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精准就业路径探析

来源 :辽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精准就业受到较高关注。微媒体作为时代科技创新的产物,给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深刻影响。文章在分析微媒体对大学生精准就业作用的基础上,从高校、政府、大学生、社会层面提出协同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路径。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精准就业 路径
  微媒体即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社交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MI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微媒体对00后大学生带来广泛、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应当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顺势而为,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与微媒体的融合,借力微媒體促推精准就业工作理念与实践创新。
  一、微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意义
  在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加,就业形式日益严峻背景下,教育部2016年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指出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反观现实,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874万,2021年预计909万,微媒体时代人才市场细分化,人才需求专业化趋势明显,大学生精准就业是促进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现实需要,是回应日渐细分的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举措,是逆向促推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动力来源。
  二、微媒体在大学生精准就业中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裂变发展背景下,微媒体呈现紧跟潮流发展格局,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工具。微媒体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精准就业中产生了“双刃”作用。
  (一)微媒体对精准就业的正面作用
  第一,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求职突破时空限制。现场招聘、毕业季招聘等传统模式被逐渐打破,基于大学生求职需求,可随时随地通过微媒体获取全国乃至全球目标招聘信息,为大学生高效、精准获取招聘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第二,微媒体带来灵活、自主择业就业方式。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职业能力测评,就业协议签订等均可线上进行,择业及招聘成本降低,就业效率提高。海量招聘信息可供大学生自主选择,通过网络综合筛选,可轻松获取个人喜好职位。第三,网络就业指导得到助力。促进高校积极探索微媒体、主动作为搭平台,官网、官微等官方微媒体与抖音、微视等新平台形成合力,微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了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的凝聚力和服务力。
  (二)微媒体对精准就业的负面作用
  第一,微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直观性”削弱了一些大学生精准就业信息甄别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微媒体信息中的流行语标题、绚丽图片、动感视频很容易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此类网络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感性选择替代理性思考,造成价值观念感性化,职业定位“理想化”,岗位选择功利化,发展目标短期化现象。第二,微媒体传播带来不同文化交融,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选择多元化,消费至上、当下至上、享受至上等价值观念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主流就业创业价值观产生怀疑,对就业指导持有反感甚至排斥心理。第三,微媒体多元文化中的自由、自主思想导致一些大学生追逐无限制的绝对自由,热衷于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自由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致使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求职简历造假等现象。
  三、微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提升路径
  微媒体视域下的精准就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推就业质效双向提升,大学生精准就业的实现,需要学校、政府、学生、社会的协同推进。
  (一)学校举措:提升精准就业服务水准,构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
  学校应加大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力度。第一,可成立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委员会,借力微媒体平台统筹协调、指导、促推毕业生精准就业工作。委员会可对毕业生进行建档立卡,汇总整理学生专业特色、学历水平、兴趣特长、求职偏好等信息,准确记录毕业生求职信息,从而精准识别学生求职意向,精细把握学生就业动机,精致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实施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与指导。第二,可借力大数据技术加强就业信息分类管理,科学做好就业信息分析,及时分类、汇总整理,制定差异化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回应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就业需求。第三,学校应借力微媒体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引导。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QQ、抖音等平台,进行就业政策解读、择业案例分析,加强与学生互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第四,借力微媒体、大数据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一方面,凭借大数据精细划分择业岗位。采用大数据建设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分学期和年度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界定及职业能力测评,在学生求职前给出职业能力综合评估报告和个人意向职业岗位建议单,强化个性服务,同时满足共性需求。另一方面,借力微媒体精确指导学生就业技能。重视学生个性需求,分年级、分专业、分需求做好精准就业指导,对大一学生重点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三组织专业实践教育,大四开展择业应聘教育,求职前针对性开展简历制作、初试沟通、面试审核等环节的模拟招聘与指导,为学生实战求职打好基础。第五,借力微媒体精准发布就业信息。采用大数据构建学生求职信息库与网络招聘平台对接,在学生与招聘平台之间进行信息双向推送,加速人岗匹配。
  (二)政府举措:加强微媒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第一,加强微媒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对微媒体的监督管理,同步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法治化进程,把微媒体发展法治化监督与政府精准就业政策指导有效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应运用大数据、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人才需求进行宏观预测,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指导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供给侧预防过剩或短缺。第二,政府应引导大学生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微媒体平台参与就业政策修订过程,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定期获取了解大学生就业诉求和就业中存在的困难,针对性优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第三,应引导大学生关注微媒体发展带动的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尤其是地方政府应整合区域新媒体资源,加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线上宣讲力度,同时在线下利用政府行政资源,有序推进政策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对国家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度。鼓励大学生微媒体创新创业,简化创业手续,推进创业手续网上办理,为大学生提供贷款优惠支持和创业技术扶持。   (三)学生举措:增强微媒体素养与精准就业综合能力
