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有农场党的建设工作从总体上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在基层各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国有农场改革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国有农场党的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看到国有农场党的建设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着不适应的地方,还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广大的农垦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现结合当时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场党建工作作一探讨。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上级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使农场党建经受新的考验:一是在农场内,既有从业人员,又有无业人员;既有在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员,又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既有本地人员,又有外来人员;既有高收入者,又有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就业方式的不同和收入差异的客观存在以至拉大,往往会使人们在利益上、观念上、感情上乃至政治倾向上产生隔膜和矛盾。这对党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起来是一个新的考验。二是随着和外界物质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农场内会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动和相互激荡,腐朽文化有可能滋长乃至泛滥。其中少数人特别是无业青年居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有可能出现精神颓废和道德失范的情况。这对党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既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把内部居民培育成“四有”公民是一个新的考验。三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盛衰兴亡频率加快以及劳动就业关系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农场内会不断产生新的下岗、失业人员,经常滞留着一批劳动后备大军,加之流动人口增加,内部内不稳定因素会有所增加,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这对处于第一线的农场党的组织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是一个新的考验。四是农场内党员更多地处于换岗和换业状态,流动频率增大。有些党员从原有党的基层组织中游离出来后,把自己变成“口袋党员”乃至“隐形党员”,从而导致党员角色意识的弱化和党员作用的降低。这对农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加强农场党的建设”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认真研究农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构建起农场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加强”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增强农场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农场党组织在战胜困难、化解风险,保平安、促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农场内部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1、理清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思路
农场内部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联系内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围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内部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建立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这条主线,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以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贯串制度建设,把党的组织建设成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2、创造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办法
皖河农场内部党建具有和单位党建以及其他基层党建许多不同的特点,要积极推广党员承诺制,探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新办法;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增强党性觉悟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有典型示范,又有一般号召,从点上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以规律性认识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既有总体部署的协调一致,又区别不同的党员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工作针对性;内部的党务工作中在抓内部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中,既应言教又应身教,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等。
3、形成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机制
形成党建工作机制,是增强内部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根据皖河农场内部的实际,该场党委着力建立2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内部党建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地工作。内部内党的组织情况比较复杂,彼此的工作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协调难度也较大,必须避免党建工作互相脱节和产生“死角”。二是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内部党建工作不能抓一阵、停一阵,热一阵、冷一阵。既要注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党员干部中的突出问题,更要立足于抓好经常性工作。注意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章立制,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开展经常性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建立起动态管理、跟踪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原有的经验和办法,创造出新的经验和办法,使内部党建工作常抓常新。
4、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领导
建立内部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崭新的、艰巨的任务,没有党委领导的重视是办不到的。要摆正内部党建与内部建设的关系。内部党建与内部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前提,也是保证;后者是目的,也是归宿。在新形势下,内部建设的任务很重,如鼓励居民发展经济;抓好治安,维护稳定、移风易俗、倡导新风、美化环境、搞好卫生、扩大民主、健全法纪、扶贫帮困、社会救济等,每一项都关系到内部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但不能因此忽视乃至以此代替党建工作。在内部各项建设工作中,党组织要注意理顺与基层政权、居民自治等组织的关系,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各方依法行使职能,而不陷于具体的行政事务中。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抓好自身建设、促进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活力的增强去引导、推动内部建设的加强。
5、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
内部党建工作新格局能否形成,党建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热心内部党务工作、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善于联系群众、办事公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委要扩大视野,着眼于保证素质、优化结构,注意从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单位在岗人员等各方面的党员中选聘,还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每年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这支队伍成为开展内部党建工作和构建这一工作新格局的有力骨干。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上级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使农场党建经受新的考验:一是在农场内,既有从业人员,又有无业人员;既有在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员,又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既有本地人员,又有外来人员;既有高收入者,又有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就业方式的不同和收入差异的客观存在以至拉大,往往会使人们在利益上、观念上、感情上乃至政治倾向上产生隔膜和矛盾。这对党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起来是一个新的考验。二是随着和外界物质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农场内会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动和相互激荡,腐朽文化有可能滋长乃至泛滥。其中少数人特别是无业青年居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有可能出现精神颓废和道德失范的情况。这对党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既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把内部居民培育成“四有”公民是一个新的考验。三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盛衰兴亡频率加快以及劳动就业关系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农场内会不断产生新的下岗、失业人员,经常滞留着一批劳动后备大军,加之流动人口增加,内部内不稳定因素会有所增加,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这对处于第一线的农场党的组织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是一个新的考验。四是农场内党员更多地处于换岗和换业状态,流动频率增大。有些党员从原有党的基层组织中游离出来后,把自己变成“口袋党员”乃至“隐形党员”,从而导致党员角色意识的弱化和党员作用的降低。这对农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加强农场党的建设”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认真研究农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构建起农场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加强”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增强农场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农场党组织在战胜困难、化解风险,保平安、促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农场内部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1、理清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思路
农场内部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联系内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围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内部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建立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这条主线,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以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贯串制度建设,把党的组织建设成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2、创造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办法
皖河农场内部党建具有和单位党建以及其他基层党建许多不同的特点,要积极推广党员承诺制,探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新办法;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增强党性觉悟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有典型示范,又有一般号召,从点上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以规律性认识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既有总体部署的协调一致,又区别不同的党员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工作针对性;内部的党务工作中在抓内部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中,既应言教又应身教,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等。
3、形成农场内部党建工作新机制
形成党建工作机制,是增强内部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根据皖河农场内部的实际,该场党委着力建立2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内部党建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地工作。内部内党的组织情况比较复杂,彼此的工作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协调难度也较大,必须避免党建工作互相脱节和产生“死角”。二是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内部党建工作不能抓一阵、停一阵,热一阵、冷一阵。既要注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党员干部中的突出问题,更要立足于抓好经常性工作。注意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章立制,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开展经常性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建立起动态管理、跟踪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原有的经验和办法,创造出新的经验和办法,使内部党建工作常抓常新。
4、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领导
建立内部党建工作新格局,是一项崭新的、艰巨的任务,没有党委领导的重视是办不到的。要摆正内部党建与内部建设的关系。内部党建与内部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前提,也是保证;后者是目的,也是归宿。在新形势下,内部建设的任务很重,如鼓励居民发展经济;抓好治安,维护稳定、移风易俗、倡导新风、美化环境、搞好卫生、扩大民主、健全法纪、扶贫帮困、社会救济等,每一项都关系到内部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但不能因此忽视乃至以此代替党建工作。在内部各项建设工作中,党组织要注意理顺与基层政权、居民自治等组织的关系,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各方依法行使职能,而不陷于具体的行政事务中。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抓好自身建设、促进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活力的增强去引导、推动内部建设的加强。
5、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
内部党建工作新格局能否形成,党建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热心内部党务工作、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善于联系群众、办事公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委要扩大视野,着眼于保证素质、优化结构,注意从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单位在岗人员等各方面的党员中选聘,还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每年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这支队伍成为开展内部党建工作和构建这一工作新格局的有力骨干。