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把握真实性和文艺性的传记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的改版,对语文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通过单篇文章的学习掌握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的阅读方法。本文旨在以《伟大的悲剧》一课为例,探索人物传记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通过指向性浏览、虚实艺术细读等方式抓住传记文学真实性和文艺性的两大特征,提升人物传记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人物传记;真实性;文艺性;指向性浏览;虚实艺术细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人物传记,可以拓宽阅读者生命的长度和厚度。因此,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那么传记文学该怎么读就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随着部编新教材的改版,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语文中学教研室主任王本华在介绍教材变动情况时强调,新教材设计了教读、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要求在教读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学生在习得了方法之后就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进一步强化,最终沉淀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随着自读课文比重的不断增加,教读课文中的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由单篇文章的学习要掌握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的阅读,是教师最需要思考的地方。
  《伟大的悲剧》是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作品,是人物传记的典范,笔者试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人物传记这一类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因此,做了有关的尝试。
  二、研究和实践
  《伟大的悲剧》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几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情境一
  分析文章中死亡之悲的时候,同学们非常迅速地锁定了文本内容: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笔者试图通过连续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逐渐消逝带来的悲痛,并配上音乐进行渲染,但是收效甚微,对他们而言这些人物都太过遥远,无法带给学生以触动的。笔者反复推敲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品析传主的心情,在数次尝试之后,决定抓住文本中的时间和地点。笔者发问,为什么斯科特如此精准地记录下了1点钟这个时间点和“屠宰场营地”这个地点?在自己的生命随时随地都饱受威胁的时候,为什么他还有精力不出差错地记下这些?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有的学生说因为队友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越是伤痛越是会记得准确。有的学生则说他要庄重地记下时间和地点,这是对队友最好的纪念。因为这样一个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一下子就觉得这不是一个传说,一个故事,他们会去揣摩去想象,有英雄默默地睡去,有人默默地铭记,死亡之悲突然穿透历史的烟尘呼啸地来到学生的眼前……
  情境二
  《伟大的悲剧》很重要的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感受传主的伟大体现在何处,而斯科特写日记的部分是最容易聚焦的地方。读到“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的时候,同学们非常理解斯科特是作为一个英雄的存在,但显得不那么真实。于是,笔者在接下去的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这个细节。为什么斯科特要做这样的一个举动?为什么悲伤而又坚决?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那样一个情境,英雄也会悲伤和不舍,心有牵挂,牵挂妻子儿女,但即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探险事业,这才是真正伟大的地方,他要舍弃多少,才能来到这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画去”,就让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这只是《伟大的悲剧》上课过程中的两个小片段,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而这样的反差在磨课的过程中还反复出现,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授课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传记文学的特点:真实性和文艺性。2月17日夜里1点钟、“屠宰场营地”是真实,而“画去”则是作者结合真实的场景展开的合理想象,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的是传记文学的文艺性。真实性和文艺性是传记文学的两只翅膀,抓住了这两只翅膀,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到伟大人物的心灵。因此,对《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围绕真实和文艺,也许我们可以一窥传记文学教学的路径,为学生自读传记文学提供方法支撑。
  三、总结和反思
  (一)通过指向性浏览把握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1.扫描式浏览有指向性地列出任务表格,比如以时间为轴列表格,或者以地点、人物、事件等为轴。
  扫描式浏览,要求在阅读时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出现了许多的时间概念,在理解死亡之悲的时候,指导学生以时间为轴列出人物死亡的序列。
  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3月29日,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10月29日,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
  11月12日,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
  我们离这些英雄本来很遥远,本来死亡之悲对现在的初中生而言委实太过深刻,但是这样一罗列,死亡扑面而来,已经不用过多言语,看着罗列出的时间轴,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这次探险的残酷。这只是这篇传记文学中一个很短的时间轴,纵观整篇人物传记,我们都可以列出完整的时间轴,从一开始的充满期待到希望破灭的痛苦再到扑面而来的死亡,学生就可以轻易地理解《伟大的悲剧》的主题。当然不同的人物传记可以进行不同的罗列,通过掃描式浏览,快速而有指向性地罗列出阅读任务,学生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理清传记的脉络。
  2.跳读式浏览传记文学中引用的特定资料以及评论性文字。