  微媒体素养主要指网民接触和使用微媒体及解读微媒体信息时表现出的素质和修养。大学生微媒体素养的提升,不是接触、使用微媒体便能自然实现的,而是需要主动努力。第一,大学生应具备微媒体操作使用能力,同时面对多元、纷杂微媒体信息,应具备科学甄别、理性解读与选择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微媒体素养的核心要素,也是精准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应具备微媒体信息的创造与传播能力。借力微媒体制造与传播积极、健康、有益信息,规范自身网络空间信息传播行为。第三,大学生应具备对微媒体的合理、规范利用能力。不沉溺于微媒体网络空间,适度合理利用微媒体。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精准就业的关键。第一,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主动参与实习实训,强化实践能力。第二,应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拓宽知识面,理工科学生可以针对性学习文科类、经济管理类通识课程,文科学生可学习一些计算机编程、数据挖掘等基本课程。第三,大学生应培育就业信息精准获取能力,提升微媒体素养与大数据思维,以就业信息精准、就业能力精准促进就业精准。
  (四)社会举措:着力营造风清气朗的就业环境
  第一,用人单位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侧,理应积极作为,促进精准就业有序进行。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向毕业生提供与专业相匹配的实习实训机会,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微媒体环境下就业权益,特别是女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益。积极与高校大数据就业服务平台对接,加强招聘管理,杜绝幕后操作、性别歧视等违法行为。第二,大学生精准就业的实现,社会媒体也应主动承担责任。各类社会媒体应为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指导,可在专业报考、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方向等方面提供意见。新媒体环境下,西方思潮的涌入對当代大学生带来一定影响,媒体应唱好“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通过正面事例向大学生展示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精神,营造风清气朗的就业环境。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自媒体时代中国社会思潮辨识与引导研究(17CKS039)阶段性研究成果,德州学院202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重点项目:“微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也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奖励机制,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体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笔者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来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院校定位以及招生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一般来说,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自身定位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对自身定
期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也快速增长,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可以推动城市发展,并能促进我国农村的社区建设。文章引入SERVQUAL模型作为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测评工具,以模型的五个指标为基础,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可测量的23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感知值与预期值,结果显示移情性方面的服务质量与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社区应重点改善有关移情性方面服务,同时对有形性和保证性服务给予重视。文章针对移情性、有形性以及保证性维度给出对策,为提高农村社区养老服
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数据共享度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数据在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上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得信息数据以某个相同的标准作为核心聚集点,推动着信息数据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在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数据工作的实施也面临着更多提升空间。审计信息数据的共享,可以将审计工作实施轨迹变得更加明确化,从而便于审计责任的追溯,由此可见,可视化跟踪审计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密
期刊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应成为激发辽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分析了辽宁产学研合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的对策建议。
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事关辽宁经济发展的大局,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并取得成效。在数字辽宁建设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尽管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推进中,但却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内容提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创新发展是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目前,辽宁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观念、体制机制、产业替代、生态环境再造、特色优势塑造、民生保障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我们应在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基础上,重塑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民间资本发展、政策性反哺、发挥特色优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提升引入外来人口能力等路径,及建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会产生深入的影响。本文利用系统GMM模型及2014-2019年湖北省13个市、州的面板数据,从增收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两个视角出发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并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关键词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以凌海市为例,本文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理论基础和实践绩效进行阐述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是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依然需要政府的参与,这是政府公共选择的结果;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项目自身制度建设上的不足,例如,免费搭便车行为的产生,交易费用激增的情况以及政府职能缺位情况的出现等等;三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素有“中原粮仓”“豫东明珠”之称的河南省永城市,活跃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审计队伍——永城审计人。永城市审计局文明单位创建始于1991年,迄今已有30年历程,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家独立创建成功的县级审计机关。2018年以来,认真按照全国文明单位的标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柱力量,在新发展阶段理应承担光荣使命,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同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农发行有着广阔的作为空间。农发行应准确定位职能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精准发力,用好信贷政策支持“新基建”提速升级,助力打通“双循环”。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服务 新型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习总书记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