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观察

来源 :中华耳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提出进一步思考.方法 回访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行3个半规管阻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并在术后指导常规前庭康复的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13例,询问患者术前术后眩晕发作情况并完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DOQ)、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抑郁自评量表(SDS-20),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MDOQ问卷提示13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DHI显示术后眩晕症状对生活存在轻度影响者11例,中度影响者2例,ABC量表调查发现7例(53.8%)患者在项目6“站在凳子上拿东西”时信心不足.1例患者术后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存在不稳感,SDS量表显示2例存在轻度抑郁,余无明显抑郁.1例患者在术后1年余出现双侧梅尼埃病,近期对侧频繁发作.结论 在本研究中2种术式联合+术后常规前庭康复指导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远期疗效较确切,但患者存在部分活动障碍,提示个体化前庭康复的必要性.由于双侧梅尼埃病的存在,选择手术治疗应慎重.
其他文献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脓毒症患者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机制涉及诸多方面.其中,神经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故障,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反应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免疫功能障碍对SAE的作用以及SAE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
托疮生肌法,即利用托法促使疮疡脓毒向外托出,使毒邪移深居浅,避免毒邪内陷,祛除腐败,生长新肉之义,是中医外科中常用的内治法之一.托法最早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宋金元时期,托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托法的运用已逐渐趋于成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托疮生肌法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尤其在肛肠疾病术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分泌物、渗出,减轻疼痛,消肿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其主要目的为根除致病因子造成的机体损伤并且恢复受损组织功能.在某些炎症环境中,因致病因子毒性过强或致病因子存在时间过长等导致机体中的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代谢失衡,从而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与麻醉相关的脓毒症和慢性病理性痛.最近研究显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代谢与炎症的产生、维持和消退都有关联.本文以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炎症的关系为基础,综述其在麻醉相关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阳明腑实证是以痞、满、燥、实、坚为病症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屏障损伤是阳明腑实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其本质可能是肠源性内毒素导致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环节常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互重叠,最终导致休克、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阳明腑实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晰.归纳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阳明腑实证在病理基础方面的联系可为其提供新的科学内涵及治疗思路.
1 前庭功能评价的概貌rn前庭功能评价包括前庭-眼反射(VOR)功能评价和前庭-脊髓反射(VSR)评价.近来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或水平视觉(SVV/SHV)评价、动态视敏度(DVA)评价和前庭高频刺激的视频头脉冲(vHIT)评价等.
期刊
目的 研究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通过调控Hsp70通道蛋白表达对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LH)小鼠模型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50只BALB/c雌性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实验组(C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予内淋巴积水造模;实验组在模型组基础上2天后:A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50μg+丁苯酞25mg/kg灌胃干预;B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100μg+丁苯酞100mg/kg灌胃干预;C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200μg+丁苯酞1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太阴,大肠属阳明,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大肠传导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的宣发肃降有赖于大肠传导功能.解剖结构上肺与大肠有相同的胚胎起源,病理上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可引起肺的严重损伤.故归纳总结二者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相关性,以利于临床诊疗.
目的 面对日益增加的眩晕患者量,效率成为前庭功能检查选择的重要考量.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自发眼震+变位试验+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视频头脉冲检查(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这种新的前庭速查方法作为前庭功能筛查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2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专科门诊就诊且有单独明确诊断的患者,整理其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包括自发眼震、体位试验、HST、前庭双温检查和vHIT(增益和扫视波记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是一项用于客观评价前庭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测技术.相对于比较成熟的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而言,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刺激类型、电极导联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达成共识的关键环节.为促进国内规范的实验室检查标准,实现标准化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记录和结果分析,特制订本检查记录和结果判读的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其内容主要包括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基本概念、刺激和记录参数、观测指标以及结果判读和临床应用等关键环节.
目的 探索腺相关病毒载体Anc80L65对正常和不同程度损伤的成年小鼠椭圆囊前庭感觉上皮的转染特性.方法 将6周龄小鼠分为以下三组.1)正常对照组: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Anc80L65病毒液(Anc80L65-GFP),经后半规管注射途径导入小鼠内耳;2)中度损伤组:行水平半规管注射导入150μg链霉素,术后2周通过后半规管注射导入Anc80L65-GFP病毒液;3)重度损伤组:行水平半规管注射导入400μg链霉素,术后2周行后半规管注射导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