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巢穴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方造船厂第55号车间的“别尔哥罗德”号

  2019年3月6日,俄罗斯塔斯社援引国防工业部门的消息称,第一艘携载“波塞冬”核鱼雷的“别尔哥罗德”号特种核潜艇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下水,2020年担负战斗值班任务。“别尔哥罗德”号特种核潜艇不仅携载“波塞冬”核鱼雷,还可向深海运送无人潜航器和核动力深海工作站,执行研究勘探和侦察作战任务,实战部署后将成为“军民两用”、“核常兼备”的“海神巢穴”。

以“安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为基础研发


  09852型“别尔哥罗德”号是在949A型“安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奥斯卡”-2级)基础上研制的,1992年7月由北方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工建造。1994年5月由于缺少资金停工,已经建成的部分被封存,其名字也从俄海军订购的装备名单中被删除。
  2000年9月,949A型“库尔斯克”巡航导弹核潜艇事故后,俄决定继续建造该型潜艇。但在之后的4年,国防预算没有给该项目拨款,建造资金由北方机械制造厂自己解决。直到2006年,“别尔哥罗德”号才进入俄国家武器装备的订货名单中。同年7月,尽管已经有80%完成建造,俄还是决定不会将其纳入海军编成。此后的6年里,“别尔哥罗德”号的命运一直处于悬疑状态。曾经有建议将其改造成“圆锤”潜射弹道导弹的临时运载工具。
  2012年2月,俄海军总司令部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上将宣布,计划使用未完成建造的“别尔哥罗德”号。同年4月,“北方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与“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签署合同,计划在949A型基础上继续研制“别尔哥罗德”号。12月举行了“别尔哥罗德”号的重新开工仪式。订货方为俄国防部深海研究总局。
“别尔哥罗德”号想像图,上图携载救援装置,下图携载深海工作站
“别尔哥罗德”号携载“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18511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和6枚“波塞冬”核鱼雷

  2015年11月11日,俄研制“状态”6核鱼雷(后经俄民众网上投票被命名为“波塞冬”)情况被“意外”泄露,显示该鱼雷的运载工具为“别尔哥罗德”号和09851型“哈巴罗夫斯克”号特种核潜艇。2017年4月21日,俄海军司令部称,“别尔哥罗德”号目前仍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船台上,2018年将完成建造。2018年11月29日,俄《消息报》称“别尔哥罗德”号将于2019年列装。2019年2月20日,普京在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首艘携载“波塞冬”核鱼雷的特种潜艇将于今年春季下水。3月6日,军工部门称,“别尔哥罗德”号将于今年春季离开北方机械制造厂的船台,开始漂浮和系泊试验,明年进入战斗值班状态。
“别尔哥罗德”号长度超过“台风”级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核潜艇
“大键琴”-2R-PM无人潜航器
“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可直接部署在海底,为水下早期预警网络的电子系统提供动力
“大陸架”核能发电装置的能源模块

世界最长核潜艇


  “别尔哥罗德”号采用经典的耐压和轻型非耐压双壳体结构。为满足新任务需求,该潜艇的中心部分经过了重新设计,导弹舱被去掉,改装为长达30米的舱室,用于携载大量特种和潜水设备,以及可供工作人员出入深水潜航器的闸室。原本长154米的949A型被延长至184米。这比苏联/俄罗斯的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长9米。“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的长度为175米,宽度为23米,水下排水量46000吨,是苏联/俄罗斯海军最大的战略核潜艇,也是截止到2018年世界最大体积和吨位潜艇纪录保持者。虽然是世界最长的核潜艇,但在宽度和排水量这些指标上,“别尔哥罗德”号仍然逊色于“台风”级,宽度18.2米,水下排水量23860吨。在其它方面的参数,应该与之前949A级大致相同,水面航速为15节,水下航速为33节,工作下潜深度420米,最大下潜深度500米,自持力120昼夜,乘员130人。   “别尔哥罗德”号可能还保留949A型原有的两个OK-560V型核反应堆,每个核反应堆的功率为190兆瓦。

