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可逆Diels-Alder动态共价键PU-DA体系的制备和性能

来源 :材料研究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高度柔性的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基材与糠基缩水甘油醚-2-呋喃甲胺(FGE-FA)反应得到四元呋喃结构的聚氨酯预聚物,再将其与含亲双烯体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反应制备出高密度Diels-Alder(DA)动态共价键结构的自修复聚氨酯(PU-DA).用FTIR、DSC和OM表征PU-DA的结构,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PU-DA的性能.结果 表明:在PU-DA中引入了DA动态共价键后,其正、逆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132℃;PU-DA具有良好的重塑性、溶胀溶解性和多次自修复性能.受损试样在70℃修复4h裂纹即基本愈合,第一次修复率可达94.8%,三次修复率仍高于70%.
其他文献
为分析单晶氮化镓的微观变形机理,使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氮化镓进行压痕与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单晶氮化镓压痕过程存在弹塑转变过程即“pop-in”现象,分析得出此现象是由材料的位错萌生和扩展导致,压痕周围产生凸起现象导致计算硬度和弹性模量偏大,通过模型修正得到更真实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数据.单晶氮化镓的变载划痕过程发生弹塑转变和脆塑转变,弹塑变形阶段深度-位移曲线波动平稳,表面光滑;而脆性阶段曲线波动幅度较大,表面产生侧向裂纹且朝着划痕方向45°对称分布.得到弹塑转变的临界载荷为389 mN,脆塑转变临界载荷为12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负载率的Fe3O4/MoS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技术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在300W氙灯下,以丁基钾黄药为目标污染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Fe3O4负载量(15 wt%)不仅有效增强Fe3O4/MoS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对丁基钾黄药的降解率是纯相MoS2的1.33倍,而且还可以利用外部磁场从水中回收再利用;掺入Fe3O4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荷转移速率并加速光生载流子分离.
使用乙酸锆溶液作为原料,硝酸钇作为相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纺丝助剂制备前驱体纺丝液,采用自组装共轭静电纺丝设备制备出了连续、均匀的氧化锆前驱体纳米纤维纱线,经过合理的高温热处理得到形貌良好、性能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纤维纱线.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探究电压、推注、加捻装置转速和针头角度对纱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共轭电纺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在25℃,湿度为30%条件下,纺丝电压为22 kV,推注量为0.4 ml/h,接收装置喇叭转速为30 r/min,针头角度为45°时为最佳纺纱工艺参数.通过扫描电镜观
以大掺量粉煤灰、沙漠砂为主要材料,掺入适量减缩剂制备出满足低收缩和强度要求的沙漠砂-水泥基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水胶比W/B、粉煤灰替代率FARR、砂胶比S/B、沙漠砂替代率DSRR和纤维掺量)对基材收缩特性及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对基体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W/B或FARR,降低S/B均可降低基材收缩变形;当W/B由0.28提高为0.36、FARR由50%提高为70%、S/B由0.46降低为0.26时,基材90 d总收缩值分别降低了约12.4%、10.67%和
为优选有效降低橡塑地板布挥发性有机物(VOC)释放量的后处理措施,本研究以橡胶地板布和PVC地板布为研究对象,采用袋式法对比分析不同后处理措施——常温通风放置、烘烤后通风放置、喷涂密封剂和分解剂等对降低VOC尤其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释放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烘烤后通风处理在地板布下线后的短期内可有效降低产品VOC;烘烤后通风放置7天后,橡胶和PVC地板布的TVOC降幅分别为82%和67%,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后处理措施;采取不同后处理措施的两种地板布,通风放置30 d后,TVOC降幅均能达83%以上
采用水热法制备铜钴镍铁氧体粉末,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改善电磁屏蔽性能的铜钴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失重分析仪(TG)来表征该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均匀包覆铜钴镍铁氧体,与原始的铜钴镍铁氧体和聚苯胺相比,铜钴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显示出增强的屏蔽效果.当铜钴镍铁氧体含量为40%、涂层厚度为2.5 mm时,铜钴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最佳屏蔽效果达到-50 dB,这表明铜钴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
本文综述了纤维金属层合板(FMLs)在基本力学性能、单向拉伸、弯曲、拉深成形及半球胀形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FMLs表面处理方式、组分材料厚度、成形工艺条件、模具结构参数、中间纤维铺层方向及铺层方式等因素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为研发和制造新型轻量化FMLs车身构件进行合理的材料铺层设计、确定优化工艺方案提供依据.指出了建立相应FMLs材料性能预测模型、本构关系模型、成形极限理论、破裂失效判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归纳了近年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玻璃表面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刻蚀、物理刻蚀、表面镀膜等的研究进展,梳理了不同种类玻璃表面处理工艺的优劣,介绍了表征玻璃表面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子态的常用分析方法.在未来的玻璃表面处理研究中,除改进现有的表面处理工艺外,还需开发新的表面处理技术.此外,微观上需重视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与传统合金相比,新型多主元的高熵合金,因其高构型熵而具有高强度、高耐磨和高耐蚀等优异性能,有望克服传统合金在医学行业应用中的不足,因此,高熵合金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医用钛系高熵合金元素的筛选、相预判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医用钛系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思路,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使用MRH-3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油润滑条件下对偶钢环(GCr15)表面的粗糙度对铋青铜(CuSn10Bi3)磨损的影响.对不同磨损阶段的摩擦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维轮廓表征、分析了油液粒径并对微凸体摩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实验与仿真相结合从微观角度揭示了CuSn10Bi3的磨损机理.结果 表明:对偶环表面的粗糙度对铋青铜的磨损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对偶环粗糙度Ra从0.01提高到0.8时摩擦学性能的各项指标约增大2倍,全程产生的磨屑尺寸增大1.5倍,磨合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经历的时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