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关注初中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角度,建议把语法知识存在的背景情境先构建于学生眼前,对语法知识的含义及用法有整体认知后,再进入细节的语法教学和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则的技能。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语法规则自主监控语言输出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真实情境整体教学法案例解析
语法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语言知识部分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好比是房子的框架。没有框架,房子会倒塌。英语语法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掌握基本英语语法知识。它是语言正确性和规范性的使用规则,是人们正确表达思想的规则和依据”(李宝荣,2014)。中学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 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中,对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式也有过多次的转变。最初受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语法的教学,导致词法、句法、时态等语法教学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对语法项目的定义、结构记得滚瓜烂熟,但严重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低下。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材的改变,交际教学法兴起,教师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着重对学生听说的训练。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地减弱,甚至一度还成为过时的落后的教学代表。由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弱化语法教学,很多学生没有系统的词性概念、句法结构概念、时态概念和从属关系概念。这导致学生可以用英语作口语表达,但表达不准确,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由于缺乏系统的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缺乏句法分析基础上的理解能力,很难正确理解长难句;在写作中出现很多的语法错误,无法用书面形式得体地进行表达。这些问题都需要引发教师认真的思考,如何指导学生系统灵活地学习英语语法,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从而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 整体语言教学的意义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整体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整体”为工具,利用其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似性,控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展示为基本动力,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与质疑为激活方式”(百度百科)。就比如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树叶,通常会先让他了解树的样子,然后是树枝,再是树叶。这样比教孩子从树的细胞、叶脉、叶柄等树叶的元素开始来认知树叶要合理的多。在语法教学中,构筑整体的语境,语法内容以脉络形式贯穿于篇章中,在感知情境和语意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这样语法知识会根植于特定的语境中,对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语境输出对应的恰当的语法很有帮助。相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真实语境中的整体教学让学生掌握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所传输的意义;对于现在很多教师使用的借助PPT用图片和时间营造单一的过去情境,单一的句型训练,以篇章形式呈现的整体教学无论从真实性、连贯性、系统性或者数量上都更胜一筹。
三.情境模式下的动词时态整体教学策略和案例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差异甚大,这就给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增加了不少困难。在英语教学中,动词时态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动词时态在英语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如何正确理解英语,表达思想,都要涉及到时态的运用。英语中动词时态的学习又是让所有中国学生都很头疼的一个难点,因为汉语中没有通过词形变化表达各种时态的形式,很多学生完全没有时态的概念。
〔案例1〕一般过去时的导入教学
一般过去时是英语中运用最广泛的时态之一,但也是学生很容易遗漏和出错的一个时态。一般过去时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初中学生对英语时态的掌握和理解。好的导入方式将会对分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意义。
人教2012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11和Unit 12是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一般过去时的两个单元。在教授一般过去时态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Step 1: 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
Last month, John had a busy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 he did his homework and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On Saturday afternoon he played tennis with his friend in the park, Lee. In the evening, he cleaned his room and watered the flowers.
On Sunday morning, John got up at 7:00. He visited his grandmother with his parents. They had fun. In the afternoon, he washed his clothes then listened to music. In the evening, he watched TV. He went to bed at 10:00.
学生阅读完一遍后,回答问题: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Last month.
Step 2: 教师继续引导:这里出现的所有的动词和我们以为学到的有所不同,你们能找出差异处吗? 学生回答:有些词后面加了ed, 如played, cleaned, watered, visited, studied, listened, watched.