不仅搭载“波塞冬”核鱼雷


  “别尔哥罗德”号可携载6枚“波塞冬”核鱼雷。“波塞冬”核鱼雷由于采用核动力装置,航程超过10000千米,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千米,下潜工作深度超过1000米,可装备常规弹头、当量200兆吨的核弹头或者“脏弹”。有资料称该型核潜艇还可在头部装备4具533毫米和2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但有军事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波塞冬”核鱼雷的外形尺寸巨大,“别尔哥罗德”号的空间不一定足够。
  “别尔哥罗德”号搭载的设备主要有“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大键琴”-2R-PM深海无人潜航器、18511型“大比目鱼”核动力深海工作站等。
  “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装备一个整体加压水反应堆,一个小型涡轮发电机装置,一个简单的热力液压回路和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它被封装在一个直径为14米的圆柱形“能源舱”中。
“大键琴”-2R-PM无人潜航器的控制台
“别尔哥罗德”号想像图
“大键琴”-2R-PM无人潜航器的设备
从视频中截取的“波塞冬”核鱼雷想像图

  “大键琴”-2R-PM为俄正在研制的深海无人潜航器。该型潜航器装备自动化控制程序系统,以及研究周围目标、收集环境资料的各种设备,包括安装在坚固外壳上不同位置的侧扫声呐、电磁探测仪,带有信号处理设备的数码摄像机、声波仪,以及海水温度和导电率传感器。其中,侧扫声呐是对周围空间进行观测的主要设备,有高频和低频两种作业模式。低频模式的扫描带宽达到800米。当使用高频振荡时,扫描带宽降低至200米,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作业,用于探测不同的物体。
  18511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系统由运载工具和其携载的核动力深海工作站设备两部分组成。运载工具以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为基础改建而成,有AS-21和AS-35两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分别于1986年和1995年入役。关于这些核动力深海工作站的信息极少,评估认为水面排水量550~1600吨,乘员25~35人。全部隶属于北方舰队,用于为俄罗斯国防部深海研究总局服务。

装备北方舰队的深水部队


  2018年1月,俄在海军北方舰队第29独立潜艇支队基础上组建了深水潜艇总队,部署在北德文斯克加吉耶沃。深水潜艇总队的装备包括可在水下6000米深处工作的小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及其运载工具——核潜艇,以及核动力深海作业艇和大量能摧毁北约水下设施的无人潜航器。“别尔哥罗德”号也将交付该总队。深水潜艇总队虽然在编制上隶属于北方舰队,但直接为国防部深海研究總局服务。国防部深海研究总局是俄军的一个保密程度较高的机构。一些资料反映,深海研究总局工作人员获得苏联和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的百分比率,与航天员队伍中获得该称号人员的比率不相上下。主要从事水文学和水文地理学研究,绘制对于战略核潜艇至关重要的水下环境图。除科学研究外,深海研究总局还要为俄海军执行多项任务,从事的活动主要有:搜集敌方武器装备方面的侦察情报;防护和维修深海通信线路;从海底打捞试验或者事故后留在海底的保密武器装备残余部分。

“军民两用”、“核常兼备”


  “别尔哥罗德”号搭载核动力深海工作站、无人潜航器和核鱼雷,既可为民用领域服务,也可遂行侦察、核常作战之类的军事行动,将成为“军民两用”、“核常兼备”的多功能侦察-打击战略武器系统。

参与海底研究工作


  从科研、经济和安全的角度来讲,北极地区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但它的特性对研究工作和下一步开发造成了极大困难。“别尔哥罗德”号可参加北极海底研究工作,包括研究北极地区的大陆架,进行地质勘探,为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服务;研究测定北极大陆架的高纬度边界,为俄罗斯领土延伸到北极、拥有北极大陆架部分主权的诉求提供依据。
“别尔哥罗德”号和其它特种核潜艇想像图。从上至下分别为“别尔哥罗德”号、“莫斯科郊外”号、09786型“奥伦堡”号和09774型“奥伦堡”号

