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为何能长寿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li95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专家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这与古代自然条件的恶劣,医疗条件的欠缺,艰苦的劳作,瘟疫流行,战乱频仍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个特例。他们中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于逾百岁的寿星不乏其人。
  据已有资料显示的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先秦两汉时期,生卒记载明确的文人有20人,平均寿命为58.4岁。这其中孔子活了73岁,荀子74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的伏生活了92岁;隋唐五代79人,平均寿命为65.6岁,“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以“欧体”传世的书法家欧阳询85岁,“柳体”的创造者、大书法家柳公权88岁;宋代82人,平均为65.6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享年85岁;金元29人,平均寿命为67岁,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卒年85岁;明代77人,平均为64岁,善音律的冷谦享年150岁,“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活到90岁;清代126人,平均为63.4岁,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享年85岁,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姚鼐84岁、刘大櫆83岁、方苞81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古人平均寿命的一倍左右。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人为什么较常人的寿命要长些?他们身上存在着三点相同的原因:
  一、善修养、重情操。修身可以养性,读书可以怡情,当然也可以消愁解闷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圣人为楷模,心态较常人也有优越感,多数时候能保持一份心灵上的恬静与淡定,可以说精神上是充实的。行为上又多奉行中庸之道,处事平和,不温不火,这些都是极助于养生的。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从而也赋予了古代文人顽强的生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的指导思想给古代的文人锁定了人生目标,从而也培育了他们顽强韧性的特性,也不断磨练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古人年近花甲仍孜孜读书以求功名的大有人在。这种精神和毅力让他们遇事不公之时能隐忍,于不开心处能释怀。
  三、勤奋多思。勤于用脑有益于健康,文人自是用脑很多,脑细胞充满活力,衰老的自然慢些,也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能长寿。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互联网+党建”的党建信息化进程,推进了新时代党建工作.党建信息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宣传方式,在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生物病害在石质文物劣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银(Ag)、铜(Cu)、氧化镁(MgO)等为代表的活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已在石质文物生物病害
近年中国卫生经济学界在宏观层次上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成本等问题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作为一个案例研究,本课题组对云南省
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初生四天血糖观察张思莱沙莎王秀清汪云周鸿敏为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我院儿科对1994年11月以后出生的100例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进行了为期4天的血糖监测。临床资
202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城社区举办了“书画社”首次茗香笔会活动.青年城社区党委书记王晋燕、副书记张孟云、书画社负责人卢桂欣老师及20多位书画爱好者出席了
期刊
基于民政部培训中心的一线培训管理工作,采用定量实证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个人因素、培训管理标准化、培训满意度三大板块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维度、各因素在培训管理实践中
“没想到萨翁这么快就走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太可惜了!”《萨马兰奇传》的作者周阿堡和记者一见面就不无惋惜地说,“他是一位可敬的尊者和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萨马兰奇传》的前言中,周阿堡这样写道: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天宇下,在人类文明浩瀚的海洋中,闪烁着无数颗耀眼的星辰。其中,最晶莹璀璨、最皎洁夺目,最恒定久远的那一颗,无疑是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  周阿堡以客观,翔实的笔触独家披露了
据法国《文学半月刊》1993年2月下半月号(618期)报道,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孔子》最近由丹尼尔·斯特鲁弗翻泽
和别人撞衫是什么感觉?大概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吧.但如果是和名画撞衫呢?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吧.奥地利摄影师Stefan Draschan常去博物馆,他的目的不是看画,而是看人,看人
期刊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60例,单纯放射治疗后由完全缓解的42例中随机抽取7例并留取其放疗前、后的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