教师引导:这些词代表了这些动作都发生在过去。在英语中,如果事件发生在过去,动词都会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来表示。这就是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或者存在的状态。
Step 3: 再阅读一遍,把文中每个不同的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Saturday Did his homework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Played tennis Cleaned his room
Watered the flowers
Sunday … … …
Step 4: 其它相关的语法知识教学。
〔解析〕相对于单句的输入,篇章的输入提高了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在大量的有ed结尾的动词同时呈现时,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些加了后缀的动词,目的是为了表达动作发生在过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猜测had, did, went等和动词原型很接近的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动词的过去式有规则和不规则的两种变化。在语法整体导入之后,再以常规的模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
以篇章形式整体集中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将语法置于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对动词过去式的结构也有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在单一语法练习时能正确答题,在文章中出现时,就发生遗忘、混乱的现象。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用法等学生经常出现遗漏和错误的语法内容都适用此种整体教学法。
〔案例2〕过去完成时的导入教学
人教200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这个单元的主要语言学习目标是使用过去完成时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步骤:
Step 1: 阅读Section A, 3a的短文, 按时间顺序,把发生的事件依次写出。
I’ve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yesterday I came very close. 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 and by the time I woke up, my father had already gone into the bathroom and I had to wait for him to come out. I had to really rush. I took a quick shower, had some breakfast, and then ran off to the bus stop. Unfortunately,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I started walking, but I knew I couldn’t get to school on time. Luckily, my friend Tony and his dad came by in his dad’s car and they gave me a ride. When I got to school, the final bell was ringing. I only just made it to my class.
1. my father went into the bathroom__________________
2. I woke 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 waited for him to come 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ep 2: 教师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两句过去完成时的句子,尤其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点明它的结构had 过去分词及by the time 的意义和用法。总结出过去完成时表达的是在过去某一的时间或动作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的动作。
By the time I woke up, my father had already gone into the bathroom.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Step 3: 其它相关的语法知识教学。
〔解析〕过去完成时对学生而言,最困难的是分清动作发生的前后。有篇章营造的整体语境,再通过对上下文的帮助,理解过去完成时的动作发生时间就容易多了,如文中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 和I had to wait for him to come out.让学生明白my father went into the bathroom是在I woke up之前发生的。在对时态的正确理解后,听一段对话,再次以整体的形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理解。
结束语
对比于单句引入的碎片式教学,把语法知识存在的背景情境先构建于学生眼前,对语法知识的含义及用法有整体认知后,再进入细节的语法教学和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则的习惯。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语法规则自主监控语言输出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Tessa Woodward. 2009. 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Larsen Freemen, D. 2005.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1990.
[4]李宝荣. 提升中学生英语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J].2014(05): 1-5
[5]金立.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海外英语[J].2013(14): 20-21
【关键词】语法教学真实情境整体教学法案例解析
语法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语言知识部分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好比是房子的框架。没有框架,房子会倒塌。英语语法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掌握基本英语语法知识。它是语言正确性和规范性的使用规则,是人们正确表达思想的规则和依据”(李宝荣,2014)。中学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 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中,对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式也有过多次的转变。最初受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语法的教学,导致词法、句法、时态等语法教学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对语法项目的定义、结构记得滚瓜烂熟,但严重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低下。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材的改变,交际教学法兴起,教师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着重对学生听说的训练。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地减弱,甚至一度还成为过时的落后的教学代表。由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弱化语法教学,很多学生没有系统的词性概念、句法结构概念、时态概念和从属关系概念。这导致学生可以用英语作口语表达,但表达不准确,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由于缺乏系统的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缺乏句法分析基础上的理解能力,很难正确理解长难句;在写作中出现很多的语法错误,无法用书面形式得体地进行表达。这些问题都需要引发教师认真的思考,如何指导学生系统灵活地学习英语语法,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从而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 整体语言教学的意义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整体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整体”为工具,利用其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似性,控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展示为基本动力,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与质疑为激活方式”(百度百科)。就比如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树叶,通常会先让他了解树的样子,然后是树枝,再是树叶。这样比教孩子从树的细胞、叶脉、叶柄等树叶的元素开始来认知树叶要合理的多。在语法教学中,构筑整体的语境,语法内容以脉络形式贯穿于篇章中,在感知情境和语意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这样语法知识会根植于特定的语境中,对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语境输出对应的恰当的语法很有帮助。相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真实语境中的整体教学让学生掌握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所传输的意义;对于现在很多教师使用的借助PPT用图片和时间营造单一的过去情境,单一的句型训练,以篇章形式呈现的整体教学无论从真实性、连贯性、系统性或者数量上都更胜一筹。
三.情境模式下的动词时态整体教学策略和案例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差异甚大,这就给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增加了不少困难。在英语教学中,动词时态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动词时态在英语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如何正确理解英语,表达思想,都要涉及到时态的运用。英语中动词时态的学习又是让所有中国学生都很头疼的一个难点,因为汉语中没有通过词形变化表达各种时态的形式,很多学生完全没有时态的概念。
〔案例1〕一般过去时的导入教学
一般过去时是英语中运用最广泛的时态之一,但也是学生很容易遗漏和出错的一个时态。一般过去时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初中学生对英语时态的掌握和理解。好的导入方式将会对分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意义。
人教2012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11和Unit 12是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一般过去时的两个单元。在教授一般过去时态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Step 1: 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
Last month, John had a busy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 he did his homework and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On Saturday afternoon he played tennis with his friend in the park, Lee. In the evening, he cleaned his room and watered the flowers.
