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以来,按照全区统一安排部署,我市黄河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学习借鉴外县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改革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保障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加强督导检查,促进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改革工作良好氛围;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开。通过一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我市位于引黄灌区上游,东经105039’ —106012’,北纬37036’—38015’之间,年均降水量20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黄河青铜峡大坝为青铜峡灌区提供了优越的灌溉条件。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等九大干渠自南向北流经全境,全市直开口398条,灌溉面积43.6万亩。
2016年,全市农业引黄河取水量指标4.9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1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再利用0.01亿立方米,生态移民用水0.43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443亿立方米。
2017年,全市农业引黄河取用水指标5.0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39亿立方米,沿河提水0.01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再利用0.01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4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确权配置。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水资源确权使用登记工作技术细则(试行)的通知》(宁水政发【2015】39号)文件及“三条红线”规定,我是取用黄河水指标为5.74亿立方米。按照规定,结合镇(场)五年实际取用水量,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青铜峡市水权试点方案》,同事确定全市农业+生态引用黄河水资源确权量为5.18亿立方米(含沿黄小高抽取水量),同进、同心、同福、同乐生态移民村0.05亿立方米,马场滩、鸽子山高效节水灌域预留水量0.15亿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亿立方米。工业引黄取用水量确权为2600万立方米,其中:华能大坝发电有限公司1998万立方米,青铜峡铝业有限公司250万立方米,造纸厂352万立方米。地下水确权,按照24家用水户取水许可证许可开采量,确权水量为655万立方米。
二、水资源使用确权开展情况
(一)确权范围。唐徕渠、汉延渠、西干渠、大清渠、泰民渠、秦渠、汉渠、东干渠、跃进渠、七星渠等11条干渠的398条农业加生态取水口,3家地表水取水企业,24家地下水取水用户。
(二)确权结果。依据自治区分配我市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各用水户五年用水平均,按照“总量控制、以供定需、丰增枯减”的原则,对全市398条干渠直开口的农业以及生态引黄用水量进行了科学测算,核定用水主体的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础上,将农业黄河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92个村集体,(基础用水组织)和10个用水大户共计102户颁发水资源使用权证102本,农业黄河水资源确权5.174亿立方米。颁发地下水取水许可证24本,确权水量655万立方米。
(三)确权年限。根据自治区水利厅确权登记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的要求,我是农业水资源确权年限在考虑规划的基础上统一为4年,即2017年至2020年,期满重新核发证书。
三、改革进展情况
(一)对全市干支渠直开口渠道进行确权
对全市398条干渠直开口的农业及生态用水水权和工业引黄用水量进行了科学测算,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用水户落实到口。全市共核定农业及生态用水5.18亿立方米,预留新增高效灌溉用水0.15亿立方米,同进、同兴、同富、同乐生态移民村0.05亿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亿立方米;工业引黄用水量确权0.26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使用权的确权有力的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对全市各类水利建筑物明晰产权
通过分类定性、明晰产权,对全市4座小型拦洪库,41.5公里黄河堤防,黄河控导工程:18座丁坝、59座圆垛、4处护岸2.66公里,9条骨干沟道125.39公里,5481条支斗农沟,41.082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3428座沟道建筑物,77眼灌溉机井;1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处8.03万亩高效节水,4条支干渠,10450条支斗农渠,22646座渠道建筑物,118座各类小型补水泵站,甘城子扬水灌区三级扬水6座泵站,进行了定性和明晰了产权,颁发产权证书336本,管理权证书113本,使用权证书223本,签订管护协议书336份,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三)出台水利配套的管理办法为水利改革保驾护航
制定了《青铜峡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办法》、《青铜峡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青铜峡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甘城子扬水灌区供水价格调整方案》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工程管护主体明确、维修养护经费有保障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工程安全和效益正常发挥,同时也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了节水的自身动力
积极开展水权水价改革,明晰水权到户,规范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落实多样化的水价政策,建立形成了以水权水价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让农民切实受到实惠,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积极性,把节水变成了公众的自觉行动,由过去的“要我节水”转变为“我要节水”,催生了节水的内生动力。
(二)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用水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形成经济结构调整和用水结构优化联动机制。到2020年我市实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4年的0.43提高到0.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80方降低到29方以下;农业用水比例由目前的93%降低到70%以下。在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基础上,将农业节约用水逐步向工业、城市、生态有效转移。
(三)节水增收效果明显
自开展流域水权水价制度改革以来,各行业节水效果明显。同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种植结构,灌溉节水方式。我市甘城子6万亩葡萄,由过去的大水漫灌改成滴管,年节约水量86万方。
五、下一步工作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将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在甘城子扬水灌区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建管并重,夯实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和计量设施基础,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在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
(二)加强改革后续监督管理与技术服务,完善各类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做好工程运行管理者在工程维修养护上的服务指导,建立维修台账,真正使改革见成效见实效。
(三)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有利于工程管护,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的原则,与时俱进通过管好资源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积极探索和创建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完善工程良性運行机制。
