤维素沉积,膈面心包处可见巨大占位,大小约7 cm×9 cm,肿物与下腔静脉紧密连接,与心脏及膈肌间疏松粘连,似鱼肉样,内见散在出血区。
期刊
目的 探讨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的特点.结果 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女性多见,好发于关节滑膜,尤其膝关节,临床表现为关节炎为主,具有多样性;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是异常钙化和关节间隙损害;组织学镜下见滑膜组织间质内多灶状紫蓝色钙盐沉积,形态可为细颗粒状、针芒状或菱形结晶.结论 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临床表现多样,根据
国际病理学会(IAP)第29届病理学大会于2012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IAP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会议,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1282名注册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会议基金资助了158名年轻病理学家参会,这是历次大会中最多的一次.400多名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应邀作了口头报告,其中包括来至非洲的年轻讲者;662名代表作了历时一周的壁报展示.历时5天的会议设置了1
期刊
患者女,50岁.因右乳头肿块1年于2010年6月入当地医院诊治.患者无肿瘤及外伤病史,无皮肤或黏膜色素沉着等.患者母亲有乳腺癌病史,于10余年前行单侧乳腺切除术.体格检查:右乳头表面可扪及黄豆大小肿物一枚,境界清楚,表面光滑,质软,无痛,无乳头溢血.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右乳头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黏液性肿瘤,少许细胞有异型".遂于2010年6月18日至本科会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