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庆定在五四是顺理成章的——兼与陈平原、钱耕森两先生商榷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日就是生日”,对人的生日讲,大体是对的;但如果以此套校庆日,则不一定适用。说北大校庆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五四,是“首创”、“先例”,是“毛泽东本人的‘引导’”等等,均不符合历史事实。既然中外有些著名的国庆日、校庆日可以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为什么北大选择五四为校庆日就被认为是“危险”的而要受到指责呢?先有胡适定五四为校友返校节,后有汤用彤提出将校庆改在五四,与校友返校节统一起来,当时“未见任何公开的异议”,说明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他文献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1997年首次提出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1998年期间我国真实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凡是资源型国家或工业化加速的国家,自然资源损失或污染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大,通过历史数据比较,我们也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知识经济必然到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预测。知识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和必然形态,与“第一生产力理论”所科学预测的社会经济形态完全吻合,与“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实质完全相同,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也已成为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和时代主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我们在新世纪发展新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辨证的思考;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
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这一水源保护区(含水源补给区)占县域面积83%的典型区域的剖析,探索处于水源保护强烈制约之下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就密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水源保护区而言,可持续产业发展方向为:第一,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方向;第二,无公害型高科技与城市型工业方向;第三,旅游服务业方向,第四,房屋等居住空间开发型产业方向,同时应根据水源保护区内的空间差异状况,因地制宜,形成合理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市场竞争的激化,正在催化着我国竞争情报业的繁荣,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竞争情报工作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验的基础上,构筑了具有三大网络、三个系统、一个中心和六大功能的竞争情报系统,反映了国际上关于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它将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人工与机助,信息网络与企业信息化平台,情报保障和智力支持结合起来,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可以为热切关注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我国信息界和企业界提供有益的借鉴。
1917至1919年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任教,于北大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三年,其间他出任中国文学门教授、文科研究所导师和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做了大量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奠定了中国文学史学科垂之后世的“典范”。他在北大最为人诟病之事,是充任《国故》月刊的总编辑,似乎站到了当时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实则此举并非有意与新文化相对抗,不可简单归结为“倒退复古”,尚面进一步深入研讨。
股利政策无关论,是现代财务理论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它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一方面,它是以循环论证为基础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模仿它来“证明”其他一些难以成立的无关论。进一步地,即使股利政策无关论的证明能够被接受,它也需要补充至少五个苛刻的假设前提。
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的前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北大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如果有,应不应该弘扬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而五四运动又与北大传统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故借此机会谈谈北大传统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我想也是合适的。这个问...
“两重真理说”提出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今天,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但人类外在的生存环境和内在的精神信仰却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已陷入科学与信仰、科学与道德尖锐对立的两难境地。近代以来,康德、韦伯等大思想家都对科学与宗教、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作过深刻思考,而在科学之后重建道德与信仰,也正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