On Sunday morning, John got up at 7:00. He visited his grandmother with his parents. They had fun. In the afternoon, he washed his clothes then listened to music. In the evening, he watched TV. He went to bed at 10:00.
学生阅读完一遍后,回答问题: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Last month.
Step 2: 教师继续引导:这里出现的所有的动词和我们以为学到的有所不同,你们能找出差异处吗? 学生回答:有些词后面加了ed, 如played, cleaned, watered, visited, studied, listened, watched.
教师引导:这些词代表了这些动作都发生在过去。在英语中,如果事件发生在过去,动词都会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来表示。这就是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或者存在的状态。
Step 3: 再阅读一遍,把文中每个不同的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Saturday Did his homework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 Played tennis Cleaned his room
Watered the flowers
Sunday … … …
Step 4: 其它相关的语法知识教学。
〔解析〕相对于单句的输入,篇章的输入提高了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在大量的有ed结尾的动词同时呈现时,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些加了后缀的动词,目的是为了表达动作发生在过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猜测had, did, went等和动词原型很接近的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动词的过去式有规则和不规则的两种变化。在语法整体导入之后,再以常规的模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
以篇章形式整体集中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将语法置于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对动词过去式的结构也有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在单一语法练习时能正确答题,在文章中出现时,就发生遗忘、混乱的现象。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用法等学生经常出现遗漏和错误的语法内容都适用此种整体教学法。
〔案例2〕过去完成时的导入教学
人教2003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这个单元的主要语言学习目标是使用过去完成时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笔者设计如下的教学步骤:
Step 1: 阅读Section A, 3a的短文, 按时间顺序,把发生的事件依次写出。
I’ve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yesterday I came very close. 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 and by the time I woke up, my father had already gone into the bathroom and I had to wait for him to come out. I had to really rush. I took a quick shower, had some breakfast, and then ran off to the bus stop. Unfortunately,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I started walking, but I knew I couldn’t get to school on time. Luckily, my friend Tony and his dad came by in his dad’s car and they gave me a ride. When I got to school, the final bell was ringing. I only just made it to my class.
1. my father went into the bathroom__________________
2. I woke 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 waited for him to come 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ep 2: 教师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两句过去完成时的句子,尤其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点明它的结构had 过去分词及by the time 的意义和用法。总结出过去完成时表达的是在过去某一的时间或动作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的动作。
By the time I woke up, my father had already gone into the bathroom.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Step 3: 其它相关的语法知识教学。
〔解析〕过去完成时对学生而言,最困难的是分清动作发生的前后。有篇章营造的整体语境,再通过对上下文的帮助,理解过去完成时的动作发生时间就容易多了,如文中My alarm clock didn’t go off. 和I had to wait for him to come out.让学生明白my father went into the bathroom是在I woke up之前发生的。在对时态的正确理解后,听一段对话,再次以整体的形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理解。
结束语
对比于单句引入的碎片式教学,把语法知识存在的背景情境先构建于学生眼前,对语法知识的含义及用法有整体认知后,再进入细节的语法教学和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则的习惯。最终达到能够运用语法规则自主监控语言输出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Tessa Woodward. 2009. 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Larsen Freemen, D. 2005.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1990.
[4]李宝荣. 提升中学生英语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策略. 中小学外语教学[J].2014(05): 1-5
[5]金立.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海外英语[J].2013(1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