实施常规与核作战


  “别尔哥罗德”号搭载的“波塞冬”核鱼雷航程超过10000千米,可携带常规、核两种弹头。携载常规弹头时用于攻击航母和大型舰艇,作战过程中采用末端加速的方法来提高攻击概率。配备核弹头或者“脏弹”时,对敌作战可造成放射性沾染,甚至引发威力巨大的海啸。因此,携载“波塞冬”核鱼雷的“别尔哥罗德”号投入战斗值班后,可发挥慑止敌方侵略行为的战略威慑作用。而一旦发生核冲突,也将是实施核反击的有效战略武器系统。

遂行海底偵察情报保障任务


  “波塞冬”核鱼雷装备有通信设备,能使用某种手段与己方潜艇通信,具备成为“水下无人机”的潜力,可以作为侦察手段来使用。“大键琴”-2R-PM无人潜航器搭载的设备可测量各种环境参数,可及时发现潜在敌方水下目标,对探测到的物体进行摄像,向地面接收站传送高分辨率的图像。18511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可在水下1000米处实施侦察行动。这将为俄海军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战略核潜艇提供情报保障。

搜索打捞海底武器装备残余


  在武器装备的试验样品进行试验,包括进行导弹的海上发射时,碎片会落入海底。而敌对方会千方百计搜寻这些武器装备的残余加以研究,以掌握对手发展武器装备的相关情报。“大键琴”-2R-PM无人潜航器可以利用携载的设备,搜寻这些武器碎片,以便深水部队及时打捞。对于俄罗斯来讲,这既可以有效维护本国武器装备的秘密,又可以搜集敌方武器装备方面的信息。而18511型核动力深海工作站可从海底打捞潜在敌方以及俄实施特种行动的军用设备,包括导弹、舰艇、飞机和卫星碎片等。