  (1)对比式跳读。对文中引用的资料和评论性文字进行比较式地跳读,有利于传主人物形象的把握。但是要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要点,围绕这个要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跳读。比如《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有大量关于斯科特日记的文字,有些是直接引用的日记内容,有些是作者对写日记这件事的评论。学生围绕日记跳读这些文字时,就会发现相互参照对比来看能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和丰满。   (2)类比式跳读。传记文学的评论往往要求做到客观叙述,作者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有时兼顾功过、优缺点,不隐恶,不虚美。比如《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提到斯科特他们的失败之辈,评论性的语句就非常的真实和犀利。比如,“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作者毫不讳言他们的失败,作者没有丝毫粉饰太平的意思,而是赤裸裸地点出来给读者看,但把这些相似的评论性的文字放在一起读,学生就会去思考,是不是失败了他们的这一次经历就变得无足轻重,就是毫无意义,学生就会去探寻作者写人物传记的时候真正的态度是什么,于是学生就能比较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通过虚实艺术细读把握传记文学的艺术性
  1.以艺术想象为手段进行文学传记细读。通过假设想象、追忆想象等方式补充传记文学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艺术想象的类型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艺术想象,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记忆,并通过特有的手段进行触发,形成属于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消除与文本之间的隔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人物传记中的侧面描写,往往涉及环境或是他人。这些看似可以忽略的内容其实很重要,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能丢弃。以《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环境描写为例,“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文章当中像这样的环境描写比比皆是,看这样的环境描写,我们既要调动我们已有的经验进行追忆想象,想象极冷的环境,又要进行假设想象,了解了这里的环境究竟有多恶劣,但他们前行的脚步不曾停止,这就是他们伟大的地方,学生能够感受得更加深刻。
  2.补白典型事件。传记文学有时候记录的是传主的一生,一生何其漫长,那么一个一个的典型事件就成为我们走近人物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典型事件,我们需要补充材料进行补白。比如我们看威尔逊博士,要关注的是他行走在茫茫雪原上拖着的那16公斤的岩石样品,此时,如果我们能够对数据进行如下地补白:
  5小时55英里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是语言沟通和表达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培智学生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识字教学成为培智语文教学的一大待被突破的难点问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巧用字形利用“部件分析法”对培智高段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智高段;识字教学策略;部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智力
《水经注·渐江水》言:“溪有四十七濑,濬流惊急,奔波聒天。”一条溪流会惊急,虽说是因为一时间注入的水太多太急,也更是由于溪流自身的狭獈与浅躁。  孩提时,夏日的一天,我和奶奶在菜地里除草、捉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可先是一阵风吹来,正欣喜这风给人除去了渾身的燥热时,可乌云迅速遮蔽了天空。“不好了,要下大雨了!”我一惊,大声说道。  奶奶带了一件塑料雨衣,我却没带任何雨具,于是,我拔腿就跑。奶奶说:“
【摘要】对于母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在本文中就一组“母亲”系列群文进行评述,希望能够对把握这组群文的核心提供支持。  【关键词】母爱;群文;母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简述略评一组“母亲”系列群文:子鱼的《母亲的直 觉》,张晓风的《寻人启事》,阿雷詹德奥·迪兹的《每月第一个礼拜五》,刘国平的《妈妈,我把回家的钥匙丢了》。  一、绝
【摘要】作文教学三个关乎:一关乎“为什么写”(即兴趣、动机);二关乎“写什么”(即写作内容);三关乎“怎么写”(即  写作技法)。写作教学应该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序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什么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
【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感悟肤浅,不能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研读文本,寻根求源,探寻词语的出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教学不可面面俱到,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重点的词语,关注“细枝末节”。理解由浅到深,简约而又扎实厚重。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源;研读重点;简约扎实;推敲平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教育者只有将创新的思想与理念扎根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新火花,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科技创新;小学语文;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方面发展,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育;理想境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
【摘要】本文以《雷雨》这部戏剧中的小人物“鲁贵”与他人的多组对话为语料,运用语用学指示词语理论,分析“鲁贵”在与他人对话中运用的多种语用策略,进而显现出当时底层小人物的狡黠智慧及精神面貌,体现指示词语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雷雨》;鲁贵;指示语;语用策略;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用学中,选择和利用适宜的指示词语是说话人间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重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文教育资  源。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呢?一是建构学校节气课程,树立文化传承意识;二是在诗词中感受节气,领略古代文化魅力;三是践行节气语文活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语文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