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散性纳米级Fe0/BAC-φH2-θ(t)催化剂催化还原NO

来源 :精细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椰壳活性炭(BAC)为载体,采用H2还原法制备出高分散性纳米零价铁催化剂〔Fe0/BAC-φH2-θ(t)〕〔φ为H2体积分数(0、0.05%、2%、100%);θ为煅烧温度(600、700、800℃);t为煅烧时间(1、3、5 h)〕,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H2体积分数、煅烧温度及时间对催化剂分散性、催化还原NO性能、催化剂再生以及CO对催化剂还原NO的影响.采用XRD、TEM、SEM、XPS、N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CO还原NO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着H2体积分数以及煅烧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但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Fe0/BAC-100%H2-700(3)催化剂中Fe0粒径达到9 nm且均匀分散在BAC表面.在325℃时该催化剂可使NO转化率达100%,表现出了良好的NO脱除效果.还原NO过程中,Fe0逐渐被氧化成Fe3O4,导致催化剂最终失活,失活后的催化剂经再生处理后可恢复活性,CO的加入可以还原Fe3O4再次生成Fe0,提供活性位点,有效地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减缓催化剂失活的速率.
其他文献
乳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食品、医药、日化及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利用农林废弃物为原料转化制备乳酸,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更能缓解乳酸供需矛盾,对推动碳减排及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催化法对生物质转化制备乳酸(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阶段制约乳酸生产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全面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生物质转化制备乳酸潜在研究方向、存在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以水杨醛、1,6-己二胺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醛基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水杨醛席夫碱荧光化合物——水杨醛缩己二胺席夫碱(SSB1)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SSB2),并将化合物SSB2制成不同质量分数荧光染料的印花浆对棉织物进行印花处理.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色谱及热稳定性表征,测试了SSB2荧光印花棉织物的荧光性、颜色、色牢度.结果表明,SSB1、SSB2的产率分别为88.8%和86.0%,相对最大荧光强度分别为8305 a.u.和5444 a.u.,相转变温度分别为75和165℃;所
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能够吸收低能量的近红外光并转换为高能量的紫外或可见光,具有自体发光背景低、发光颜色可调、荧光寿命长和光稳定性好等优异的光学性能,还具有可加工性高、表面功能化便捷等特点,已成为荧光防伪技术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应用前景广泛.该文综述了UCNPs的发光机制和制备方法,阐述了近年来其在标签、图案、编码等荧光防伪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地探讨了UCNPs在荧光防伪领域应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用于伤口修复的核壳结构纳米纤维膜,将蛛丝蛋白(Ss)和美洲大蠊提取物(PAE)分别负载于纳米纤维的壳层与核层.采用SEM和TEM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纤维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随着Ss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从350 nm降至280 nm,核层直径由120 nm升至140 nm,壳层厚度由115 nm降至70 nm;FTIR结果证明Ss已成功负载到纤维膜中.纤维膜的物理性能测定实验表明,制备的纳米纤维膜拉伸强度可达4.3 MPa,溶胀率可达150%,水蒸气透过率可达
以蓖麻油(CO)、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阳离子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封端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系列紫外(UV)固化型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UWPU)乳液.为进一步提升其抗菌性能,通过引入胍基的方法,制备出抗菌型UV固化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GWPU)乳液.通过耐水性、抑菌圈、抗菌性能测试对制得胶膜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GWPU胶膜相对UWPU吸水率有所上升,但均保持在10%以下;GWPU胶膜抗菌方式为接触性杀菌,同时不具有浸出性;当氨基胍盐含量为UWPU胶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母粒、碘化镍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基于碘化镍/热塑性聚氨酯(NiI2/TPU)纳米纤维膜,将NiI2/TPU纳米纤维膜贴合在聚酰亚胺(PI)基叉指电极上制得湿度传感器.对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该传感器基于颜色变化和电阻电容响应的湿度敏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碘化镍的颜色变化特性,随相对湿度(RH)从0增加到97%,NiI2/TPU纳米纤维膜显示了从橘红色到黄绿色的颜色转变.此外,该湿度传感器表现出快速的响应/回复时间(0.9 s/9.9 s)、较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坡缕石/Al掺杂CdS复合材料(PGS/CdS-Al),运用XRD、XPS、SEM、UV-Vis DRS及PL对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元素成功掺杂到CdS中,CdS的晶体结构没有改变,但其禁带宽带变宽.可见光照射下,该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亚甲基蓝、甲基橙、结晶紫、罗丹明B有机染料均有光催化降解活性,且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光照40 min,质量浓度为0.67 g/L 15%PGS/CdS-Al(15%为PGS的负载量,以生成的CdS质量计)对30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D4H)和三氟丙基三甲基环三硅氧烷(D3F)开环共聚,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D2Vi)为封端剂,制备了低黏度自交联氟氢乙烯基硅油(F-PMHS).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循环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NMR、TGA对共聚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总单体质量5%时,得到的F-PMHS产率为88.69%,黏度为32.7 mPa·s.将硅油进行涂膜测试,所得
以酸型槐糖脂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一种微乳液用于对含油盐碱性土壤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固定柴油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微乳液配方,并优化其清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微乳液〔酸型槐糖脂含量6%(以水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氯化钠含量1%、柴油含量13.36%〕在液固比(质量比)2:1、35℃、搅拌速率600 r/min、清洗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对原油脱除效果最高,脱除率可达95.95%.规模放大实验及重复使用实验表明,将含油土壤处理量放大至300倍,该乳液在上述条件下仍能保持原油脱除率在94%以上;微乳相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微乳液,对金属表面油污清洗进行模拟实验,考察了SDBS、Na2CO3、煤油、正丁醇用量对微乳液清洗率的影响,并从温度稳定区间范围、清洗率随温度及时间变化对不同配方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一种处理金属表面油污的最佳微乳液配方:SDBS含量为8%(以去离子水的质量计,下同)、Na2CO3含量为1.4%、煤油含量为12.8%、正丁醇含量为6.4%.随后,考察了缓蚀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碳钢、黄铜、铝3种金属的防护性能,最终选定以含量0.06%硅酸钠作为微乳液缓蚀剂;对制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