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新课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教学课程的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每次的改革都有它的理念和思想,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师永恒的主题。谈一谈本人在这次新课改的教学体会,旨在和同仁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新课改;培养;能力
  
  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在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科书,有必修,有选修。但无论是哪一种课本,都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
  (2)根据《课标》“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精神出台了不同系列、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3)教材呈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4)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5)教材中充满了新意和时代气息,在概念和规律、过程和方法、学习与探究等方面的设计都合理、有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愿意参与所计的活动。
  从这五个方面的指导思想不难看出,新课改的教学必须和学生的多种能力相结合,才能达到《课标》预期的效果,那么,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能力呢?课堂教学应该去怎样培养呢?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 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中的一个部分,过去我们的学生缺少这部分能力,致使学生潜能难以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也就谈不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新课程的“多样性”进行选择了。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高中物理必修课中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一节,是初高中理力学知识衔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力”已有一个初步认识。在高中“怎样去认识力”日的是让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力是处处存在而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只能通过现象去抽象、概括。通过力的作用所引起的效果现去感知。我们应该充分提供大量的、表象差异很大的“材料”供学生自己去寻找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对今后学习各种不同的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找到了就证明学生初步获得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形成必须在过程中获得,在长期的学习中获得,而绝不应是结论的提供和一蹴而就的结果。
  2 解决实际为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上,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改的教材中也很注意联系社会和实际。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依然很低,原因是教科书、习题集及试卷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在学生看来仍然是理想化的物理习题,所谓的实际情景只是附加的背景而已,学生所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上是把实际问题变成合适的物理模型。例如必修物理1—1第二章“匀变速血线运动”的首图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照片,图下有一段话:“……据报导,上海磁悬浮列车总长33km,一次试车时全程行驶了7min 30s,其中以430Km/h的最高速度行驶30s,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比汽车快得多,是不是它的加速度也很大?”这是一个读报时的活生生的问题。当学生学习完加速度后,本人就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知识来解决它,以满足学生对磁悬浮列车的好奇心。看到这个问题之后,首先有个定性的估计,加速度不会很大,因为全程行驶只有7分多,如果算出来的加速度很大,那就是有问题了。随后在引导学生考虑,实际列车的加速和减速不会是均匀的,所以我们在中学阶段只好把这个问题当做匀变速的问题来处理。
  3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新课改的教学中应该重视的能力之一。
  首先学生敢问问题,对于听课中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老师提问,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应与鼓励和帮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在解答时要画龙点睛,并且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其次学生在学会了简单的提问后,就会有更新意的思考。例如本人在进行平均速度概念的教学中讲到,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随后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呢?在初中的学习中就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呀”这种问题就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进行积极认真地思考,那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
  4 发散思维的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就要有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可适当采用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反映的延时评价。
  学生在寻求某一问题的答案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就像机器启动一样,从“静”到“动”是有一个过程,而答案大多数会出现在这个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在学生思维启动的过程中,教师过早的评价,往往会抑制住展开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过早地给出答案或者指责学生反应迟缓,要给学生展示思维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也不要过早表态,即延时评价。例如,本人在讲了“摩擦力”之后要求学生谈谈“摩擦力是否可以成为物体的动力呢?”全班几乎一下陷入了沉默,因为在初中的学习中一直认为摩擦力是阻力,怎么会是动力呢?我给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突然一个学生冒出一句“老师,可以的,传送带上的饮料瓶就是靠静摩擦力来带动的。”如果我过早地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磨灭学生的思维发展。
  5 直觉思维的能力 所谓直觉思维的能力,就是当人们研究某个问题的时候,并不像通常那样运用逻辑推理,按规定程序一步步地由已知到达未知,而是一步到位。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如果你问他是怎样想的?他会不知所措地告诉你“我也说不清楚、”。在创造性活动中,直觉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选择、作出预见。还可以有助于人们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例如本人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或者让学生看演示实验,而是提出问题“两个点电荷的带电量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库伦力有一个什么关系?”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回答“成正比”。然后再一起做演示实验来证明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学生特有成就感,脸上都洋溢得意的表情,都觉得自己很聪明。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直觉的过程。
  应当指出的是,直觉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靠的,直觉的东西是否正确,还需要依据事实验证和逻辑推理来证明。新课改的实施需要学生具备多种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必须立足教育改革,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多种能力,这样新课改的实施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常青之树。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  【关键词】情境;利用率;吸收率;优化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从目前现状来说,关于教学资源的建设不容乐观。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和学校教研管理者,如何正确认识并挖掘数学教学资源,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我的思考:    1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科书+教参+教案=教学资源。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顺应时代要求的学习方式,而目前中学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很少,而诸如象有固定答案的问答,呆板的记诵、机械的抄写占据了我们学生学习生活的绝大部分。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宽泛的感念,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才能
期刊
【摘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有一定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但由于存在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和学校对素质教育理解偏差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进行了认真探讨。 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职学生;问题 方法     1.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学生接受知识单一、片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加突出。目前的中职学生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各种课堂教学艺术,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必
期刊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能赶上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想从
期刊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等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长短情况,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优化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争取最佳教学成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毋庸置疑,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而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材的内容改进的如何科学合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如果教学中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那么一切的教学改革的目标都将是空谈。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高中学生,还处于心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意识的重要意义,指出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要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词汇,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词汇知识,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修辞、措辞、搭配以及词源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词汇意识;词汇知识;英语课堂教学  Fostering Students' Word Consciousness in E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