(四)结合灌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按照自治区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管护办法,加强对维修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基层用水组织建设,落实水费收支两条线,维持基层用水组织的正常运行。
一、基本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我市位于引黄灌区上游,东经105039’ —106012’,北纬37036’—38015’之间,年均降水量20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黄河青铜峡大坝为青铜峡灌区提供了优越的灌溉条件。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等九大干渠自南向北流经全境,全市直开口398条,灌溉面积43.6万亩。
2016年,全市农业引黄河取水量指标4.9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1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再利用0.01亿立方米,生态移民用水0.43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443亿立方米。
2017年,全市农业引黄河取用水指标5.0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39亿立方米,沿河提水0.01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再利用0.01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4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确权配置。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水资源确权使用登记工作技术细则(试行)的通知》(宁水政发【2015】39号)文件及“三条红线”规定,我是取用黄河水指标为5.74亿立方米。按照规定,结合镇(场)五年实际取用水量,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青铜峡市水权试点方案》,同事确定全市农业+生态引用黄河水资源确权量为5.18亿立方米(含沿黄小高抽取水量),同进、同心、同福、同乐生态移民村0.05亿立方米,马场滩、鸽子山高效节水灌域预留水量0.15亿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亿立方米。工业引黄取用水量确权为2600万立方米,其中:华能大坝发电有限公司1998万立方米,青铜峡铝业有限公司250万立方米,造纸厂352万立方米。地下水确权,按照24家用水户取水许可证许可开采量,确权水量为655万立方米。
二、水资源使用确权开展情况
(一)确权范围。唐徕渠、汉延渠、西干渠、大清渠、泰民渠、秦渠、汉渠、东干渠、跃进渠、七星渠等11条干渠的398条农业加生态取水口,3家地表水取水企业,24家地下水取水用户。
(二)确权结果。依据自治区分配我市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各用水户五年用水平均,按照“总量控制、以供定需、丰增枯减”的原则,对全市398条干渠直开口的农业以及生态引黄用水量进行了科学测算,核定用水主体的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础上,将农业黄河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92个村集体,(基础用水组织)和10个用水大户共计102户颁发水资源使用权证102本,农业黄河水资源确权5.174亿立方米。颁发地下水取水许可证24本,确权水量655万立方米。
(三)确权年限。根据自治区水利厅确权登记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的要求,我是农业水资源确权年限在考虑规划的基础上统一为4年,即2017年至2020年,期满重新核发证书。
三、改革进展情况
(一)对全市干支渠直开口渠道进行确权
对全市398条干渠直开口的农业及生态用水水权和工业引黄用水量进行了科学测算,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用水户落实到口。全市共核定农业及生态用水5.18亿立方米,预留新增高效灌溉用水0.15亿立方米,同进、同兴、同富、同乐生态移民村0.05亿立方米,其他用水量0.1亿立方米;工业引黄用水量确权0.26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使用权的确权有力的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对全市各类水利建筑物明晰产权
通过分类定性、明晰产权,对全市4座小型拦洪库,41.5公里黄河堤防,黄河控导工程:18座丁坝、59座圆垛、4处护岸2.66公里,9条骨干沟道125.39公里,5481条支斗农沟,41.082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3428座沟道建筑物,77眼灌溉机井;1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处8.03万亩高效节水,4条支干渠,10450条支斗农渠,22646座渠道建筑物,118座各类小型补水泵站,甘城子扬水灌区三级扬水6座泵站,进行了定性和明晰了产权,颁发产权证书336本,管理权证书113本,使用权证书223本,签订管护协议书336份,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
(三)出台水利配套的管理办法为水利改革保驾护航
制定了《青铜峡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办法》、《青铜峡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青铜峡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甘城子扬水灌区供水价格调整方案》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工程管护主体明确、维修养护经费有保障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工程安全和效益正常发挥,同时也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了节水的自身动力
积极开展水权水价改革,明晰水权到户,规范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落实多样化的水价政策,建立形成了以水权水价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让农民切实受到实惠,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积极性,把节水变成了公众的自觉行动,由过去的“要我节水”转变为“我要节水”,催生了节水的内生动力。
(二)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用水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形成经济结构调整和用水结构优化联动机制。到2020年我市实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4年的0.43提高到0.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80方降低到29方以下;农业用水比例由目前的93%降低到70%以下。在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基础上,将农业节约用水逐步向工业、城市、生态有效转移。
(三)节水增收效果明显
自开展流域水权水价制度改革以来,各行业节水效果明显。同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种植结构,灌溉节水方式。我市甘城子6万亩葡萄,由过去的大水漫灌改成滴管,年节约水量86万方。
五、下一步工作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一)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将在去年改革的基础上,在甘城子扬水灌区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建管并重,夯实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和计量设施基础,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在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
(二)加强改革后续监督管理与技术服务,完善各类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做好工程运行管理者在工程维修养护上的服务指导,建立维修台账,真正使改革见成效见实效。
(三)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有利于工程管护,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的原则,与时俱进通过管好资源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积极探索和创建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完善工程良性運行机制。
(四)结合灌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按照自治区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管护办法,加强对维修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基层用水组织建设,落实水费收支两条线,维持基层用水组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