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设想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
  一、 善于诱导,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这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有意设置错误陷阱,让学生们集体寻找错误所在,并能够正确解答,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3 2/4=?”,给日后教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相关内容做一个铺垫,诱发学生课下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主动性。解决问题后,同学们会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寻求最快速而又正确的解决办法,刺激学生探求数学解题的优质招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有了能诱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能力,他们才会不以数学学习为负担,而是一种学习上享受,从而使学生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
  二、 有效引导,让 “死学”变为 “活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重在于“教”这一部分,然而却忽略了“导”的环节。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引导并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也不是教师提前限定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顺着你的思路走。而是,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真正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寻求最佳解题方法。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随机说出一个数字,教师立即判断其是否能被3整除,这样快速的回答会使学生兴趣大增。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指出: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在交流中去发现规律,学生们亲自参与探讨并总结出规律,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该模块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恰当扮演着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引导者角色,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呈现起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三、 合理疏导,把 “难学”变为 “易学”
  通过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反思,不难发展,传统数学教学大都是侧重于讲述,外加引导,但是却忽视对学生的疏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新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梳理框架,在学生自主探究出现错误时加以疏通指导,在学生思维拐弯时加以疏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快速有效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导作用,就像交警在交通岗,指挥交通,使混乱的交通变得井然有序的作用一样。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时,同学们会出现经典的错误:漏掉“0”不写。计算“2814÷14=?”时,大部分同学就会错误的算出商为21。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要求学生对此题加以验算,并总结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牢这类题的计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以疏导,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才不会背着“学数学难,学好数学更难”的思想包袱,最终使学生化难为易,消除学生畏惧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
  四、 善于指导,把 “学会知识”变为 “学会学习”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加以指导,这正是:“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正确体现。例如,在教授比较分数大小时,对以“3/4与2/5”的比较,教师同样可指分小组进行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发散各自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方法和解题思路:①化成小数比较;②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③与“1”比较。鼓励学生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用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多加训练。达到熟练解题的效果。此外,在教授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将圆柱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其他类型几何形体,然后进行计算。由此及彼,学生很快会把圆柱体和其他几何形体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一公式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地给予学生指导,使他们轻松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五、 善于倡导,让 “讨厌学”变为 “愿意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能单独依靠模仿和记忆来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等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正如俗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交流,将不同的知识与经验加以融合,从而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有效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效果,可依据学生们的不同程度上的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将其分配整合成几个学习小组,使每个同学都能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他们善于表达,学会交流,积极合作,敢于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才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成功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学情绪转变为乐学好学的良好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将课堂变为展示自己数学能力的平台。
  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帮助其学生掌握新颖有效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纪念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之一,然而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有效教学需要制定策略,只有将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中德.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解建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析.2011.
  作者简介:
  庞玉飞,江苏省邳州市,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如何写好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论文,必须对课堂教学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弄清楚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本文作者研究了以下文章,并提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和意见。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认识  王德清教授在《课堂教学管理学》一书中提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
摘 要:如果说居住空间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那么色彩就是这门艺术中的最重要组成元素。在居住空间中,要想使人感到舒适,必须注重色彩的搭配、搭配比例及色彩位置分布等,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感染力,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比例搭配等,是需要拥有良好的经验、技能、灵感,才能实现的,这是为人们打造良好居住环境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色彩;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在当今这
为了在ARM公司最新发布的首款支持64位处理器的ARMv8架构上实现ROP(Return_Oriented Programmig)技术,设计了ARMv8架构上的ROP gadget的自动搜索工具。通过结合ARMv8架构指令系
当前的基于词向量的多文档摘要方法没有考虑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存在异句同向量问题以及在小规模训练数据上生成的摘要冗余度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P V -D M ( D istri
摘要: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习惯把阅读课当作是用来学习词汇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课下回忆起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唯一的印象就是枯燥,唯一的感觉就是无奈,看看笔记又是头疼。不知怎样学好英语教学中的阅读重头课,对阅读教学的学习逐渐在一天天的消磨中失去了兴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的发生,也还学生一份阅读的快乐。  关键
针对粒子滤波跟踪过程中容易积累误差引起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码本背景建模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首先,在码本背景建模过程中将目标像素码本和周围8邻域像素码本进行融合,克服背景噪声干扰得到精确的前景目标;然后提取前景区域的核函数加权颜色特征作为粒子滤波初始状态先验分布。同时在重采样过程中引入位置信息加权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粒子发散引起的采样误差,且能够在复杂背景下对目标进行有效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多径路由为流媒体业务提供了实时及可靠的数据传输,然而大多数多径路由协议忽略了多条路径间的干扰问题。利用802.11协议中MAC层RTS/CTS机制标识节点的干扰状态,提出基于地理位置的无干扰多径路由协议RGMR(a Radio-disjoint Geographical Multipath Routing for MANET)。通过对干扰节点的标识,使得干扰节点无法参与路径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