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意画是词、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肇始于中唐,至明代而兴盛,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由于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的不同,画家对宋词的阐释赋予词作以新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词史发展的内涵。早在元代,词意画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宋词诠释方式:一是图解词面,依文绘形而忠实于原词词意;二是重构词境,意在象外而得宋词之风韵。此后,这两种诠释方式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接受群体,前者多照顾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而后者遵循的是文人文化的审美原则。不同群体的接受需求推动了词意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