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者节选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的情节,其中第13题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江苏卷给出的答案是:“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很多考生反映这道题的解答有相当的难度,抓不住答题的角度和重心。我觉得考生在高考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阶段的小说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高考原题剖析
  我认为江苏卷这道题的答案回避了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对安娜变态心理的描写这一事实,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小说的相关情节:
  文本第六段中涉及周围人的描写,先是“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然后是“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再往后是“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这些情节中,周围人的活动其实是很正常的,反而是安娜因为渥伦斯基来信的刺激,以及先前所受到的打击,使得她的心理变得扭曲,精神变得畸形,从而使她产生了一系列的错觉。我们可以说,安娜此时就处于一种变态心理状态,而对于小说中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变态心理描写。
  二、知识要点溯源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总结作品中所用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必然会被提及。心理描写又是小说中常见的描写手法,它对于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仅可以表现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常常描写人物的变态心理。所谓变态心理,是相对于人物正常的心理活动而言的,也就是人物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心理情况。这其中包括错觉、幻觉等多种变态心理现象。变态心理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物的刺激所引起的。
  三、课堂学习迁移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上的这道题目,之所以让考生感觉有难度,其实是缘于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考生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小说学习中是遇到过这样的情节的,但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能没有进行必要的强调。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这段文字里,对于祥林嫂眼神的描写是客观的,但是因为“我”的心虚,心理上产生了某种错觉,就在主观上觉得她如芒刺一般扎在自己背上的眼神是因为对“我”的仇恨。
  再比如《祝福》里还有一段文字: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的“俨然”是他一贯的做派,严肃、刻板,这符合他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的身份。此时鲁四老爷的“俨然”更多的是因为祥林嫂的死偏偏在年底祝福的大日子里,这恰恰触犯了鲁四老爷的忌讳,而并非因为“我”在这个时候打搅他。鲁四老爷的“俨然”其实是客观描写,而“我”因为还沉浸在先前和祥林嫂有关的惊惶中,所以内心非常脆弱,敏感、多疑,“我”所认为的鲁四老爷对于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我”的错觉。
  可能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两段文字时,仅仅是作为一般的心理描写去讲,而不会突出这段描写的特殊性,也就是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这一特点,那么学生在小说阅读部分的知识体系就会更加完整,知识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就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迁移能力,去从容地应对更多的小说阅读。
  此外,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范例。比如《药》一文中: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再如《狂人日记》中: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药》和《狂人日记》在高中小说学习中可以算作是比较经典的范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两篇小说作为必修课本的补充阅读,将小说中相同类型的情节截取出来,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于小说中的变态心理描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比较中锻炼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迁移能力。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读过很多小说作品,很多现象他们都遇到过,只是我们教师在进行小说课堂教学时对一些典型范例强化不够,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学习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感觉自己面对的问题是完全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做有心人,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就做足功课,从而带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中学。
其他文献
在教授《地球上的王家庄》一文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文中究竟谁是"神经病"?或曰:此文读不懂,莫名其妙,神经病也;或曰:"我"是神经病,因为我总是数不清有多少只鸭子,文中结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
进入十二月,已是隆冬时节,但每到周四下午上《〈论语〉选读》校本课程的时候,我和来上课的孩子们却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忘记了北风呼啸,忘记了天色已暗。  开设这门校本课程之前,心里多少是有些惴惴的。人所共知的经典,要怎样讲?我想,那就既要讲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又要讲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首先要精选内容  《论语》二十篇,这么大的容量,在十来节课里,是不可能全部讲完的。况且,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有些语句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历史问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构建丰富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习中,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关键词:高中历史;优化教学;创新思维;主动探索  中图分类
本文从白钦先教授的发展金融学视角去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体而言,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即发展金融学本市场的政学研究的归市场制度问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良好桥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作文占有重要的比例,并且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是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一、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的现状  对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