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主流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秉承了行为观的视角,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投入行为和内部心理状态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也难以看到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特定社会文化脉络之间的关联.因此,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亟待研究视域的转移和多元视角的参与.作为一种心理观的解读,“动机与投入轮”为研究大学生学习投入提供了更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工具.三项依据“动机与投入轮”、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分别表明:(1)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两类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和行为方面存在着“表里不一”的情况,且“适应不良但行为投入的学习者”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2)尽管学习动机与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符合英美学者已有的研究经验,但对中国大学生来说,适应不良的动机并不会削弱反而有可能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从而反映出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文化依附性.(3)大学生课程经历会显著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投入.依据课程经历各因子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理想指标”“反常指标”与“奇异指标”三个类别,其中后两类指标直接体现了中国高校教学的特征与积弊.改善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应该澄清高等教育阶段“好的教学”的内涵,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发挥评估促进教学的功能,同时留意中国文化与学校教育传统对教学的双重影响.上述三项研究虽从心理观出发,却有助于研究者看到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社会文化情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且不忽视对学习投入行为的考察,因此使研究者有可能迈向整体观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