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IPEH)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9例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26~ 66岁,平均年龄(44.0±13.7)岁,男性3例,女性6例.好发于头颈部及胸部皮肤或黏膜下,均为单发病灶.临床表现为体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丘疹样斑块或隆起性结节,病变范围局限.大体表现为棕褐色实性或囊实性结节,最大径0.6~2.0 cm,平均最大径(1.17±0.50 cm).显微镜下典型的组织学形态是血管腔内增生的内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间质纤维玻璃样变,常伴有不全机化血栓或凝血.免疫组化表达CD31、CD34及F8.鉴别诊断的关键是不要误诊成血管肉瘤.随访显示病变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IPEH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病变,病变局限,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应避免过度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原发于胸椎椎体的GCAB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5岁,以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为主要症状.PET/CT示第七胸椎椎体及右侧附件大小3.9 cm×2.1 cm×2.1 cm的不规则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代谢增高;MRI亦提示T7椎体及右侧附件异常信号,相应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组织学:肿瘤组织在骨小梁间呈多结节样或丛状生长,边界不清;结节
目的 探讨镇痛泵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HIS和EMR系统为基础,根据镇痛泵管理要求,设计基于闭环管理的镇痛泵管理系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镇痛泵管理系统后,镇痛泵使用记录完整率达到97.17%,高于管理系统应用前的8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3,p<0.001).应用管理系统后,镇痛泵使用流程中各环节耗时较使用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对使用流程的满意度达标率从管理系统使用前的75.45%提升至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9
目的 分析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在肺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9例癌旁组织、2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组织,130例原位腺癌组织、178例浸润性腺癌组织中FA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AT1蛋白在4种组织内呈不同程度表达,在癌旁组织、AAH、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9% (105/329)、100% (21/21)、100% (130/
目的 探究BRAFV600E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甲基化水平、细胞活力、凋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BRAF野生型状态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作为实验样本,构建BRAFV600E突变质粒和空质粒,脂质体转染进入SW480细胞,将样本分为BRAFV600E突变组、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qPCR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qPCR检测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变化;应用Methylight法检测CIMP的变化;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应用TUNEL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并针对质量缺陷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护理文件质量管理的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类型,结合质量缺陷类型运用小组讨论法制定调查工具,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月~3月运行的护理记录,调查其存在的质量缺陷并对质量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5例MESTK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年龄44~62岁,平均51.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疼痛及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肾脏囊实性占位.病理大体表现为肾脏界线清楚的囊实性肿瘤,多位于肾中极;组织学特征: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混合构成,上皮排列成小
研究目的:1.通过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患者的临床观察,描述IPF患者咳嗽及呼吸困难的临床特征和病机。2.通过为期12月的随访观察,评价中医药缓解IPF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难治性咳嗽等症状的临床疗效。3.通过分析临床典型病案,探讨中医药治疗IPF咳喘的靶点及优势,以期为IPF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思路。研究方法:1.纳入2016年10月至
目的 探讨IdyllaTM全自动PCR法在专用离心管制备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专用离心管制备细胞蜡块,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CH)及应用IdyllaTM全自动PCR法检测细胞蜡块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分析各类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
目的 分析婴儿胸壁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发生于婴儿的胸壁错构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胸壁肿块,常伴呼吸道症状,男女比例为3∶2,左侧与右侧比例为3∶2,3例患儿累及一根肋骨,2例患儿病灶累及多根肋骨,中位年龄7个月.CT表现为来源于肋骨的肿块呈膨胀、筛网状结构,肿块内密度不均,呈不规则钙化密度影及软组织团块影.病理学大体上表现为囊性与实性相间的肿块,囊性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共18例手术病例,调阅相关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男性6例,女性12例.就诊时年龄20 ~ 69岁,平均47岁.影像学上11例考虑为恶性,4例考虑为良性,还有3例未提及具体的性质及类型.最大径1.5~14 cm,平均4.6cm;大体切面呈灰黄、灰白、灰红或灰褐色;质地软或中等;界较清.1例出现坏死伴囊性变.镜下呈推挤性生长,呈片状、巢状或腺泡状排列.上皮样瘤细胞占6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