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行腹部X线及超声检查,诊断肠梗阻或疑诊腹内疝行腹部CT检查,最终需术中确诊。确诊肠系膜裂孔疝,明确疝内容物坏死后切除坏死组织并行组织修复(小肠切除及吻合),封闭系膜裂孔;若未发现肠坏死则将疝内容物还纳后封闭系膜裂孔。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结果。(3)治疗情况。(4)病理学检查。(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
结果(1)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前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0~30.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9.8 h,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等肠梗阻表现。11例患者均行体格检查:10例腹部膨隆,9例发现肠型;11例均有腹部压痛,9例存在反跳痛;11例腹部叩诊均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1例肠鸣音活跃,3例减弱,7例肠鸣音可疑消失。(2)影像学检查:11例患者行腹部X线检查:肠襻2例,典型气液平面等肠梗阻表现4例。11例患者腹部超声检查:11例均因肠管积气无特异性发现,腹腔积液10例。11例患者中,1例因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未行CT检查,其余10例行腹部CT检查:9例提示肠扭转而行增强检查,其中8例小肠系膜血管扭转呈漩涡征表现被确诊小肠扭转并部分小肠缺血坏死。(3)治疗情况:11例患者中,1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转剖腹探查,10例因完全性肠梗阻或症状渐进性加重行剖腹探查。11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有肠系膜裂孔,其中小肠系膜裂孔8例,结肠系膜裂孔3例,裂孔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8.0 cm,平均直径为4.4 cm;疝内容物均为小肠。11例患者中,10例因疝入小肠部分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后封闭肠系膜裂孔,切除长度为110~250 cm,平均切除长度为176 cm,剩余小肠长度为80~230 cm,平均剩余小肠长度为159 cm;1例疝入小肠未完全失活,经对症处理后还纳入腹腔,封闭肠系膜裂孔。11例患者经手术及术后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院内未发生并发症。(4)病理学检查:10例小肠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提示小肠缺血性坏死。(5)随访情况: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均未发生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
结论无腹部外伤手术史,有饱食、餐后运动、腹泻等诱因,CT检查发现腹膜后异常小肠影、小肠扭转、增强扫描示肠壁不显影等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及合并小肠坏死,手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唯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