为海军深水探测系统提供能源


  “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讲,是需求强烈、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设备。美国《隐蔽海岸》杂志博客及《世界潜艇识别指南》负责人H.I.萨顿认为,俄罗斯准备在北极地区部署海军专用的深水探测系统。俄深水探测系统与北约SOSUS水下监听网类似,但技术水平更加先进,能够实时探测和判别北冰洋的各种潜艇。系统组成中包括水下传感器——水听器,而其能源将由低功率的水下专用核电站提供。“别尔哥罗德”号携载的“大陆架”核能发电装置可直接部署到海底,为俄军深水探测系统的电子系统提供动力。
  [编辑/何懿]
“别尔哥罗德”号的相关信息已被披露
949A型“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军队在纳卡地区南部边境分界线向亚美尼亚军队阵地发起进攻  第二次纳卡战争硝烟虽然暂息2个多月,但对亚美尼亚战败原因的讨论一刻也没有停息。世人都在试图寻觅一种合理答案,来解读亚美尼亚战败背后的深层原因。威胁判断:重大失误  自1994年亚美尼亚占领纳卡地区以来,亚阿两国边境军事摩擦不断,其中最大规模军事冲突发生在2016年4月2日~7日,被称为“四日战争”。当时,由于世
2020年11月底和12月初,美海军利用“伯克”级驱逐舰“查菲”号两次试射了最新型的“战斧”V巡航导弹,这使“战斧”导弹的传奇得以延续。那么,这种最新的“战斧”导弹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美国又为什么要在这个高超声速导弹时代坚持发展“战斧”这种老“古董”呢?续命“战斧”:“战斧”V 的发展  “战斧”导弹的发展,基本上见证和体现了美军从冷战核时代到精确打击,再到应对多样性威胁的几乎所有作战理论阶段。 
回到包頭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采访前,我们压根没有想到国产8×8系列轮式战车家族里,有些型号是一位女总师领导设计的。采访过程中,她敏捷活跃的思维、系统清晰的介绍,还有临时处理一些工作文件,让我们看到一个干练的科技工作者,而且一直没有看出来她刚刚年过半百。  邢晓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的一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兵器科技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1967年8月出生在包头,父母就是来包头支援
上期我们看完了美俄与日韩,本期我们盘点印度、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的海军发展状况。各有所缺印度VS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印度始终将印度洋视作自己的地盘,澳大利亚是美国盟友。两国都是美日印澳四国同盟体系的成员,那它们的海军实力如何?  规模印度海军现役人数约6.7万人,军舰137艘,总吨位34.71万吨(2018年)。印度海军规划要在2027年装备包括潜艇在内的20
卡莫夫设计局为苏联海军研制的卡-8直升机  2020年8月25日,在“军队-2020”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开幕式上,俄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与俄直升机集团公司总经理安德烈·博金斯基,正式签署了第一阶段研制卡-65(原编号卡-40)“八目鱼”新型舰载直升机的合同,这无疑让举步维艰的俄海军舰载直升机航空兵,重新找回了复苏的希望。本文将梳理苏俄海军舰载直升机“专业户”卡莫夫设计局的舰载直升机发展
标题标题无手动保险  没有外置的手动保险,既是GLOCK的特色,也是GLOCK的争议所在。有文章称,当年奥地利军方的研究认为,外置手动保险是一个极累赘的设计。  虽然大部分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标定”在50米左右,但这个有效射程,无疑是“虚高”了。作为一款无法抵肩射击、往往只能半自动射击的武器,手枪的实际有效射程,只有可怜的十几米。  因此,“轮得到”手枪“上场”的战斗,大多发生在极近的距离上。极近
自2020年3月17日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北卡罗莱纳州开始了历时一个月的两栖作战训练。  在此次疫情阴影下的军演中,最令人瞩目的并不是看着高大威武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而是一款平时不怎么会被人注意到的装备:M1150突击破障车(ABV:ASSAULTBREACHERVEHICLE,也被称为M1ABV),它还有另外一个绰号“碎纸机”(Shredders)。从这个绰号就能看出来它的用途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
2021年3月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护卫舰——30FFM型隱身护卫舰首舰“最上”号(FFM-1)在三菱重工集团长崎船厂下水,而其2号舰“熊野”号(FFM-2)已在2020年11月19日下水(题图)。从30DEX到30FFM  为了取代性能老化的“隼”级导弹艇、“阿武隈”级护卫舰、“初雪”级和“朝雾”级驱逐舰,201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研制新一代护卫舰,列入《平成26年度中期防卫整备计划》,项
95式枪族包括95式步枪、95式班用轻机枪和95B短步枪  新中国的枪械发展史上有很多备受争议的枪械,早些年有63式自动步枪,之后有性能优异但并没有广泛装备的80式通用机枪。如今在网络上,受到最多质疑的,还要属95式自动步枪。95式的无托式设计、小口径弹药、高瞄准基线、聚合物弹匣和护木等都是广大网友的吐槽对象,似乎95式天生自带“异类与落后”的标签。95式是笔者最熟悉的枪械,从新兵入伍陪伴至今,在
1969年4月15日,朝鲜军队发现一架美军EC-121“警戒星”侦察机逼近其领空。朝鲜空军米格-21歼击机随即升空拦截,将这架EC-121打得“凌空爆炸”,机上31名美军机组人员连同昂贵的电子仪器一道沉入了冰冷的朝鲜海域。美国随后做出强烈反应,派遣包括“企业”号航母在内的特混舰队赶往出事海域,准备报复朝鲜。当时双方剑拔弩张,险些爆发“第二次朝鲜战争”。最近,韩国《时事周刊》综合美国、韩国以及朝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