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当今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以它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切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部分。而根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这就奠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我与蔬菜交朋友”这一实践活动方案分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特点;遵循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运而生的,是学生根据直接经验,联系自身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博大精深,要想上好它并不容易,这需要广博的知识与能力,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低,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丰富就可以看出,它
  包含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等,这并不是一门一科就可以应付的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它要求着教师与学生学以致用,
  把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这能体现知识的力量,从小学开始就培养这种意识,对我国今后的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现今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印证、理解。
  一、新课改下小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要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我们知道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这些都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形成的,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结出来的,也成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放之四海皆准的特点,因此,我们的小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从“我与蔬菜交朋友”这一活动方案来看,它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走出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把成果拿到课堂上来讨论这样的做法展开的。从主题上来看,蔬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不难找,因此可以让小学生来完成这样的活动,这是个简单的研究性学习,
  让小学生从研究中学会观察一些事物,观察的能力对于写作、美术
  都是有利的;从观察的角度来看,得到蔬菜的营养价值之类的内容又属于别的知识范围,这体现了活动整体性的特点;从研究的过程来看,让小学生“收集信息”“交流”“汇报”等,又体现出活动具有实践性;由于活动是学生自己去研究调查,因此在组织交流汇报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少个性的汇报内容,这是“我与蔬菜交朋友”体现出来的开放性;在“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根据蔬菜的营养价值又提出各种营养蔬菜的搭配,这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汇报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老师只对学生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并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这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
  二、新课改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符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新课改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也有相应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是当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的要求。在“我与蔬菜交朋友”的活动中,如上面所提的在各小组准备的同时,老师给他们适时地出主意、提意见,这就体现了正确处理学生主动实践、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原则。
  在研究蔬菜的时候,老师和小学生又遇到了生成性的新主题,
  在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后,又恰当地给这些有营养的蔬菜进行巧搭配,这是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这里没有拘泥于某一固定的目标上,教师没有为损失几分钟而觉得浪费,而是继续去延伸这些生成的新问题,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从“我与蔬菜交朋友”的课时安排来看,它分成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是第八周,活动的实施阶段是第九、第十周,活动的评价与总结阶段在第十一周。由于综合性活动是每周三课时,这里把活动分为四周进行,其中实施阶段集中放在两周内,有详有略,这体现了课时安排上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我与蔬菜交朋友”这个活动中,教师打破了学校和教室的约束,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仔细深入地做社会研究调查,这就体现出活动整合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原则。其实生活一切皆是教育的源泉,校外的资源同样也是有用的,教师这样的做法把灵动的生活融于教育当
  中,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有用的知识。在原则中有一条是“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这四大指定领域分别是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其中“我与蔬菜交朋友”就是研究性学习,它是走进社区的活动,是符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研究中参与做菜的过程,
  这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方案中明确“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此活动的重点是收集关于蔬菜的信息,在活动的实施阶段,不少学生是从网上收集整理资料的,这样的做法与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实施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是相
  符的。
  参考文献:
  李顺.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6).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业多,也不愿意学,加上相对有点枯燥的知识,一些学生课上难以理解、消化和吸收,以至于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因不懂不会也不问,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如此恶性循环演变为厌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学困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困生也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耐心;恒心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学困生教育上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与独特的教
摘 要: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源泉,是吸收写作经验的途径。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是较为基础的阶段,在该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与探究,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以人为本  一、实施小组合作,展开互助阅读  基于小学
【案例背景】  “育德无小事,生活即课堂。”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甚至胸怀天下,是学生应逐渐培养的视角和习惯。当今如何把生活中的资源有机结合到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值得我们思考。  【案例描述】  师:(背景:水“哒”的声音)听,什么声音?  生:学生欣赏水的图片。(课件显示:水在生活、农业、工业方面的图片)  生:……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揭题《从一滴水说起》)  师:水是生命的源泉,
在旧中国,有一个被民众戏称为“又做师娘又做鬼”(也人也神)的行当——巫。巫是什么?许慎《说文》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又解:“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徐锴注曰:由此看来,巫是奉事神祗、交通天地两界者。巫有男女之分,男曰觋,女曰巫,后世也有男女共称巫者;巫又有大小之别,俗语有“小巫见大巫”(以道行深浅而论)。作为人类信仰的产物,尽管今天的巫已成明日黄花,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却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某些物品的优缺点,学习改进生活品质的几种简单方法。  2.通过制作活动中培养观察事物细节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增强实践创新意识,体验探究改进物品的乐趣。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易拉罐、光盘、吸管、废旧材料、剪刀、各种胶。  【导课】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们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在使用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着
摘 要:结合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课时激情风趣的语言、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信;激情;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
摘 要:初中语文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课堂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做好新课导入就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以导动情,以导入胜,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极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进入青春期,人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作为女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2)知道在青春期里受性激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  (3)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自我调节,减少烦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游戏、抢答等)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注意事项,了解自我,培养把握尺度的能力。
摘 要:外来务工人员是个特殊群体,应该给予极大的关注,因为他们已经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关注他们的孩子,就是关注他们,关注祖国和教育的未来。用爱护航,将爱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用爱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让农民工的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飒爽英姿,绽放出自己绚丽的花朵。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护航;引导  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同时,外来人口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着城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语文基本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古人把上学称之为“读书”,更有三国王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体验;有唐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有英国培根“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感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