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治病的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動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学讲疾病是由邪气所引起。“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是指自然和生命过程中的各种运动方式,自然和生命过程中各种运动方式的失和,都被称作“邪气”。如外邪指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过程中各种运动方式的失和状态,内邪则指寒、热、虚、实、燥、湿等生命过程中各种运动方式的失和状态。中医学认为,这种失和状态是导致疾病出现的根本原因,治疗疾病就该重点调节这种失和状态,只要达到正常的和谐状态,疾病就消失了。这也是中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理论来源。
  中医看病,通过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方法诊断脉象、体征和症状,找出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然后辨证施治,以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辅以针(刺穴位)灸(火灼)等通畅经络气血之术,祛邪扶正,使机体重新平衡,最终疾病痊愈。在古代,中医的分科不是很细,这源于中医注重人的整体,不仅仅关注疾病,更注重整体,从整体上看,内、外、妇、儿等各科是相通的。
  “以药之偏,调人之偏。”说的便是中药治疗,即用药物气味的偏性来调整人的生命活动的失和状态。如属寒的病态,用偏于温热的药物;属热的病态,用偏于寒凉的药物;属虚的病态,用偏于滋补的药物;属实的病态,用偏于攻泻的药物;属燥的病态,用偏于甘润的药物;属湿的病态,用偏于辛燥的药物等。此外,中医还要“求其所属,伏其所因,导其势以使其和”,根据病态演变的趋势,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开合聚散等,通过“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因势利导的方法祛除邪气,还要根据病态发展过程所处阶段的不同,因时制宜地治疗。汗法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组成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吐法是利用催吐药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从口涌吐而出的一种方法。下法则是运用泻下药物攻逐体内结滞(如宿食、水饮、瘀血等)的一种方法。和法是通过调整人体机能,达到祛病除邪目的一种方法。温法是用温性或热性药物补益阳气、驱除寒邪的一种治法。清法是用寒凉药物以达到清热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是运用补药补益人体气血,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种治法。消法则是采用消食、化瘀、软坚、化痰、化湿、利水等药物,对慢性积聚胀满进行渐消缓散而不伤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上述八法的运用是相当灵活的。由于有不少病的情况相当复杂,往往不能单独使用某法,而是把许多治疗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如汗下并用、温清并用、消补并用等。除去“八法”之外,历代医家还提出了许多其他治法,并且还创造了相当丰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贴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扑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导引法等。
  而中药的来源是非常广的,自然界的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虫、鳞、介、兽等,皆可分属性入药。药材用蒸、煮、炒、焙、炙、炮、煅、(水)浸、酒浸、醋浸、飞等方法炮制。药材一般用水煎服,或泡酒服,也有制成丸、散、丹再嚼服、吞服、含服的。
  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气功、导引,以及饮食、起居、精神调摄等,都是为了通过疏导经络、调和气血、安心定志、修身养性,使失和无序的异常状态恢复到和谐有序的正常状态。
  中医治疗还需要遵守治病必求于本和扶正祛邪的原则。“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质。“必求于本”强调一定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抓住疾病的实质,找出治疗的关键。有些疾病的症状往往是很复杂的,一大堆头绪纷乱的症状中,不仅有主次本末、轻重缓急的区别,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某些假象。中医治疗时首先要注意识别那些“真热假寒”“真寒假热”“至虚有盛候”(真虚假实)和“大实有赢状”(真实假虚)的虚假症状。治病时,医生要看正邪双方的盛衰情况来治疗,如果病邪显著而正气又不太虚,应以“祛邪”为主,如果正气虚而病邪不盛,则应以“扶正”为主,如果正气已虚而病邪又盛,就应该采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则。但应注意的是,扶助正气不要造成“留邪”的恶果。此外,中医治疗还有正治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人、因时、因地治疗等方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的原则始终贯彻了从整体出发的思想,又联系时间、地点和人的各种不同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崇州二医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园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研究的不断推进,教师构建微项目的经验增多,专业素养也在提升。园区教师构建微项目更多的是从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中去挖掘,其构建的内容和框架不仅突显生本,更重要的是构建的内容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接受能力。文章围绕构建微项目内容来源、内容挖掘、内容筛选趋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一、适宜的内容来源——周边环境  园区教师新构建的十六个微项目中,部分是从幼儿周边环境(包括幼儿园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機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加上部分存有赶时间图省事的家长,造就了孩子在入厕、进餐、喝水、午睡等环节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清楚地看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我们要正确把握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以游戏的方式——为孩子营造氛围  我们以一日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孩子解决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生活难题。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孩子不想
2016年6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成五周年暨第十届实习生成果展示在无锡市北高级中学成功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玉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王树明教授,江苏省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陈蔚云教授,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20位来自赞比亚的官员以及无锡市北高级中学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痛风病症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一旦发作后,会引起疼痛,导致患者难以忍受。因此,该种病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痛风的治療,主要是以缓解疼痛为主。痛风发作快速缓解方法  1.冰敷止痛法。痛风发生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许多患者对该种疼痛无法忍受。为了缓解患者疼痛,可以采用冰敷方法,该种方法是最快缓解疼痛的方法。患者在发生疼痛后,可以将冰块使用毛巾包裹,将毛巾放置在痛风疼痛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东方红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共有10个教学班,全校学生人数238人。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新开展的体育特色项目排球为龙头,设立了不同形式的排球技能比赛。此次比赛的目的是使全校学生通过参与赛事,掌握排球运动技术,形成排球运动技能,学会运用排球健身,更好的落实体育艺术“2 1”项目,同时为阿城区排球联赛
近年来,小学科学这门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逐步解答这个问题。勇于质疑,激发探究  质疑是一种学习的精神和品质,许多的科学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科学重在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  在上小学科
腹泻是所有大肠类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一般来说正常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会保持比较规律的排便频率,每天排便1~3次,而患有腹泻之后,排便次数会增多,且粪便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进入某个特定季节后,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增多还会出现季节性的腹泻,便常规检验在治疗季节性腹泻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腹泻  腹泻有一定的显著变化特征。一般来说正常人群的排便大多成型且颜色呈褐黄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内容、限学内容及自选内容三类并明确把“知识、技能、方法”“动机、情感、价值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此外,还制订了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如水平三必学内容“投掷”的内容标准为“有一定难度的投掷方法和游戏,包含:多种形式双手投掷的方法、多种形式‘移动 投掷’的方法、投掷游戏”,“内容”范围中凸显了“方法”
摘要:在充分考量武德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就如何通过武德教育手段突破当前德育教育瓶颈做出探索和尝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德教育内涵的理解和理论的提炼,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武德教育实践为个案研究,构建了武德教育的运行环境和育人机制,为武德教育的推广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和借鉴。研究认为,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实施武德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对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想
摘 要:五人制足球的技战术特点以及其自身的价值表明该项运动适合在学校推广。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五人制足球的推广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针对不同层次的推广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推广模式,其中,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五人制足球的推广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针对中小学,五人制足球的推广则可以采用建立培训与推广基地的模式。并且,经实践证明这2种模式在校园五人制足球推广中都有其自身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