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行文书“章”之功用及体式探讨

来源 :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上行文书,又称“谢章”“上章”等.“章”产生于秦朝,汉朝时期主要用于陈事、谢恩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借鉴、沿袭汉朝章文之功用并使其更加完善.唐宋时期章文的功用进一步扩大,官员陈情、告罪、告老等都可以使用章文.元朝时期无章,明朝时在“章”这一文体的基础上发展转化出了“讲章”这一上行公文文种,并为清朝所沿用.章文从产生之时就有比较固定的体式,但汉朝之后并非完全照搬,而是因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稍有差异.为此,我们结合相关史籍记载及各个朝代存留下来的章文实物,对各个朝代章文的功用、体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归纳和总结,以期清楚地掌握古代章文的有关知识.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历史光辉和反应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世界影响力.地方志工作作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地方志领域及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历史特质、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实践及取得的成就、坚持“秉笔直书”[1](P29)和创新奋进的地方志编修要求等方面出发,认
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协作自治、信息共享、对等透明、共识验真、自动合约与不易篡改等特性,不仅能重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而且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区块链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的内涵、动因和特征进行分析,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治理框架.从联盟主体治理、利益治理、协同治理和信息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治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了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作用和“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要“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了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永租约是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被动形成的土地交易契约.郑州市房产档案馆保存了四份民国时期的永租约,其在纸张、格式、内容、用印、立契人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制外国教会在中国内地租地的政策法令,促使永租约的形制趋于了规范和统一.永租约的租金与当时土地买卖的价格相符,反映出其本质上是土地买卖契约;其租期符合所有权的永续性特征,从法令政策规定来看教会租地取得的是土地所有权.
琅琊王司马睿南镇建康后,由于传统的南北地域矛盾和东吴故地士人政治上的离心力,江南土著豪族并没有合作和依附的倾向.为适应急剧变化的紧张局势,以司马睿和王导为代表的北方南渡士族开始寻求与三吴地域士族的合作与共生,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侨旧共生模式.元帝登基前后这种共生模式逐渐发展成南北文化士族联合压制以义兴周氏为代表的江南武力强宗的局面.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过程中召引郗鉴、苏峻、祖约、刘遐等流民帅,从而使得江南文化士族在中州文武士族的联合之下逐渐成为侨旧共生模式下的附属,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武力强宗的义兴周氏只能成为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考核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多角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的不断发展.
抗战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趋势下,国民党政府出于抗战宣传和动员,一定程度放松了新闻管制,同时由于一批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流入,在兰州地区,报刊的数量大增,新闻事业空前发展.本文梳理了抗战时期兰州本土报刊的发展概况,并以民国时期兰州本土刊行时间最长的《甘肃民国日报》和《西北日报》为例,阐述了报刊在凝聚抗战力量、鼓舞民族士气、弘扬抗战精神、开启民众智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现抗战时期兰州报刊的“战斗性”.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维叙事方式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开发,使得档案资源开发呈现出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客体社会化、开发成果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分析档案资源开发主体、客体、开发过程以及开发结果等方面存在的困境,有助于我们转变思路,重构开发主体框架,健全档案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回应受众反馈,追求档案价值实现的最佳成效.
以山西出土隋唐时期粟特人的墓志为基点,通过他们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活动并担任王朝的职官为王朝效力被王朝认同的行为,转变成晋阳地区的士人家族.其次从婚姻上考察,他们在通婚上逐渐由族内婚到胡汉通婚.第三,再从族姓攀附中华远古的始祖和中华著姓、儒家文化的忠孝礼仪的践行、科举取士和道家文化的熏染和实践、风水的使用.最后从葬俗礼制由胡到汉的转变等方面,说明隋唐入华的粟特人已得到国家认同,同时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全方位接受,最终走向了民族的融合.
乌江流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具有完整性、真实性、集中性、地域性、独特性的特点,成为见证乌江流域文化的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做好乌江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为此,贵州应利用乌江流域文化遗产充实旅游内涵,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民间投资、市场运作的产业运作模式,对乌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缮性开发,打造集观光游览、文化推广、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影视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并为全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